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春英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3篇神经阻滞
  • 3篇罗哌卡因
  • 3篇关节
  • 2篇置换术
  • 2篇七氟烷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置换术
  • 2篇麻醉效果
  • 2篇肌间沟
  • 2篇关节置换
  • 2篇芬太尼
  • 2篇氟烷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腰硬联合
  • 1篇腰硬联合麻
  • 1篇腰硬联合麻醉
  • 1篇镇痛

机构

  • 7篇北京市怀柔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作者

  • 7篇廖春英
  • 6篇杨同文
  • 5篇严伟
  • 1篇王强

传媒

  • 2篇中外医药研究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0年
分析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2例作为观察样本,通过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一组中均为26例。对照组予以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试验组予以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评比2组麻醉效果、安全性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的麻醉优良率高,相较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组间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具有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势,可在临床中进行积极推广。
严伟杨同文廖春英
关键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罗哌卡因安全性麻醉效果
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试验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高位肌间沟入路)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对照组采用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高位肌间沟入路)的麻醉方式,记录术前(T_0)、切皮(T_1)、关节镜器械进入关节腔(T_2)、缝皮(T_3)时的MAP、HR和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膈神经、喉返神经阻滞、局麻药中毒、气胸及霍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效果Ⅰ级试验组13例,对照组2例,试验组麻醉效果Ⅰ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_2时间点试验组MAP、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安全,麻醉效果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廖春英黄凤文
关键词:肩胛上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肩关节镜手术肌间沟入路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50例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成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RS组,n=25)和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n=25)。选择L2~L3间隙穿刺。腰穿成功后,RS组蛛网膜下腔内注射罗哌卡因12 mg及舒芬太尼2.5μg(生理盐水稀释至3 ml),R组蛛网膜下腔内注射罗哌卡因12 mg(生理盐水稀释至3 ml),注射时间60 s。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评分、术中镇痛评分、麻醉肌松评分、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术后镇痛评分、满意度评分(包括患者满意评分和术者满意评分、不良事件(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寒战)。结果 RS组的感觉阻滞时间明显短于R组(P<0.05)。RS组的术中镇痛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RS组的术后镇痛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RS组的患者满意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两组的运动阻滞评分、麻醉肌松评分、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术者满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
杨同文廖春英王强
关键词: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蛛网膜下腔麻醉罗哌卡因舒芬太尼
七氟烷和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胃肠癌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比较
2024年
目的:探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胃肠癌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9月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胃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中使用七氟烷静脉滴注维持麻醉,对照组术中使用瑞芬太尼静脉滴注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苏醒时疼痛评分、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拔管时警觉/躁动(OA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及苏醒0.5 h、1 h、2 h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插管后5 min、建立人工气腹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观察组MAP和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瑞芬太尼,在行腹腔镜胃肠癌手术麻醉中使用七氟烷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减轻苏醒后疼痛评分,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严伟杨同文廖春英
关键词:七氟烷瑞芬太尼血流动力学
丙泊酚在妇科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
2024年
评估丙泊酚在妇科宫腔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间来本院做妇科宫腔镜检查的122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异丙酚、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在全麻优良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0/62(96.77%)和(57/60(95.00%)(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收缩压,舒张,心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术后24小时各指标差异亦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h及12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小时疼痛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例为3/62(4.84%),明显少于对照组(15/60,2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妇科宫腔镜检查中,丙泊酚麻醉与七氟烷麻醉的效果相当,但丙泊酚的麻醉不良反应更轻,术中疼痛更轻,更易于维持。因此,建议在妇科宫腔镜检查中以丙泊酚麻醉为主。
严伟杨同文廖春英
关键词:丙泊酚妇科宫腔镜检查七氟烷疼痛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肌间沟神经阻滞对患者镇痛效果及脑电双频指数值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肌间沟神经阻滞对患者镇痛效果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3例拟行上臂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罗哌卡因联合安慰剂阻滞,观察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刻的BIS值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_(1)~T_(5)的BIS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_(1)时刻的BIS值低于T_(0),T_(2)时刻的BIS值低于T_(1),T_(4)时刻的BIS值高于T_(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_(2)时刻的BIS值低于T_(1),T_(3)时刻的BIS值低于T_(2),T_(4)时刻的BIS值高于T_(3),T_(5)时刻的BIS值高于T_(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肌间沟神经阻滞,可延长患者运动恢复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提高患者麻醉效果。
严伟杨同文廖春英
关键词:罗哌卡因肌间沟神经阻滞脑电双频指数
超声引导冠突法神经阻滞联合布比卡因局部麻醉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冠突法神经阻滞联合布比卡因局部麻醉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2月在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6例,通过双色球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冠突法神经阻滞联合布比卡因局部麻醉)与对照组(常规神经阻滞疗法),每组43例。比较两组疼痛程度与睡眠情况、不同时间镇静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睡眠质量评分表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12、24 h,两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9)。结论:超声引导冠突法神经阻滞结合布比卡因局部麻醉能缓解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改善睡眠状况,且能实现深度镇静效果。
严伟廖春英杨同文
关键词:神经阻滞布比卡因局部麻醉三叉神经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