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丽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氮肥
  • 3篇玉米
  • 3篇夏玉米
  • 2篇氮肥利用
  • 2篇养分
  • 2篇土壤
  • 2篇作物
  • 2篇利用率
  • 2篇利用效率
  • 2篇高产
  • 1篇氮代谢
  • 1篇氮肥后移
  • 1篇氮肥利用率
  • 1篇氮肥利用效率
  • 1篇氮肥运筹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吸收
  • 1篇氮素吸收利用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产量

机构

  • 9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任丽
  • 6篇王宜伦
  • 2篇张倩
  • 2篇谭金芳
  • 2篇张许
  • 1篇何冠华
  • 1篇韩燕来
  • 1篇苗玉红
  • 1篇杨素勤
  • 1篇王群
  • 1篇刘举
  • 1篇李潮海
  • 1篇王文亮
  • 1篇王海标
  • 1篇陶静静
  • 1篇李盼
  • 1篇孟彩霞
  • 1篇韩丹

传媒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Agricu...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为明确夏玉米专用缓释肥施用效果、实现夏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SPAD值、养分积累最、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鹤壁和许昌两试验点专用缓释肥比较等养分普通肥料分别增产1.94%和5...
张博陶静静王海标任丽王宜伦谭金芳
关键词:夏玉米作物产量肥料利用率
沼气建设及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被引量:4
2011年
介绍发展沼气的重要意义,分析沼气建设及综合利用存在沼气发展模式单一、沼气资源未能综合利用和沼气发展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主要问题,提出加大沼气建设投资力度、有针对性发展沼气模式、建立完善沼气协会制服务体系和加强沼气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应用等进一步发展沼气的对策。
任丽刘瑞珍
关键词:沼气建设综合利用
氮肥运筹对高产冬小麦产量、氮素积累及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为探求冬小麦高产生产中氮肥合理施用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及基追比对冬小麦子粒和蛋白质产量、氮素积累量及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冬小麦施氮增产6.62%~12.57%,基肥氮:返青追氮:拔节追氮质量比为1:3:2时增施氮肥冬小麦子粒和蛋白质产量显著增加,基肥氮:返青追氮:拔节追氮为1:1:1时增施氮肥对子粒和蛋白质产量影响不明显;施氮120kg·hm^-2时,增加基肥比例具有增产效果,施氮180kg·hm^-2时.增加追肥比例显著改善品质,对子粒产量无影响。冬小麦植株氯素积累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追肥比例增加,返青期前氮素积累量降低,返青期后增加.施氮120kg·hml2时整个生育期内耕层土壤无机氮含量缓慢下降,以施氮180kg·hm~,基肥氮:返青追氮:拔节追氮为1:3:2运筹氮肥可维持土壤氮素平衡.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及土壤氮素平衡,施氮量180kg·hm^-2,基肥氮:返青追氮:拔节追氮为1:3:2是本地区冬小麦生产较好的氮肥运筹模式。
王宜伦张许张秀艳任丽韩燕来谭金芳
关键词:冬小麦高产氮肥运筹土壤无机氮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区夏玉米氮代谢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索夏玉米氮肥后移效应及增产机理,以期为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夏玉米超高产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后移对夏玉米氮代谢关键酶、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氮肥后移使吐丝后28d夏玉米穗位叶硝酸还原酶(NR)、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分别提高了11.99%~34.87%、8.25%~10.64%和10.00%~16.81%;显著增加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使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加5.00%~9.74%。"30%苗肥+30%大喇叭口肥+40%吐丝肥"氮肥后移模式较习惯施氮增产5.05%,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6.87%和1.75kg/kg。[结论]超高产夏玉米区氮肥后移使灌浆期夏玉米叶片NR、GS和SPS活性维持较高水平,促进了氮素吸收利用,较好地协调了夏玉米生育后期碳氮代谢,促进籽粒灌浆而实现增产。
王宜伦王群韩丹任丽谭金芳李潮海
关键词:夏玉米超高产氮肥后移氮代谢氮肥利用效率
夏玉米施磷位置的产量效应及磷素利用效率
2023年
