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 作品数:14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青岛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青岛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20-2021年青岛市的酒店、游泳馆、沐浴场所、商场、美容店、理发店、健身房和候车室8类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1086人作为调查对象。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工作环境卫生状况、个人健康行为、个人健康状况、基础卫生知识、传染病防控知识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青岛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086人,无不适症状者802人(73.8%),有不适症状者284人(26.2%)。不同人口学特征、工作环境卫生状况、个人健康行为、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个人健康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眼部症状OR=2.855,95%CI:1.730~4.712;呼吸系统症状OR=2.236,95%CI:1.391~3.593;其他症状OR=2.011,95%CI:1.342~3.014)、被动吸烟(眼部症状OR=1.592,95%CI:1.004~2.523;呼吸系统症状OR=2.589,95%CI:1.655~4.051;其他症状OR=1.876,95%CI:1.263~2.787)、饮酒(其他症状OR=2.291,95%CI:1.416~3.708)、11~19年工作年限(皮肤症状OR=2.341,95%CI:1.265~4.331)、每周工作6d(其他症状OR=2.252,95%CI:1.561~3.248)、每周工作7d(其他症状OR=2.019,95%CI:1.100~3.706)、环境潮湿(其他症状OR=2.764,95%CI:1.482~5.154)、通风效果较差(眼部症状OR=2.761,95%CI:1.425~5.353;呼吸系统症状OR=2.388,95%CI:1.205~4.734;皮肤症状OR=2.861,95%CI:1.249~6.553;其他症状OR=2.860,95%CI:1.580~5.177)、工作环境有霉味(眼部症状OR=3.734,95%CI:1.370~10.180;呼吸系统症状OR=4.777,95%CI:1.737~13.136)和有苍蝇老鼠或蟑螂(皮肤症状OR=3.520,95%CI:1.172~10.578)是从业人员出现不适症状的危险因素(P均<0.05)。主动办理健康证(眼部症状OR=0.404,95%CI:0.203~0.808;呼吸系统症状OR=0.441,95%CI:0.212~0.914;皮肤症状OR=0.308,95%CI:0.142~0.670)�
- 葛南徐春生张秀芹王寅潘璐李丹丹尹静雅周慧段海平王炳玲
- 关键词:公共场所疫情
- 马凡综合征关联药物及相关基因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某些药物以及所涉及的基因引起马凡综合征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分析引起马凡综合征关联的药物及其相互作用的基因。选取药物与马凡综合征高度相关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等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有24种关键基因/蛋白参与凋亡过程的正向调节、血压的负向调节、细胞对有机氮的反应、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多细胞的生物过程、肾脏发育、脂多糖反应等生物学进程,以及与蛋白多糖反应、肾素分泌、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其中与基因有关的药物有阿替洛尔、多四环素、氯沙坦、硫代巴比妥酸。结论药物可能通过影响基因表达从而引起某些信号通路的改变等内在分子生物学机制与马凡综合征产生关联,通过分析引起马凡综合征疾病相关基因/蛋白通路,可为临床应用新药、生物疗法和手术疗法提供科学依据。
- 王天毅牛兆倬黄强生伟吴建涛李丹丹
- 关键词:马凡综合征分子生物学
- 新冠疫情前后青岛市重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通过比较新冠疫情前后青岛市重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分析新冠疫情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2021年青岛市重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自述的工作环境卫生状况、个人健康行为、基础卫生知识及个人健康状况,分析新冠疫情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结果新冠疫情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个人健康行为,如主动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的比例影响显著,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呈线性趋势。主动佩戴防护手套能够降低出现眼睛不良主观感觉或症状的风险(OR=0.17,95%CI:0.06~0.49);主动佩戴防护口罩能够降低出现皮肤不良感觉或症状的风险(OR=0.08,95%CI:0.02~0.41)。从业人员对过度消毒、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等专业性防控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结论新冠疫情能够影响重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个人健康行为,并进一步影响其健康状况,需要加强针对重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宣传与培训。
