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汩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翻译
  • 1篇译学
  • 1篇语文
  • 1篇语文学
  • 1篇知识史
  • 1篇社会理论
  • 1篇苏曼殊
  • 1篇文本
  • 1篇文学
  • 1篇现代翻译
  • 1篇曼殊
  • 1篇计量统计
  • 1篇惯习
  • 1篇翻译动机
  • 1篇翻译学
  • 1篇副文本
  • 1篇布迪厄
  • 1篇场域

机构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作者

  • 2篇张汩
  • 1篇伍丽云

传媒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现代翻译知识史:溯源、概念和效果》评介被引量:2
2020年
1.引言1972年,美籍荷兰学者JamesHolmes在第二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上宣读的《翻译学的名与实》(Holmes 1972/1988)奠定了翻译学的独立学科地位,迄今已走过近半个世纪,在此过程中,翻译学经历了"语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范式的更迭或"语用"、"技术"、"全球化"等转向的交替(Snell-Hornby 2006),研究对象从静止的文本对比拓展到副文本、视听及多模态文本、译者等,研究视角或方法逐渐表现出跨学科特征,如眼动法、民族志、计量统计等。
张汩
关键词:翻译学计量统计语文学副文本
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看苏曼殊《惨世界》的翻译动机和策略
2013年
以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为指导,主要从其核心概念"场域"、"惯习"入手,分析清末民初翻译家苏曼殊汉译《悲惨世界》的动机和策略,指出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其个人的个性及价值观促使了译作《惨世界》的诞生,并影响了该译作的风格特点。
伍丽云张汩
关键词:场域惯习苏曼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