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刚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针头
  • 1篇疏水
  • 1篇疏水性
  • 1篇铜表面
  • 1篇耐用型
  • 1篇耐用性
  • 1篇减阻
  • 1篇改性
  • 1篇表面改性
  • 1篇超疏水
  • 1篇穿刺

机构

  • 2篇长春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弯艳玲
  • 2篇于化东
  • 2篇刘志刚
  • 1篇于占江

传媒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高速电火花线切割制备耐用型超疏水铜表面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高速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在铜表面构筑复合粗糙结构,经自组装技术处理后得到了超疏水铜表面。结果表明,高速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在铜表面构筑陨石坑-突起-鳞片-气孔-颗粒复合粗糙结构,该复合结构形成了"气垫"效应,实现了超疏水功能,表面静态接触角达153.73°,滚动角为2.33°。研究了脉冲宽度对表面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宽度对铜表面复合粗糙结构的形貌和水滴在表面的接触状态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脉冲宽度的增加,铜表面陨石坑直径随之增大,陨石坑深度减小,单位面积内的突起物数量随之减少。微观结构的变化导致水滴在铜表面的接触状态由Cassie模型向Wenzel模型转变。胶带剥离试验表明超疏水铜表面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剥离后的试件具有良好的可修复性和时间稳定性。
弯艳玲廉中旭刘志刚于化东
关键词:铜表面超疏水耐用性
针头表面改性及穿刺阻力实验
2014年
基于非光滑表面减阻理论,采用化学刻蚀的方法在不锈钢针头上构建微观结构。利用光学视频测试仪和超景深三维扫描系统分别对试样表面的润湿性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检测与表征。通过测量接触角和穿刺阻力试验研究其疏水性和减阻特性关系,并对其穿刺减阻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试样接触角越大,减阻效果越明显。研究其机理发现,化学刻蚀形成的微观结构增加了针头表面的疏水性能,降低了针头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达到了减阻效果。因此,经化学刻蚀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不锈钢针头表面的疏水性进而控制其减阻特性。
弯艳玲刘志刚于占江于化东廉中旭
关键词:针头减阻疏水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