- 张秀芹张欣徐春生王寅李丹丹潘璐段海平王炳玲
- 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
- 2019—2023年青岛市公共场所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青岛市公共场所卫生消毒状况,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采样和检测方法,对青岛市247家公共场所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结果主要监测场所为酒店、宾馆、美容理发和游泳洗浴等公共场所。青岛市公共场所消毒质量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1.38%。室内空气、公共用品用具和公用毛巾的合格率分别为90.39%、94.57%和87.96%。结论青岛市公共场所卫生消毒状况总体良好,宾馆理发店毛巾卫生状况欠佳,应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监督监测。
- 徐瑶瑶王寅潘璐李丹丹张秀芹徐春生王炳玲段海平
-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消毒质量
- 大气污染物暴露与青岛市居民脑卒中发病关系时间序列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大气污染物暴露与山东省青岛市居民脑卒中发病的关系,为脑卒中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家慢性病监测网络报告系统中青岛市2014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报的脑卒中新发病例相关数据以及同期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和青岛市气象台气象监测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大气污染物暴露与青岛市居民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同时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分析单污染物模型大气污染物对脑卒中发病的效应。结果青岛市2014—2020年共报告51120例脑卒中新发病例,平均日发病数为(19.99±15.53)例。暴露–反应关系分析结果显示,PM_(2.5)暴露浓度>121.90μg/m^(3)、CO暴露浓度>1.56μg/m^(3)和O_(3)暴露浓度<64.00μg/m^(3)时脑卒中发病风险均呈上升趋势,而O_(3)暴露浓度>64.00μg/m^(3)时脑卒中发病风险呈上下波动趋势(均P<0.05)。单污染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M_(2.5)和CO暴露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的易感滞后期为Lag2 d~Lag5 d,O_(3)暴露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的易感滞后期为Lag3 d~Lag6 d,PM10暴露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的易感滞后期为Lag3 d~Lag4 d,SO_(2)暴露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的易感滞后期为Lag6 d;PM_(2.5)暴露浓度每升高32.01μg/m^(3)、PM10暴露浓度每升高52.21μg/m^(3),脑卒中Lag3 d发病的RR值分别为1.018(95%CI=1.005~1.031)、2.027(95%CI=1.232~3.334);O_(3)暴露浓度每升高53.00μg/m^(3)、CO暴露浓度每升高0.39 mg/m^(3),脑卒中Lag4 d发病的RR值分别为1.155(95%CI=1.080~1.234)、1.033(95%CI=1.016~1.050),SO_(2)暴露浓度每升高14.93μg/m^(3),脑卒中Lag6 d发病的RR值为1.431(95%CI=1.049~1.951)。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T、AP和RH的df变为4、5、6时对PM_(2.5)、O_(3)、CO、PM10、SO_(2)和NO_(2)暴露与青岛市居民脑卒中发病风险关系效应值的影响均较小,模型结果较为稳定。结论PM_(2.5)、PM10、O_(3
- 葛南潘璐张欣李丹丹王寅尹静雅周慧于浩岩张秀芹徐春生方渊马艳王炳玲段海平
- 关键词:脑卒中发病时间序列分析
- 基于急性髓性白血病基因甲基化的家用化学物质筛选
- 2023年
- 目的基于急性髓性白血病基因甲基化差异,筛选可能的家用化学物质,并分析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DNA甲基化数据库获取急性髓性白血病顶端200个标志性基因;获取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代谢过程中参与DNA甲基化基因;200个标志性基因与DNA甲基化基因取交集获取共同关键作用基因。利用消费者产品资料数据库(Consumer Product Information Database,CPID)与家用产品数据库(Household Products Database,HPD)获取家用化学物质。利用在线分析工具Metascape对家用化学物质作用相关的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共计139个关键作用基因,涉及10种家用化学物质(砷、苯并芘、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正己烷、呋喃、三氯乙烯、阿特拉津、二嗪农、草甘膦、甲氧氯)。通过进一步对10种家用化学物质相关的71个基因(蛋白)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参与了调节神经分化、明确的造血作用、参与细胞形态分化、调控Rho蛋白信号转导等生物进程、轴突传导及神经系统基因集和粘着斑形成信号通路。结论部分家用化学物质联合作用有可能增加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风险。
