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五一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等效静力风荷...
  • 3篇屋盖
  • 3篇脉动风
  • 3篇静力
  • 3篇静力风荷载
  • 3篇荷载
  • 3篇风荷载
  • 3篇大跨屋盖
  • 2篇风洞
  • 2篇风洞试验
  • 1篇索网
  • 1篇响应谱
  • 1篇惯性力
  • 1篇风压
  • 1篇风压分布
  • 1篇风致
  • 1篇风致响应
  • 1篇风致响应分析
  • 1篇本征
  • 1篇博物

机构

  • 5篇同济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上海建筑设计...

作者

  • 5篇周晅毅
  • 5篇孙五一
  • 4篇顾明
  • 2篇黄鹏
  • 2篇李亚明
  • 2篇周晓峰

传媒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工程力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本征模态补偿的大跨屋盖脉动风等效静力风荷载被引量:3
2011年
在刚性建筑模型风洞测压试验的基础上,该文首先根据脉动风荷载引起的多个等效目标响应而对由结构上脉动风荷载的协方差本征变换得到的本征模态进行补偿,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线性复杂大跨屋盖脉动风荷载的等效静力风荷载的方法,最后并应用于一实际工程中。计算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具有物理含义明确、计算方法简单和计算精度较高的优点,能比较有效地避免以前传统方法计算等效静力风荷载的缺陷,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的需求。
孙五一周晅毅顾明
关键词:大跨屋盖等效静力风荷载
基于补偿方法的大跨屋盖脉动风等效静力风荷载被引量:1
2011年
在刚性建筑模型风洞测压试验的基础上,首先求出脉动风致等效目标响应。然后根据惯性力组合方法求出大跨屋盖的脉动风等效静力风荷载,计算结果表明当模态阶数较少时误差较大。据此,基于等效目标响应和计算响应二者之间的响应差,提出了一种新的补偿方法去计算大跨屋盖脉动风等效静力风荷载,以此来克服模态阶数较少时所带来的较大误差;最后并应用于一实际结构中。计算结果表明补偿方法具有物理含义明确、计算方法简单和计算精度较高的优点,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的需求。
孙五一周晅毅顾明
关键词:大跨屋盖等效静力风荷载惯性力
基于位移补偿的大跨屋盖脉动风等效静力风荷载
:在刚性建筑模型风洞测压试验的基础上,首先求出脉动风致位移等效目标响应。当所选取的低阶模态较少时,把Nakayama等在求解风致位移响应时提出的补偿思想用来计算大跨屋盖的脉动风等效静力风荷载,计算结果表明误差较大。据此,...
孙五一周晅毅顾明
关键词:大跨屋盖等效静力风荷载
某大型博物馆结构风致响应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基于刚性模型风洞试验,对一个具有索网幕墙的新型杂交结构——某大型博物馆结构进行风致响应计算。在计算平均风响应时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分析脉动风响应时将结构近似作为线性结构处理,采用平稳激励下随机振动的模态叠加法(CQC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关键点出现极大值响应时,平均风响应对峰值响应的贡献较大,而且动力响应中共振响应一般大于背景响应。此外,对于关键点竖向位移及结构支座竖向反力,主要是壳体悬挑部分的风荷载起作用;而索网面位移主要由索网面上的风荷载控制,悬挑部分的风压对其影响很小。
周晅毅顾明李亚明周晓峰孙五一黄鹏
关键词:索网风洞试验风致响应响应谱
中国航海博物馆风压分布的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介绍了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模型风洞试验概况和主要试验结果。对代表性结构部位风压系数的研究表明,由于体型复杂,加之主要构件之间存在严重的干扰效应,结构风压分布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非常复杂。给出了风压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进行了分析。对围护结构的表面风压分别采用规范方法和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异较大,在对围护结构进行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上述两种方法,给出安全合理的设计荷载。
顾明孙五一黄鹏周晅毅李亚明周晓峰
关键词:博物馆风洞试验风压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