李金矿 作品数:16 被引量:73 H指数:6 供职机构: 钟祥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昆山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多层螺旋CT联合超声及后处理技术在规避外伤性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联合超声及后处理技术在外伤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2月至2018年7月期间湖北省钟祥市人民医院85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对比多层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CPR、MPR、VR、MIP)在真假腔、内膜瓣及破口上的显示率;对比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单独使用与二者联合诊断主动脉夹层(AD)准确率;以手术结果为准,对比单独使用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和联合超声心动图与多层螺旋CT在AD各类型上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在真假腔、内膜瓣显示率上,增强扫描、CPR及MPR均高达100%。MPR和CPR在内膜瓣显示率、真假腔显示率、破口显示率上均较VR(97.65%、97.65%、16.48%)和MIP(80.00%、80.00%、15.29%)高,P<0.05,R在内膜瓣显示率和真假腔显示率上较MIP高,P<0.05。多层螺旋CT诊断AD准确率(98.82%)较超声心动图(76.47%)高,联合检查诊断AD准确率(100.00%)较多层螺旋CT高,P<0.05。以手术结果为准,联合检查在AD DeBakeyⅠ、Ⅰ、Ⅲ上诊断正确率均为100%,联合检查在DeBakeyⅡ型上诊断正确率(100.00%)较超声心动图(91.67%)和多层螺旋CT(66.67%)高,在DeBakeyⅢ型上诊断正确率较超声心动图(51.72%)高,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准确率高。 辛开荣 王威 李金矿关键词:多层螺旋CT 主动脉夹层 外伤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颅面骨转移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颅面骨转移的CT和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颅面骨转移患者的CT和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6例均行头颅CT平扫,其中2例行头颅MRI平扫和增强检查,6例中5例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行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6例均为双侧颅面骨受累,主要CT表现为颅面骨骨质破坏、骨膜下垂直骨针和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中可见钙化;主要MRI表现为颅骨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其内有钙化灶,肿块于T1WI上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可见肿块和邻近脑膜有不均匀轻度强化。5例腹部CT显示腹膜后肿块并钙化,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1例MRI显示腹膜后肿块。结论:神经母细胞瘤颅骨转移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李金矿 严华 龚福林 黄璐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神经母细胞瘤 颅面骨 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的CT诊断(附2例报告)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漏诊及确诊的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2例中1例行3次CT平扫,1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2例均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1例3次CT平扫示降主动脉管腔进行性增宽,伴双侧胸腔积液;此例因漏诊,患者于2周后死亡。另1例CT平扫示降主动脉增粗,CT增强扫描明确诊断,主要表现为降主动脉扩张,可见真腔、假腔及内膜线;此例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对于胸部外伤患者,CT平扫时应注意观察主动脉的直径,如果降主动脉增粗、尤其是进行性增粗时,应考虑主动脉夹层的可能。 李金矿 龚福林 范伟 黄书娟 李军凤 严华 袁冬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外伤 血管成像 SWI在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年 目的:分析SWI(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血管畸形患者,分别予以MRI常规序列和SWI序列扫描,对比二者图像的差异,并对SWI序列诊断血管畸形的价值进行评定。结果:68例患者中45例(66.2%)海绵状血管瘤,其中伴静脉畸形者5例(11.1%),MRI常规序列扫描结果显示共有病灶74个,SWI序列扫描结果显示共有120个病灶。5例伴静脉畸形的患者中,MRI常规序列仅发现2例,而SWI序列则全部发现;12例(17.6%)脑静脉畸形,其中伴海绵状血管瘤4例(33.3%),多发2例(16.7%);MRI常规序列、SWI序列分别发现8例、12例;7例(10.8%)毛细血管扩张症,其中伴海绵状血管瘤4例(57.1%),MRI常规序列、SWI序列均发现7例;4例(5.9%)动静脉畸形,MRI常规序列、SWI序列均发现4例。MRI常规序列和SWI序列在检出数、边缘清晰情况、病灶范围对比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SWI对血管畸形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相比于MRI图像,SWI更清晰的显示出病灶分布范围、周边情况,值得临床作为优先选择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赵佳 李金矿 袁东 宋俞锡关键词:血管畸形 SWI 食管间质瘤伴憩室炎一例 患者,女,44岁.因吞咽不适一月余来我院诊治,无恶心呕吐,无黄疸及畏寒发热症状.钡餐造影显示食管下段侧壁类圆形囊袋状影,腔内可见造影剂存留,出口管腔狭窄,黏膜皱襞无明显破坏.CT表现为 食管下段囊袋状软组织影,壁厚,增强... 