- 王天毅王媛姗王炳玲李丹丹
-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DNA甲基化比较基因组学
- CYP1A1基因多态性与1-羟基芘和DNA加合物关联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应用meta分析进一步观察CYP1A1基因多态性对接触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人群尿液中1-羟基芘(1-hydroxypyrene,1-OHP)和外周血DNA加合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文献出版时间截止到2015年8月。中文检索词为多环芳烃、CYP1A1、多态性、1-羟基芘和DNA加合物及其组合,英文检索词为PAH或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CYP1A1、polymorphism、1-OHP或1-hydroxypyrene、DNA加合物及其组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后,应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meta分析的1-羟基芘和DNA加合物的文献分别为12、4篇,结果显示,所有暴露组、职业暴露组和非职业暴露组CYP1A1基因rs4646903位点T/C基因型或C/C携带者1-OHP水平均高于T/T携带者,合并效应量WMD及其95%CI分别为0.05(0.02,0.07)、0.08(0.04,0.12)和0.03(0.00,0.06)。CYP1A1基因rs1048943位点Ile/Val或Val/Val携带者与Ile/Ile携带者间1-OH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1A1基因rs4646903及rs1048943位点多态性与DNA加合物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1A1基因rs4646903位点携带C基因能够显著促进PAHs的代谢。
- 谢萌李丹丹王德杰逄淑涛王炳玲张东峰
- 关键词:多环芳烃细胞色素P4501A1多态性1-羟基芘DNA加合物META分析
- 2014~2019年青岛市生活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20
- 2021年
- 目的评价青岛市2014~2019年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健康风险,为青岛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分析青岛市10个区市2014~2019年间的2 963份生活饮用水水质结果,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US EPA)经典"四步法"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其中的17种化学污染物进行经口摄入途径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2014~2019年经口途径摄入饮用水中,对成年人致癌风险最高的为镉(致癌风险为1.94×10^(-5)),其次为铬和砷。大部分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在6年内呈现总体下降趋势。非致癌风险最高的为氟化物(危害系数为0.31),其次为硝酸盐氮和砷。致癌风险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砷、铬、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致癌风险在出厂水和末梢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氯甲烷在丰水期的致癌风险大于枯水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青岛市生活饮用水中化学污染物的健康风险低于US 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初步认为青岛市生活饮用水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不会对成年人群健康产生明显危害。镉、砷和铬的致癌风险及氟化物、硝酸盐氮和砷的非致癌风险相对较高,应在饮用水风险管理中优先关注。
- 潘璐王炳玲王寅张秀芹徐春生李丹丹段海平
- 关键词:健康风险评估饮用水化学污染物致癌风险
- 致甲状腺肿环境化学物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
- 目的:探讨某些化学物质以及所涉及的基因/蛋白引起甲状腺肿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分析引起甲状腺肿的基因/蛋白,及其中与基因/蛋白有关的化学物质.通过文献分析这些基因/蛋白和化学物质引起甲状腺肿的可能...
- 李丹丹王天毅高汝钦于维森王炳玲
- 关键词:甲状腺肿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分子机制
- 致甲状腺肿环境化学物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被引量:2
- 2017年
- 为探讨某些化学物质以及所涉及的基因/蛋白引起甲状腺肿的可能作用机制。用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分析引起甲状腺肿的与人类相关的17种基因/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生物通路等作用机制和相关化学物质来探讨引起甲状腺肿疾病的可能。通过分析引起甲状腺肿疾病相关基因/蛋白和化学物,发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甲状腺肿影响颇大。
- 李丹丹范轶欧王炳玲高汝钦于维森王天毅
- 关键词:甲状腺肿环境内分泌干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