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慧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篇缓蚀
  • 1篇多聚
  • 1篇有机物
  • 1篇铜表面
  • 1篇咪唑啉
  • 1篇密度泛函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缓蚀剂
  • 1篇缓蚀协同效应
  • 1篇泛函
  • 1篇泛函理论
  • 1篇腐蚀速率
  • 1篇复配

机构

  • 3篇中海油常州涂...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3篇王木立
  • 3篇徐慧
  • 2篇狄志刚
  • 2篇尚跃再
  • 1篇廉兵杰

传媒

  • 2篇全面腐蚀控制
  • 1篇表面技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咪唑啉类缓蚀剂缓蚀协同效应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6
2016年
咪唑啉类缓蚀剂是油气田现用最普遍的缓蚀剂。而单一的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缓蚀效果并不理想,且成本较高。利用咪唑啉与其他物质间的协同效应增强其缓蚀性能的研究成为咪唑啉类缓蚀剂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重点。本文从六个方面对目前咪唑啉类缓蚀剂体系中的协同效应做了综述,对咪唑啉与不同物质间的协同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咪唑啉类缓蚀剂协同效应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赵起锋徐慧尚跃再王木立狄志刚
多聚咪唑啉的合成、表征与复配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选取羟乙基乙二胺作为反应物成功合成了一种侧链含有大量咪唑啉基团的聚合物(多聚咪唑啉)。通过静态失重法评价可知:当多聚咪唑啉(30wt%)的加入量为0.8%时,在60℃、15wt%盐酸体系中可将N80挂片腐蚀速率降至1.1g/m^2·h,缓蚀率高达89.17%。通过复配研究得知:丙炔醇、KI与多聚咪唑啉之间存在很好的协同效应,在60℃、15wt%盐酸体系中可将N80挂片腐蚀速率降至0.147g/m^2·h;三者之间的最佳复配比例为:25wt%多聚咪唑啉+5wt%丙炔醇+0.15wt%KI。
徐慧王木立赵起锋尚跃再狄志刚
关键词:咪唑啉腐蚀速率
唑类缓蚀剂在铜表面的吸附机理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对比三氮唑(TA)和苯并三氮唑(BTA)两种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明确两种缓蚀剂在铜表面的吸附类型,并从实验和分子模拟角度解释其吸附机理。方法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测试两种缓蚀剂的缓蚀效率,采用吸附等温拟合方法确定两种缓蚀剂的吸附类型,采用分子模拟中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计算两种缓蚀剂在铜表面的吸附能、形变电荷密度和分波态密度等参数,深入揭示其吸附机理。结果在不同浓度下,BTA的缓蚀效率均大于TA。两种缓蚀剂浓度与覆盖度的关系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其吸附自由能介于-35^-37 k J/mol之间。BTA在铜表面的吸附能绝对值(顶位为4.41 e V,桥位为4.36e V)要大于TA的吸附能绝对值(3.28 e V),吸附过程发生了明显的电荷转移,电子云处于两个成键原子之间,且N原子s,p轨道与Cu原子d轨道发生重叠。中性和质子化形式的两种缓蚀剂分子均可在铜表面发生平行吸附。结论由于BTA在铜表面的吸附能力强于TA,因此BTA的缓蚀性能优于TA。两种缓蚀剂在铜表面既能发生化学吸附,又能发生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是由于N原子的s,p轨道与Cu原子d轨道相互作用所致,物理吸附是由于中性分子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和质子化分子的静电相互作用所致。
廉兵杰石泽民徐慧赵起锋王木立姜云瑛胡松青
关键词:缓蚀剂密度泛函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