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丹丹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洛阳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小说
  • 2篇红楼
  • 2篇红楼梦
  • 2篇《红楼梦》
  • 1篇隐喻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结构
  • 1篇社会主义现实...
  • 1篇女儿
  • 1篇文化
  • 1篇先锋性
  • 1篇现实主义
  • 1篇明清
  • 1篇明清小说
  • 1篇金瓶
  • 1篇金瓶梅
  • 1篇佳人
  • 1篇二重性
  • 1篇《金瓶梅》
  • 1篇才子

机构

  • 4篇洛阳广播电视...

作者

  • 4篇李丹丹

传媒

  • 2篇红楼梦学刊
  • 1篇安徽广播电视...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情礼兼备的尝试——论大观园的政治结构与礼法秩序
2018年
作为象征空间的隐喻,大观园流转在元妃行宫、贾府闺阁、女儿乐园与仙境投影等多重质性的镜像中,并蕴而生了种种复杂含义:一、作为皇恩浩荡的产物,元妃行宫的定位、功能决定了大观园的政治意涵。二、作为一处蕴含母性意义的花园,大观园的日常生活依赖于一群成年母亲身份的妇人照管,从而缔结了"母亲——妇人——女儿"的内在结构。三、作为一处依托于现实存在的闺阁世界,贾府的宗族礼法与阶层秩序亦渗透并成为后者生活运作的基础法则。但大观园因礼而成的等级关系,并非与情对立,而是呈现出情礼兼备的意愿尝试。
李丹丹
关键词:政治结构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被引量:1
2019年
中国古典小说从《金瓶梅》发展到《红楼梦》,形象地呈现了作家对欲、情、礼复杂性的全部想象,以及古典小说如何从欲过渡到情,并最终认识到两者密不可分的动态历程。《红楼梦》在"大旨谈情"的同时亦构建了一个欲的世界,小说中"清""浊"宝玉并置的现象证明了《风月宝鉴》旧稿的残留。小说复杂的删改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去欲化"实践。但这个实践显然未完成,这不是曹雪芹删改未完的残留,而是他对情、意淫本身的复杂性认识在文本裂隙中的无意识流露。《红楼梦》在展示情具有净化、救赎力量的同时,亦凸显了情的困境以及曹雪芹对情所具有的巨大破坏力的焦虑和担忧。
李丹丹
“女儿”纯洁论的隐喻传统与《红楼梦》的文化拯救策略被引量:1
2019年
对儒家仕进之路的质疑,使得《红楼梦》试图借助对"女儿"纯洁的认同实现对文化危机的拯救。作为对"香草美人"文化隐喻传统的继承,"女儿"之真、纯、美在明清之际被视为"道德纯洁"和"政治干净"的象征,并因此被赋予形而上的意义。但是《红楼梦》的展开过程却宣告了此一拯救的失败。其原因可归结为:其一,宝玉的女儿崇拜论的狭隘;其二,宝玉对女儿气质的偏至认同。因之,"女儿"的终将长大与"诗性"的终将逝去,最终导致了整个诗性家园的毁灭。故而《红楼梦》既展示了对"女儿"救世理想的憧憬,又亲自进行了拆解。所以籍此,《红楼梦》不仅将晚明以降对"女儿"、"情"的讨论推向更深更远处,同时亦对文人在当时语境中的自我价值选择困境做出了一个批判性的、寓言性的表述。
李丹丹
关键词:才子佳人小说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的危机生产
2014年
对中国当代文学而言,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最高创作原则的确立有其历史和逻辑的必然,这种创作原则在生产其对文学的正当性同时,也同样生产了无理性。而除却政治意识形态的规训,社会主义文学的危机首先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配合社会主义文学制度化过程中历史势能"自我损耗"和其先锋性褪却的结果。其次,是其生产的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种种二律背反的逻辑推演。最后,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无法为渐趋复杂的社会现实和人类精神图景提供更合理的理由和更深刻的启示的历史局限。
李丹丹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先锋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