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海航

作品数:32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专利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砂岩
  • 6篇水平井
  • 6篇平井
  • 6篇储层
  • 5篇东河砂岩
  • 5篇塔里木盆地
  • 5篇盆地
  • 4篇油藏
  • 3篇电缆
  • 3篇盐岩
  • 3篇油田
  • 3篇水平井轨迹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 3篇碳酸盐岩
  • 3篇夹件
  • 3篇刮泥器
  • 3篇测井
  • 2篇地震资料
  • 2篇油水

机构

  • 32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3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塔里...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2篇孙海航
  • 8篇王超
  • 6篇徐程宇
  • 6篇李君
  • 6篇阳建平
  • 6篇闫更平
  • 5篇徐怀民
  • 5篇乔霞
  • 5篇白晓佳
  • 5篇张国良
  • 5篇徐彦龙
  • 4篇姚超
  • 4篇陈袁
  • 4篇李绍华
  • 4篇王开宇
  • 4篇赵安
  • 3篇刘斯达
  • 3篇苏波
  • 3篇冉丽君
  • 3篇练章贵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新疆石油天然...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外能源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液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包括:箱体和过滤网;箱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箱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收集废液的液体收集腔以及用于收集废渣的固体收集腔,液体收集腔以及固体收集腔的开口正对进料口;过滤网罩设在液体收集腔的开口上,...
孙海航张静张宏崔向东韩洪斗闫瑞萍路达白晓佳殷敬红郭鹏超董晓东杨行军钱丽欣吕鸣鑫葛明曦罗惠玉张维袆刘斯达吉明艳施玉华温国强万珊珊刘敏徐春阳李龙李绍华陈袁
一种适用于深层碎屑岩油藏气窜调控的三相泡沫体系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深层碎屑岩油藏气窜调控的三相泡沫体系,三相泡沫体系包括如下组成:0.4wt%‑0.8wt%起泡剂,0.8wt%‑1.2wt%稳泡剂,余量水;其中,所述起泡剂包括碳个数为8~16的短链羟磺基甜菜碱和碳个...
周代余伍藏原范家伟葛际江张天赐黄兰王超郭洪宾孙海航陶正武
典型海相砂质临滨坝沉积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滩坝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层,其形成的水动力机制复杂多变,受露头及现代沉积等资料的局限性影响,坝体的发育过程、几何形态、动态演化模式及构型叠置关系尚不明确。针对以上问题,利用沉积数值模拟与现代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对典型正向线性临滨坝的沉积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典型海相临滨坝完整的发育阶段包括锥形坝形成期、弯月坝发育期、条带状复合坝形成期、条带状复合坝扩大生长期以及条带状复合坝停止发育期,现代沉积中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坝体。不同演化阶段的坝体受向岸流、环流、沿岸流和底流等水动力控制。锥形坝及弯月坝为多个小规模、近等间距规则排列的坝体,受向岸流及沿岸环流不断冲刷,锥形坝演化为弯月坝。锥形坝及弯月坝间发育裂流凹槽,坝顶可发育回流沟槽,为典型的顶积式沉积过程。弯月坝坝体及坝间凹槽不断被沉积充填,形成相对整一的条带状复合坝,此阶段表现为典型的侧积式沉积过程。复合坝在向岸流及底流改造下变宽、变厚,最终出露水面形成障壁型滨岸。复合坝内部构型可由多个锥形坝、弯月坝及坝间凹槽构成,呈锥形坝-裂流凹槽-锥形坝或弯月坝-裂流凹槽-弯月坝的构型叠置关系,剖面上呈厚—薄—厚的叠置特征。
赵俊威孙海航张东伟王恒
注水封隔器及注水管柱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水封隔器及注水管柱,涉及石油开采技术。注水封隔器包括:中心管、坐封机构和反洗阀组件;坐封机构上有洗井出水口,反洗阀组件的液压缸套上有洗井进水口,洗井出水口与洗井进水口连通形成洗井通道;中心管的尾端有阀...
赵安徐程宇牛玉王珊陈袁孙海航白晓佳张少伟史涛胡鑫王继纲
薄砂层油藏双台阶水平井合采合注动态特征研究
薄砂层油藏纵向上主要发育3个砂层,其中2、3号砂层是主力油层。薄砂层油藏单层厚度薄、分布稳定、储量丰度特低、天然能量严重不足,整体采用大井距的双台阶水平井注采井网注水开发。双台阶水平井开发大大增加储层的泄油面积和动用程度...
张国良孙海航徐程宇姚超刘宇丁志文
关键词:双台阶水平井含水率层间矛盾剩余油