李金矿关键词:食管间质瘤 钡餐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CT平扫结合MRI扫描诊断左侧蝶骨嵴脑膜瘤临床特点及表现探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就关于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应用CT平扫与MRI扫描结合诊断的临床特点与表现进行探析。方法:取100例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蝶骨嵴脑膜瘤患者为分析对象,诊疗时间跨度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对纳入研究对象患者应用软件SAS18.0辅助并做均等分组,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单纯应用CT平扫、联合MRI扫描。对患者影像学检查后所得图像特点进行比较并归纳CT平扫结合MRI扫描对此类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联合扫描后对肿瘤在形状、位置方面所显示信息更加清晰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扫描后在高密度状态的检测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图像扫描最终结果分析时,单纯CT平扫与联合扫描对于轻度水肿评估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在中度、重度水肿评估方面联合扫描有显著优越性(P<0.05)。结论:对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应用CT平扫结合MRI扫描能够清楚的显示肿瘤在形态学方面的特点,帮助医生更全面的掌握肿瘤周围的状况,对于后续治疗方案在制定以及术中存在风险预防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重视并推广。 袁冬 李金矿 赵佳 张炜 宋俞锡关键词:CT平扫 MRI扫描 蝶骨嵴脑膜瘤 MRI矢状位及轴位参数与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MRI矢状位及轴位参数与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23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腰椎不稳分为稳定组73例和不稳组50例,均进行MRI矢状位及轴位扫描。比较两组的腰骶角、黄韧带厚度、小关节积液宽度、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小关节退变分级。结果稳定组的腰骶角、黄韧带厚度、小关节积液宽度显著低于不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显著低于不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的小关节退变程度显著低于不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腰骶角、黄韧带厚度、小关节积液宽度、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小关节退变分级均与退变性腰椎不稳呈正相关(P<0.05)。结论MRI矢状位及轴位参数与退变性腰椎不稳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可根据患者腰骶角、黄韧带厚度等对退变性腰椎不稳进行防治。 陆云华 李金矿 龚福林 王玉洁关键词:MRI 退变性腰椎不稳 腰骶角 腹膜后皮样囊肿一例 被引量:1 2014年 病例资料 患者.女.15岁。20天前无明显诱因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黄疽及畏寒发热症状。 李金矿 范伟 龚福林关键词:皮样囊肿 腹膜后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MSCT三维重建、MRI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磁共振成像(MRI)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48例脊椎骨折患者,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采取M S C T三维重建诊断的小组为M S C T组(n=74),采取M R I诊断的小组为M R I组(n=74),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不同骨折部位诊断结果、两组骨折类型和骨折部位诊断结果和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对前柱骨折、中柱骨折、后柱骨折检出率比较,MSCT三维重建组均高于MRI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稳定性骨折、爆裂骨折和椎管狭窄检出率比较,MSCT三维重建组均高于MRI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MSCT三维重建组的诊断准确率97.06%显著高于M R I组70.59%,M S C T三维重建组的灵敏度91.59%显著高于M R I组73.06%(P<0.05)。结论:M S C T三维重建对不同骨折部位和骨折类型的诊断准确率高于MRI,诊断价值更高。 陆云华 龚福林 李金矿 黄书娟关键词:MRI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血管成像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MAD)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漏诊、经CTA诊断为SMAD后经手术或DSA证实的16例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采用MPR、CPR、MIP和V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总结SMAD的CTA特征表现,分析临床漏诊的原因。结果:SMAD主要CT表现:16例患者均可见SMA为双腔结构,可见内膜片,其中7例患者假腔内可见新月形充盈缺损。CT横轴面和三维重组图像能清楚显示11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范围和程度。SMAD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或慢性腹痛、以中上腹为主,无特异性,临床医师未认识到MSCTA诊断SMAD的价值是导致漏诊或误诊的原因。结论:MSCTA能提供评估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可靠信息,临床医师和影像医师应该认识其价值,重视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观察。 李金矿 陈喜兰 龚福林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动脉瘤 图像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