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敬辉

张敬辉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教育
  • 2篇教育改革
  • 2篇高等教育
  • 2篇高等教育改革
  • 1篇电影
  • 1篇电影节
  • 1篇多维观照
  • 1篇形式名词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策略
  • 1篇语法
  • 1篇语法规则
  • 1篇中华民族
  • 1篇日语
  • 1篇色彩词
  • 1篇外语
  • 1篇外语教学
  • 1篇外语教学改革
  • 1篇文化
  • 1篇漫画

机构

  • 8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内蒙古大学

作者

  • 8篇张敬辉
  • 2篇赵磊

传媒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民族高等教育...
  • 1篇电影文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大学(教学与...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关于形式名词“こと”
2011年
日语语言学中,除了普通名词,还存在着与它起同样作用却没有实际意义的形式名词。"こと"便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个。而同为形式名词的"の"与"こと"用法类似,但两者在使用选择上会受到主句谓语动词的限制。并且,根据与"こと"的连接成分不同,如"~だ"或"~ができる"等,会表达不同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こと"的基本意义,其次探讨"の"与"こと"的关系,最后试论"ことだ"的意义及与"こと"相关的惯用表现。希望对于形式名词"こと"的正确使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赵磊张敬辉
关键词:形式名词
“若问老如何,为霞尚漫天”——论《猫与爷爷》对老年群体的多维观照
2020年
日本电影《猫与爷爷》(ねことじいちゃん),根据猫莳创作的同名畅销漫画作品改编,由号称“全世界最会拍猫”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岩合光昭首次担任导演,于2019年2月22日在日本上映,并在2019年4月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作为展映影片与中国观众见面。《猫与爷爷》并非单纯的“猫粉电影”,虽然猫的各种动态和静态画面足以撑起本部电影的半边天,但导演只是把猫作为烘托氛围、串联情节的作用,他将更多的镜头聚焦在老年群体身上,在对他们日常生活的温情讲述中,让老年人的孤独感在电影情节的发展中慢慢发散。“你会陪我到最后吧?”——这句大吉爷爷对猫咪的问话,其实更是对当下日本“超老龄化”社会中存在着的诸多老年问题发出的一句灵魂拷问。
张敬辉
关键词:老年群体漫画作品老年问题孤独感
再现、哀悼与重构:《铃芽之旅》创伤叙事与价值追求
2025年
《铃芽之旅》聚焦在灾难中饱受创伤困扰的人民,呈现了与日本“3·11”大地震有关的创伤记忆,其创伤叙事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铃芽之旅》以家庭创伤、身份创伤和灾难创伤这三种创伤形态呈现“3·11”受灾群众的心灵困境,从叙事视角、叙事时空和创伤符号这三方面来分析电影的叙事策略,最后从对人物塑造的分析以及影片中包含的历史与未来的价值来看《铃芽之旅》之于现世的意义。从影片延伸到现实,《铃芽之旅》通过对“3·11”大地震的创伤呈现,展现出的和谐自然的思想以及对于互助美好社会的期待是对应创伤的有效途径,对现代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张敬辉
关键词:创伤叙事叙事策略
新时代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外语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2024年
文章从外语教学改革角度出发,以内蒙古地方高校为研究对象,利用民族地区优势和外语跨学科性特点,运用调查法、实证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外语教育跨学科发展,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外语人才。研究显示,高校外语教学能够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改革,利用地缘优势、语言文化优势、国家政策扶持优势、教学资源优势、社会就业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国家战略,并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融入完成新时代的改革。
张敬辉
关键词:外语教学改革
20世纪90年代中日高等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2017年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日两国都明确提出发展高等教育的新的方针,强化教育功能,使教育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适应国民学习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两国高等教育改革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来阐释其在推进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更好的为社会服务的具体做法,进而分析和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点思考,为我国今后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张敬辉
关键词:教育改革
关于日语语法规则中特例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固有的谴词造句的规则,正是在这样一种规则的主导下,原先分散的语言符号能够被特定的人群约定俗成地组织、整合起来,形成一种有固定表达模式的语言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法是语言中最具有理性和逻辑性的一部分。但是,日语语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常常会出现与语法规则不一致的情况。在本文中称之为"特例"。本文中,笔者对日语中的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名词及其音变现象在不同活用规则中出现的一些特例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语法规则的同时,准确理解其中的特例,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日语能力。
张敬辉赵磊
关键词:日语语法规则
中日色彩词“绿”多种含义比照
2014年
色彩词具有多种含义,其中的色彩词既可以表达单纯的色彩概念,也可以表达色彩以外的抽象概念。世界各民族对色彩词理性意义的理解大体上是一致的,但由于民族风俗、地理环境、思维形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的差异,各个民族对绿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意义、文化内涵及其蕴含的意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通过研究各民族的文化背景,深刻探讨汉蒙日三个民族对色彩词"绿"的多种含义的理解。
张敬辉
关键词:文化
21世纪以来中日高等教育改革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普及高等教育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对21世纪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中日两国高等教育的体系和师资、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费用等几方面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了中日两国高等教育在重组与合并、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高等教育经费多元化、国际化教育等方面的不同改革措施,提出了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张敬辉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