浪控滨岸相储层构型要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储层构型分析是开发中后期油藏研究的核心之一,是剩余油表征的重要手段。以塔里木盆地小海子野外露头及油藏覆盖区钻井取心资料为基础,采用Miall构型要素分析方法,揭示了浪控滨岸相储层构型要素类型及特征。根据地层单元沉积构造、岩性、粒度成分等特征的差异性,将浪控滨岸相储层构型界面划分为七个级次,而不同级次构型界面控制着相应级次的构型单元。二级构型单元表现为单一岩相类型,根据储层的岩性及层理特征,结合不同岩相对油气开发的控制作用,将二级构型单元划分为13种类型。根据二级构型单元时空关系,以三级构型界面为约束条件,参考储层内部渗流屏障产状,将三级构型单元划分为板状、槽状、楔状和千层饼状四种类型。浪控滨岸相储层构型要素的厘定,为储层精细刻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和综合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孟庆芬姜汉桥孙自金佘娇凤孙海航周飞
关键词:滨岸塔里木盆地
基于激光原位U—Pb定年和元素面扫描的白云岩储层关键成岩期次定量研究——以塔东古城地区鹰山组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三段(鹰三段)白云岩储层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成岩流体的叠加改造,使得储层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不同产状白云岩的白云石化路径及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存在较大争议。为了明确鹰三段白云岩储层孔隙演化过程中各个期次成岩作用发生的相对次序及其与储层孔隙的耦合关系,精准锁定关键成岩作用的期次是揭示储层孔隙演化过程的关键。基于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激光原位元素面扫描及成像技术等,对4个样品的围岩基质(粉晶白云石、细—中晶白云石)、孔洞壁中—粗晶白云石和孔洞内充填物(方解石、云化渗流粉砂)等结构组分开展系统的激光原位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鹰三段高能滩相原始沉积年龄约为475.35Ma,奠定了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在储层孔隙演化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两期白云石化作用和一期钙质流体充填作用。其中第一期白云石化流体作用时间约为470.1Ma,造成了围岩细—中晶白云岩及局部渗流粉砂的白云石化。第二期白云石化流体作用时间约为452.1Ma,造成了围岩白云石晶体的进一步加大变粗,并形成了第二期孔洞壁中—粗晶白云石。钙质流体的充填不晚于448Ma,造成了局部储集空间的破坏。现存白云岩储层孔隙主体来自对先存孔隙的继承,断裂—热液改造是重要调整,而并非传统意义上构造—热液溶蚀造孔的概念。以上认识可以为塔里木盆地深层白云岩储层孔隙成因的研究及有效储层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张友李强朱可丹郑兴平林彤邵冠铭孙海航孙庭斌
一种适用于深层碎屑岩油藏气窜调控的三相泡沫体系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深层碎屑岩油藏气窜调控的三相泡沫体系,三相泡沫体系包括如下组成:0.4wt%‑0.8wt%起泡剂,0.8wt%‑1.2wt%稳泡剂,余量水;其中,所述起泡剂包括碳个数为8~16的短链羟磺基甜菜碱和碳个...
周代余伍藏原范家伟葛际江张天赐黄兰王超郭洪宾孙海航陶正武
巨厚层均质砂岩储集层渗流屏障特征及分布规律被引量:2
2019年
针对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CⅢ油藏储集层,以岩心、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对研究区泥质、钙质和钙泥质3类渗流屏障特征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不同类型渗流屏障的岩心观察、岩性物性分析、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和形成机理研究,建立了储集层内部不同类型渗流屏障的划分标准。以平行渗流屏障模式为地质模式基础,结合生产动态资料,根据不同渗流屏障对储集层流体渗流的影响,将研究区井间渗流屏障分为完全遮挡型、部分遮挡型和完全不遮挡型3种,并明确了渗流屏障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垂向上,不同层段的渗流屏障对流体渗流影响不同,上交互亚段和下交互亚段上部渗流屏障对流体渗流影响最大,而平面上研究区西北部渗流屏障最为发育。充分认识储集层渗流屏障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对流体渗流的影响,对油田剩余油的挖潜和采收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陈袁周飞王伟伟孙海航焦翠华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储集层渗流屏障油水运动
海相层状油藏超深水平井井轨迹校正技术--以塔北哈得逊油田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以塔北哈得逊油田超深水平井井轨迹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海相层状油藏超深水平井轨迹校正技术.该技术应用顶面识别、井震结合、三维校正的方法,实现了目的层东河砂岩段水平井轨迹的精细深度校正,方法实用、可靠,对水平井的开发地质研究及注采方案的精细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技术已被塔里木哈得逊油田研究人员所普遍认可并得到应用,为解决塔里木及其他地区超深水平井轨迹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校正方法和思路.
宁超众江同文徐怀民李勇徐朝晖孙海航
关键词:水平井轨迹东河砂岩超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