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杰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电池
  • 5篇离子
  • 4篇锂离子
  • 4篇锂离子电池
  • 4篇离子电池
  • 3篇正极
  • 3篇正极材料
  • 2篇电池正极
  • 2篇电池正极材料
  • 2篇电化学
  • 2篇液流电池
  • 2篇全钒液流电池
  • 2篇锂离子电池正...
  • 2篇密度泛函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泛函
  • 2篇泛函理论
  • 2篇CO
  • 2篇LINI1/...
  • 2篇MN

机构

  • 7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湖南省银峰新...
  • 1篇湖南人文科技...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7篇吴雄伟
  • 7篇刘俊杰
  • 3篇张凯
  • 2篇张秀梅
  • 1篇邓奇
  • 1篇汤剑锋
  • 1篇王辉宪
  • 1篇王杰
  • 1篇袁新海
  • 1篇莫俊
  • 1篇黄杰
  • 1篇凌伟

传媒

  • 4篇广州化学
  • 1篇海峡科技与产...
  • 1篇广州化工
  • 1篇云南化工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NaV_3O_8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水热-退火法合成了钒酸钠材料NaV_3O_8,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验发现,该材料表现出了高容量及良好的循环性能,在200 m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80次循环后其比容量还能维持在150 mAh/g以上。此外,在充放电电流密度分别为0.2、0.4、0.8、1.6、2 A/g时,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07、195、170、139、102 mAh/g,展现了良好的倍率性能。
莫俊黄杰袁新海张秀梅刘俊杰吴雄伟
关键词:钒酸钠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的制备及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LiNi_(1/3)Co_(1/3)Mn_(1/3)O_2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X)、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CV)测试、阻抗测试(EIS)和充放电测试探究了其作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0.2C(1C=170 mA/g)的电流密度下,其容量为160 mAh/g以上,在0.5C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43 mAh/g以上,200个循环后容量仍然有121.5 mAh/g,容量保持率在84%以上。
刘俊杰冯永来吴雄伟
关键词: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
全钒液流电池中四价钒单壳层水合离子[VO(H_2O)_5]^(2+)形成过程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合表面定量分子静电势分析,对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中四价钒离子的水合离子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合5个水分子后形成的[VO(H_2O)_5]^(2+)结构,表面静电势极大值点仅出现在水分子的H原子附近,说明[VO(H_2O)_5]^(2+)结构即为四价钒离子的水合离子单壳层结构,与实验结果很好的吻合。所采用的理论计算方法有望应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中其他价态钒离子组分的研究。
张凯胡永清王志安刘俊杰邹亚吴雄伟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全钒液流电池
聚对氨基苯磺酸修饰石墨毡电极在全钒液流电池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电聚合和高温碳化的方法在石墨毡电极碳纤维表面修饰对氨基苯苯磺酸。用扫描电镜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表征了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石墨毡纤维表面均匀的分布着聚对氨基苯磺酸反应位点;电极不仅对V^(3+)/V^(2+)与VO^(2+)/VO_2^+电对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性能,而且有效抑制了负极析氢过程,该电极在电流密度为180 m A/cm2情况下,能量效率为70%,表现出优异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邓奇周鹏晟凌伟吴雄伟盛航刘俊杰
关键词:对氨基苯磺酸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电极
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与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使用简单浸渍法合成xLi_2MnO_3·(1-x)LiNi_(0.8)Co_(0.2)O_2(x=0.3~0.7)正极材料前驱体,然后进行高温煅烧得到最终纳米颗粒。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证实了xLi_2MnO_3·(1-x)LiNi0.8Co0.2O2(x=0.3~0.7)具有层状纳米材料的完整结构,随着Li_2MnO_3的增加,20°~23°之间的超晶格X射线衍射峰逐渐变得明显,这代表了单斜晶系(C2/m)的类Li_2MnO_3成分的形成,并且Li^+在过渡金属层中有序排列。进一步的电化学结果表明,0.5Li_2MnO_3·0.5LiNi_(0.8)Co_(0.2)O_2具有较好的放电容量,7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在201mAh/g,容量保留率有95%。此外,0.7Li_2MnO_3·0.3LiNi_(0.8)Co_(0.2)O_2虽然放电容量较低,但是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这项工作可能为富锂层状阴极材料的合成提供新的思路。
张凯胡永清刘俊杰吴雄伟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吡咯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分析
2017年
以吡咯(Pyrrole)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MAA)、4-乙烯基吡啶(4-Vp)、丙烯酰胺(AM)三种物质分别作为功能单体,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2X泛函,在6-31+G(d,p)基组下,模拟吡咯印迹分子与甲基丙烯酸、4-乙烯基吡啶、丙烯酰胺三种功能单体分子印迹聚合物自组装体系的构型,找到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最优构型,并计算其结合能,并通过RDG函数的等值面分析来展现功能单体和吡咯分子弱相互作用类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单体与MIP均是通过氢键的形式相互作用,而丙烯酰胺与吡咯之间相互作用最强,对MIP的识别能力最强,最适合作为制备吡咯分子印迹聚合物。
张秀梅王杰张凯刘俊杰吴雄伟汤剑锋王辉宪
关键词:吡咯分子印迹聚合物弱相互作用
棒状结构的LiNi_(1/3)Co_(1/3)Mn_(1/3)O_2的合成及研究
2019年
用VGCF为模板,用共沉淀方法辅助合成了棒状结构的LiNi_(1/3)Co_(1/3)Mn_(1/3)O_2。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X)、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为棒状且表面多孔,并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 2 C(1 C=170 m A/g)的电流密度下,其容量为160 m Ah/g以上,在1 C下经过250个循环后容量仍然有115. 2 m Ah/g,对于制备其他棒状结构的锂离子正极材料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刘俊杰冯永来吴雄伟
关键词:LINI1/3CO1/3MN1/3O2棒状锂离子电池电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