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康
-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半干旱区人工封育草地植被生态位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为研究半干旱区人工封育草地植被生态位特征,将宁夏盐池县柳杨堡封育区采用3种处理方法,即核心区(E)、边缘区(E1)、外围区(E2),运用样线样方结合法沿样线随机布设1m×1m样方,分别调查样方内植物的名称、种类、株数、高度、盖度、生物量等。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以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宁夏盐池县人工封育草地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封育区主要优势种为猪毛蒿、黑沙蒿和刺沙蓬,其重要值分别为34.18,21.06,18.95。核心区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是猪毛蒿和刺沙蓬,其生态位宽度值分别是0.76,0.71;边缘区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是黑沙蒿和刺沙蓬,其生态位宽度值分别是0.72,0.69;外围区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是刺沙蓬和黑沙蒿,其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73,0.64。对生态位重叠指数的分析表明,核心区、边缘区及外围区最大生态位重叠均出现在生态位宽度较小物种之间。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并无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 苗静张克斌刘建康刘小丹
- 关键词:半干旱区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 封育对宁夏盐池县草地植物组成及群落复杂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定量评价封育对宁夏盐池县沙化草地植物组成及群落复杂性的影响,为半干旱区草地植被恢复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种封育类型老、新封育区和对照区在2003—2013年样线与样方结合法进行植被调查,并用群落总复杂性、无序结构复杂性、有序结构复杂性3种指数来分析其复杂性特征。[结果]老封育区由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和刺沙蓬(Salsola ruthenica)群落逐渐演替为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群落,新封育区和对照区主要是黑沙蒿群落;新封育区和对照区的植被生物量与盖度大多年份高于老封育区;封育可增加无序与有序结构复杂性,进而增加群落总复杂性。[结论]长期封育降低了植被数量特征值;随封育年限的延长,群落复杂性指数约以5a左右为波动周期,说明适宜封育年限为5a。
- 刘小丹张克斌林田苗刘建康
- 关键词:封育草地植物组成
- 西藏森林植被乔木层碳储量与碳密度估算被引量:23
- 2017年
- 利用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不同树种的树干密度、含碳率等参数,运用生物量清单法,估算了西藏自治区森林乔木层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西藏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植被总碳储量为1.067×10~9t,平均碳密度为72.49 t·hm^(-2).不同林分乔木层碳储量依次为:乔木林>散生木>疏林>四旁树.不同林种乔木层碳储量大小依次为:防护林>特殊用途林>用材林>薪炭林,其中前两者所占比例为88.5%;不同林种乔木层平均碳密度为88.09t·hm^(-2).不同林组乔木层碳储量与其分布面积排序一致,依次为:成熟林>过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其中,成熟林乔木层碳储量占不同林组乔木层总碳储量的50%,并且不同林组乔木层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 刘淑琴夏朝宗夏朝宗冯薇马莉张克斌
- 关键词:林业碳汇碳储量碳密度
- 半干旱区人工封育草场植被群落生态位研究——以宁夏盐池县长期定位监测点为例被引量:9
- 2014年
- 人工封育是草场恢复和重建的一种主要措施。为研究半干旱区人工封育草地植物种群生态位,以宁夏盐池县人工封育区3种不同处理方式(长期完全封育、短期完全封育、短期不完全封育)为研究对象,将封育区分为封育核心区(E区)、封育边缘区(E1区)和封育外围区(E2区),通过分析在该地区出现的27种植物种群的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揭示植物种群生态位在干旱荒漠环境下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分析该地区群落稳定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核心区和外围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都是刺沙蓬Salsola ruthenica lljin,分别为0.832和0.810,而边缘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丝叶山苦荬Lxeris chinensis var.graminifolia,为0.742,这2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它们能够很好的适应封育区的环境,并很好的利用封育区的资源,结果是它们的生态位宽度明显高于其他物种。2)对三区内不同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分析结果显示,三区的群落稳定性表现为E1区>E2区>E区;长期的完全封育并不利于封育区内植物群落的稳定;而短期的完全封育措施比不完全封育措施更有利于植被群落的稳定。3)通过分析三区内不同植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得出,E区生态位重叠最大值出现在草地风毛菊Saussurea amara、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与臭蒿Artemisia hedinii之间,都是0.98。E1区生态位重叠最大值是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之间(0.82)。E2区生态位重叠最大的一对是草木樨状黄芪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0.99)。相关分析表明: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线性关系。生态位宽度窄的物种之间可能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反之,则较低,但并不是完全如此。
- 刘建康张克斌王黎黎王志述王冠琪
- 关键词:封育草原植被生态位重叠半干旱区群落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