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金声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博物
  • 3篇博物馆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2篇旅行
  • 2篇教育
  • 2篇课程
  • 1篇遗址
  • 1篇玉米
  • 1篇石灰岩
  • 1篇石器
  • 1篇教育活动
  • 1篇课程化
  • 1篇灰岩
  • 1篇博物馆教育

机构

  • 5篇重庆中国三峡...
  • 1篇西北大学

作者

  • 5篇余金声
  • 1篇吴雁
  • 1篇胡鑫
  • 1篇赵卓
  • 1篇吴婵

传媒

  • 2篇长江文明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文物鉴定与鉴...
  • 1篇求知导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2016年
博物馆是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的机构,其中典藏、陈列的各种事物都是极具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具有非凡的教育熏陶功能.2008 年,我国博物馆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了博物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努力为各个年龄层的观众提供最好的参观体验.本文以青少年这个群体为切入点,分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目前开展的青少年教育活动的情况,以此来体现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余金声
关键词:青少年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如何利用研学旅行开展深度学习——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永远的三峡”研学旅行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研学就是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是一种动手实践能力很强的教学活动,研学旅行是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青少年在动脑、动手的实践中利用学到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习获得各种能力。文章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例,探讨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博物馆如何发挥好“第二课堂”的作用,开展好青少年研学活动。
余金声
关键词:博物馆课程
石灰岩石器使用功效的模拟实验——以重庆巫山玉米洞遗址为例
2019年
本文以巫山玉米洞遗址为例,对石灰岩石器进行复制与使用功效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有些石灰岩在石器打制层面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石灰岩石器在常规的砍砸、切割、挖掘等行为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功能实用性和效率。通过实验标本与遗址出土石器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该遗址应存在优选天然毛坯直接使用而形成的“使用石器”,类型主要集中在砍砸器和手镐等重型工具,但二次加工的石器比“使用石器”更为有效耐用;有尖类石器在作用于硬性对象或结构不稳定、受力不均时容易产生残损,与出土有尖类石器较高的残损率相吻合;把手修理在石器使用过程中显得非常必要,为遗址出土石器普遍存在把手修理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
贺存定赵卓余金声吴婵胡鑫吴雁
综合类历史博物馆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实践与探索——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例
2023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作为重庆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积极发挥着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不断丰富馆藏革命文物的呈现方式,精心策划青少年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余金声
关键词:教育青少年
博物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产品“课程化”的实施策略——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永远的三峡”研学旅行为例
2022年
研学旅行日渐火热,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但“游而不学”或“学而不游”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将“研学”与“旅行”有效融合引起了教育、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重点关注。研学旅行课程化,有利于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体验有效结合起来,让研学旅行回到教育本位,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余金声
关键词:博物馆课程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