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斌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蚁科
  • 3篇蚂蚁
  • 2篇群落
  • 2篇物种
  • 1篇多样性
  • 1篇生境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栖息
  • 1篇栖息生境
  • 1篇群落研究
  • 1篇筑巢
  • 1篇物种分布
  • 1篇觅食
  • 1篇膜翅
  • 1篇膜翅目

机构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3篇徐正会
  • 3篇郝永强
  • 3篇李海斌
  • 2篇张宁
  • 2篇蒋华
  • 2篇张力
  • 1篇宋扬
  • 1篇李春良

传媒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滇西南地区蚂蚁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为了全面揭示云南的蚂蚁物种多样性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滇西南地区的蚂蚁群落。【结果】滇西南地区5个垂直带共记录蚂蚁10亚科、65属、188种,缅甸尼兰蚁[Nylanderia birmana(Forel)]和宽结大头蚁(Pheidole noda Smith)为优势种。各样地蚂蚁群落主要指标为物种数目3~55种(平均28.6种),个体密度4.0~4089.4头·m^(-2)(平均594.6头·m^(-2)),多样性指数0.2619~2.6397(平均1.6870),均匀度指数0.0924~0.7766(平均0.5283),优势度指数0.1033~0.9143平均(0.3310);蚂蚁群落间相似性系数0.4113~0.4806(平均0.4503),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结论】随着海拔升高,蚂蚁群落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出现中域效应现象,主要原因是垂直带下部植被受人类改变及干热河谷效应影响;蚂蚁群落主要指标同时出现多域效应现象,原因是不同植被类型中存在不同物种的聚集群及不同海拔小生境存在差异。滇西南地区5个垂直带蚂蚁群落差异明显,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不同的价值。
郭宁妍钱昱含徐正会郝永强蒋华李海斌张宁张力
关键词:蚁科蚂蚁群落生物多样性
滇西南地区蚂蚁物种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揭示滇西南地区蚂蚁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滇西南地区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结果】共采集到蚁科昆虫10亚科65属188种,相较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西南地区亚科数相近,物种数相等,属的丰富度更高。滇西南地区分布的蚂蚁物种超过半数生态适应幅度狭窄,栖息生境、觅食和筑巢场所类别有限。黄足尼兰蚁[Nylanderia flavipes(Smith)]、邵氏姬猛蚁[Hypoponera sauteri Wheeler]和宽结摇蚁[Erromyrma latinodis(Mayr)]的垂直分布范围最大(海拔高差1750 m),栖息于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蚂蚁物种(112种)、地表觅食的蚂蚁物种(140种)和在土壤内筑巢的蚂蚁物种(87种)最为丰富。【结论】分析认为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主要受物种适应能力、海拔、气候、植被类型和丰富度影响。多数蚂蚁喜欢低海拔和食物资源丰富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更有利于蚂蚁栖息。研究结果对滇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郭宁妍钱昱含徐正会张力张宁李海斌蒋华郝永强
关键词:蚁科栖息生境觅食筑巢
云南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蚂蚁群落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为了揭示滇西南地区蚂蚁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和搜索调查法研究了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蚂蚁群落。在16块样地中采获蚁科昆虫11亚科57属188种,不同样地蚂蚁群落的物种数5-72种,个体密度12.5-1234.0头/m2,优势度指数0.0887-0.7024,多样性指数0.7978-2.9355,均匀度指数0.2514-0.7170。沟谷雨林蚂蚁物种最丰富,苔藓常绿阔叶林物种最贫乏;橡胶林蚂蚁个体密度最高,苔藓常绿阔叶林个体密度最低;山地雨林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柚木林蚂蚁群落优势度指数最高,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低。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拥有最丰富的稀有种,最有保护价值;山地雨林、落叶季雨林、苔藓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也有一定数目的稀有种,保护价值较大。相似性系数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蚂蚁群落间差异显著。
宋扬徐正会李春良郝永强李海斌
关键词:膜翅目蚁科蚂蚁群落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