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满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文学
  • 5篇小说
  • 5篇里下河
  • 5篇本体
  • 3篇元小说
  • 3篇哲学
  • 3篇自我
  • 3篇自我意识
  • 3篇文化
  • 3篇文学流派
  • 3篇流派
  • 2篇哲学基础
  • 2篇认识论
  • 2篇消费文化
  • 2篇高职
  • 2篇百姓日用
  • 1篇大学语文
  • 1篇代文
  • 1篇当下意义
  • 1篇道德

机构

  • 20篇泰州职业技术...
  • 2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20篇刘满华
  • 1篇吉四梅
  • 1篇张聪

传媒

  • 6篇泰州职业技术...
  • 4篇社科纵横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辽东学院学报...
  • 1篇喀什大学学报
  • 1篇泰州学术

年份

  • 4篇2021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百姓日用即道”作为消费文化本体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2015年
历史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文化都有"本体"支撑,文化都有建构特性。"百姓日用即道"思想产生自明中叶的商品经济,与消费文化同根同源,对消费文化具有内在的规约作用,消费文化的无根性需要"百姓日用即道"的本体支撑。
刘满华
关键词:本体消费文化
超越传统理性、提升主体敏感性创造文学杰作
2016年
文学杰作具有无限多样性与独创性,其创作关键在于建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的形成离不开理性认知,而这种理性又与传统理性主义有着根本不同,却与作家的天赋——主体敏感性密切相关。如何建立符合文学创作机理的理性认知体系,如何提升主体敏感性就成为创造文学杰作的关键。
刘满华
关键词:审美意象
试论后现代小说中“自我意识”凸显的认识论根源
2009年
后现代小说的突出特征就是对小说及其创作过程的自觉,自我意识无处不在,这必然导致对传统文学的解构与反讽,元话语与元叙述随之产生,元小说风行一时。人们把这种现象归咎于"文学的枯竭"与小说家"才思枯竭"。其实,元话语与元叙述的产生既是小说家自我意义的体现,也有认识论的必然,揭示"文学的枯竭"的观念误区,有利于文学走出困境。
刘满华
关键词:自我意识元小说
里下河文学作为“文学流派”的合理性与当下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文学流派是指特定条件下,自觉不自觉形成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文学团体。随着启蒙理想的逐步实现,理性主义一统天下的思想地位丧失,铁板一块的意识形态对文学的控制逐渐弱化,文学回归自身,文学的地域性与流派能量得到释放。里下河文学在地域性与艺术表现上具有确定的流派特征;把里下河文学作为流派统一把握,对重新解读文学,建立符合历史需要的文学生态具有积极意义。
刘满华
关键词:文学流派地域性
王艮哲学思想存在主义特征探析被引量:1
2016年
相似的封建社会生产方式与生存内容产生相似的理性文化,商品经济与相似的文化氛围产生了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和具有存在主义特征的王艮哲学思想。比较中西思想文化传统,建构符合消费文化的思想体系,引导人类文化健康发展。
刘满华
关键词:存在主义理学保身
长篇小说《垛上》史诗特征探析
2016年
《垛上》以舒缓、诗性的笔调,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林诗阳坎坷命运与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壮阔而真实地再现了里下河人改革开放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画卷;丰满的人性品质与里下河人深刻的社会历史矛盾冲突,个人宽阔的心胸与里下河人的共同愿望,使个人与社会走向辉煌,作品具有史诗般广阔性与历史深刻性。
刘满华
关键词:里下河史诗奋斗
从本体的演变形态看后现代文化碎片化、平面化的必然性
2015年
本体是文化形成与传承的最后因与心理支撑,本体演变的形态制约文化的走向。从理性至上到存在的敞亮制约着西方文化演变;从道、仁到理学体系的建立与演化影响着中国文化的传承;从客体实在的佛、上帝到心中的佛性、上帝的递变直接导致宗教观念与信仰的改变。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清晰的"本体"观消失,必然导致文化的无限碎片化与平面化。
刘满华
关键词:本体佛性
刘仁前小说创作风格论
2021年
创作风格是指作家在一系列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征。每一位优秀的作家由于世界观、生活经历、性格气质、文化教养、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的不同,在题材选择、主题提炼、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结构布局、语言运用等方面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形成了不可替代的风格。所以,风格是作家精神特性的印记,是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只有那些勤奋写作,独辟蹊径,人生体验丰富而深刻,拥有深邃而独立的关于世界的认知图景,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家,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刘满华温潘亚
关键词:风格论文化教养艺术才能情节安排主题提炼题材选择
从小说《柳叶青青》看历史终结之后的悲剧叙事困境
2016年
悲剧是人生的宿命,是历史叙事的本质,而历史叙事是悲剧的存在形式。随着意识形态整合实践功能的弱化,宏大的历史叙事及其历史主体的自我意识逐步衰退,本质的必然性意识已不存在。分析里下河小说《柳叶青青》,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悲剧如果丧失了与历史的内在联系,悲剧文学将陷入窘迫的叙事境地。
刘满华
关键词:悲剧
王艮的"百姓日用思想"--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创作品质及其哲学基础
刘满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