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春阳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海温
  • 3篇中国近海
  • 3篇近海
  • 2篇气候
  • 2篇气候特征
  • 2篇近海海温
  • 2篇海表
  • 2篇海表温度
  • 1篇台风
  • 1篇气候特征分析
  • 1篇主要模态
  • 1篇拉尼娜
  • 1篇海温变化
  • 1篇厄尔尼诺

机构

  • 6篇国家海洋环境...
  • 5篇国家海洋局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宋春阳
  • 5篇姜华
  • 5篇王辉
  • 5篇张守文
  • 2篇陈幸荣
  • 1篇黄勇勇
  • 1篇杜凌
  • 1篇王大奎

传媒

  • 3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预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017年中国近海海表温度特征被引量:7
2019年
通过对OISST资料1982—2017年中国近海海表面温度(SST)分析,发现2017年中国渤、黄、东海海表温度较常年偏高0~1.5℃,南海海表温度接近常年。2017年渤海海表温度是近36 a来最热的一年,达到14.4℃,黄海第二以及东海第三热的年份,整个中国近海海表温度的平均是历史第二高的年份。渤、黄、东海海表温度1—8月份达到或接近极端高温情况,之后海表温度降低并达到常年同期以下。对中国近海不同海区海表温度和陆地气温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海区受陆地气温影响区域不同,同时海表温度与陆地相关区域随着季节而变化。从2017年平流输运、净热通量、热含量和陆地大气温度影响等方面来看,造成渤、黄、东海海表温度偏高的主要原因是黑潮流速增强导致平流热输送增加,0~700 m热含量增加以及我国陆地区域气温的异常偏高,净热通量对其海表温度升高起抑制作用。
宋春阳姜华张守文陈幸荣王辉
关键词:中国近海海表温度
厄尔尼诺和台风共同影响下的7月份黄、东海海温变化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历史海温数据和台风路径数据,研究了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o/La Nia)背景下7月份中国近海海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月黄、东海海温异常与El Nio/La Nia有显著相关关系,OISST和GODAS海温数据与Nio3指数同步相关系数分别为-0.32和-0.45。El Nio年7月,黄、东海海表温度异常低于-0.5℃的概率超过60%;La Nia年7月,黄海海温异常高于0.5℃的概率约有60%;正常年7月,海温异常的空间分布与El Nio年相反,但量值偏低。El Nio年7月,中国近海及邻近区域大气异常能够给局地带来更多降水;同时,受El Nio背景场的影响,入侵黄、东海的台风强度更强、影响时间更长。大尺度的降水和台风活动的影响是导致黄、东海海温异常降低的重要原因。因此,分析和预测7月份中国近海海温异常,在充分考虑El Nio/La Nia背景场的基础上,需要结合局地的大尺度降水和台风的影响同时分析,这为特定背景下结合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因素共同分析中国近海海温变化提供了一种思路。
张守文王辉姜华宋春阳杜凌
关键词:海温厄尔尼诺拉尼娜台风
CMIP5模式对中国近海气候特征模拟评估及预估
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利用多种指标和方法评估了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21个模式对中国近海海温的月、季节和年际变化模拟能力。多模式集合能够再现气候平均意义下近海海温的空间分布特征,但量值上存在一定的低估。在渤...
宋春阳
文献传递
基于CESM模式同化及后报实验的南海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气候模式CESM,利用牛顿松弛逼近(nudging)方法将次表层海温同化到海洋模式中,通过多种评估方法对1982—2011年同化和后报结果的南海海区进行分析。CESM同化和后报结果能够刻画出南海海表面温度、海表面流场、降水和850 hPa风场的空间基本特征,并且能比较好的再现海表面温度和降水随时间变化规律,nudging同化结果要优于超前1个月、3个月预报。但对南海大部分海区还存在0.5℃以内的冷偏差,流场强度模拟偏弱,850 hPa风场模拟偏强的误差。同化和后报结果表明模式对夏季和秋季海表面温度模拟效果较好,海表面温度与东亚夏季风相关性在空间分布形态及量值方面模拟较为一致,而降水与东亚夏季风相关性模拟在空间分布形态及量值方面都有一定误差。南海气候模拟难点在于其夏季海气相互作用,nudging同化结果能较好的模拟出南海北部夏季海表面温度变化对大气变化的响应,同大气模式相比考虑了南海海区的海气相互作用这一特殊性。
宋春阳姜华张守文陈幸荣王辉
CMIP5模式对中国近海海表温度的模拟及预估被引量:10
2016年
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利用多种指标和方法评估了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21个模式对中国近海海温的月、季节和年际变化模拟能力。多模式集合能够再现气候平均意义下近海海温的空间分布特征,但量值上存在一定的低估。在渤海和黄海,集合平均与观测差别比较明显。在年际尺度上,与观测数据对比,模式模拟海温与Nino3指数相关性较小。中国近海海表面温度在1960-2002年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从2003年开始增温趋缓。评估结果表明,ACCESS1.0、BCC-CSM1.1、HadGEM2-ES、IPSL-CM5A-MR、CMCC-CM、FGOALS-g2、CNRM-CM5-2、INMCM4八个模式对中国近海海温的变化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利用ACCESS1.0、INMCM4、BCC-CSM1.1、IPSL-CM5A-MR、CMCC-CM这5个模式结果对中国近海海温未来的变化进行了预估。在RCP4.5、RCP8.5情景下,未来近100年中国近海海温有明显升高趋势,最优模式多模式集合平均增温分别可达到1.5℃、3.3℃,净热通量变化和平流变化共同促进了东海升温。
宋春阳张守文姜华王辉王大奎黄勇勇
基于CESM预测系统对全球关键海区海温主要模态后报能力评估被引量:3
2018年
基于Had ISST、ERSST和OISST 3种再分析海表面温度数据集,对CESM1全球气候预测系统模拟的重点海域海温的主要模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模式能够基本再现再分析资料表征的海表面温度异常时空特征,5个关键海区海表面温度异常EOF分析前两个模态,超前1个月的后报结果均有较高的可预报性。特别是热带太平洋第一模态(ENSO模态),超前3个月的后报与再分析相关系数能够达到0.79,能够为ENSO的预报提供宝贵参考。模式不可避免的存在较多误差,空间上表现为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显著区域的范围以及位置的差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热带印度洋SSTA第一模态存在一个伪印度洋偶极子模态,同时此海区也是3种再分析资料SSTA第一模态空间差异最大的区域;时间序列上均表现出异常高频信号和异常波动情况,误差的大小通常是由同化、超前1月后报、超前3月后报逐渐增大,体现出初始误差随着积分逐渐积累的特征。热带大西洋SSTA第一模态时间序列前5年的位相存在明显偏差,将其剔除后,其时间序列与再分析资料的相关性有实质性改善。
张守文宋春阳王辉姜华杜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