【目的】明确夏玉米磷肥正位穴施的产量效应及磷肥利用效率,为夏玉米科学施磷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在河南省原阳县和鹤壁市开展田间试验,供试夏玉米品种为‘浚单1618’,研究了不施磷肥、开沟条施、株间穴施和正位穴施对夏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夏玉米不同施磷位置增产8.64%~26.18%。原阳和鹤壁两地均以正位穴施产量最高,平均产量分别为8506和10583 kg·hm^(-2),平均增产21.30%和18.00%;与开沟条施相比,正位穴施夏玉米产量分别平均提高9.27%和7.26%,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平均提高18.08%和8.25%,地上部磷素积累量平均增加9.43%和9.11%;正位穴施磷肥利用率平均为27.20%和26.64%,农学效率平均为24.90和26.90 kg·kg^(-1),较开沟条施分别增加5.78、5.68个百分点和12.03、11.94 kg·kg^(-1)。【结论】正位穴施磷肥能够提高夏玉米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在夏玉米增产、促进植株磷素吸收、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方面优于株间穴施,可作为夏玉米高产高效施磷技术应用。
任丽韩本高李岚涛苗玉红王宜伦
关键词:夏玉米磷肥养分积累
沼气肥在农作物上的应用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6
2011年
在介绍沼气肥养分组成及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概述了沼气肥在主要粮食、果蔬及其他农作物上的应用现状,施用沼气肥可使作物增产4.82%~26.14%,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提高作物抗逆性。分析了沼气肥生产量低、成分复杂、价值及经济效益尚需明确等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加强沼气肥科学研究、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和推行大中型沼气工程等发展建议。
王宜伦张倩刘举李盼任丽
关键词:沼气肥农作物
芝麻的营养与施肥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7
2010年
为推动芝麻的科学施肥,简要介绍了芝麻生长发育与营养施肥的关系。概述了近几十年来对芝麻营养特性、养分吸收和积累规律的研究现状。从合理施肥量、施肥时期、氮磷钾配比以及叶面喷肥等方面介绍了芝麻施肥技术,提出全面研究芝麻营养特性和需肥规律、建立施肥指标体系、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实现芝麻平衡施肥、开发芝麻专用肥和芝麻专用缓/控释肥等研究方向与发展策略。
王宜伦任丽张许孟彩霞
关键词:芝麻营养施肥
施氮模式对玉-麦周年轮作系统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4
2019年
为明确适宜豫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一体化种植的高效施氮管理模式,2016-2017年分别在豫北典型高产田区河南省鹤壁市和中产田区河南省原阳县开展了夏玉米-冬小麦周年轮作不同施氮模式对夏玉米与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影响的田间试验。共设5种处理:不施氮肥(T1)、普通尿素按210 kg(N)·hm^2一次性基施(T2)、普通尿素分次施用且总施氮量同T2(T3)、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氮素减量施用(T4)和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氮素足量施用(T5)。分别于夏玉米和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测试叶片SPAD值、植株与籽粒氮含量及生物量等氮营养指标,并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分析计算植株氮积累量与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处理间,高、中产区夏玉米与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氮素营养指标整体变化趋势均为T5>T4>T3>T2>T1。产区间,各处理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性状及氮营养指标均表现为高产区显著优于中产区。综合各处理平均值,高产区夏玉米产量、植株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相比于中产区分别平均提高58.0%、19.2%和47.1%,冬小麦增幅则分别为34.7%、33.3%和85.9%。氮利用效率方面,高、中产田在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100kg籽粒需氮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T5>T4>T3>T2>T1,处理间差异显著;氮素收获指数则与此相反。豫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周年轮作制在作物稳产甚至增产条件下,采用尿素与缓释氮肥掺混配施的氮肥优化施用模式不仅可有效减少肥料用量,还能显著提升肥料利用率,降低氮肥损失。
李岚涛任丽尹焕丽郭娅王海标张倩王宜伦
关键词:尿素缓释氮肥氮肥利用率
豫北平原粮田土壤养分状况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选取豫北平原粮食主产县代表性地块,对耕层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调查玉米产量、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施肥习惯,旨在查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指导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5.54 g/kg、1.04 g/kg、63.80 mg/kg、20.72 mg/kg和101.93 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提高了38.75%,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了55.79%,而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了40.63%。应重视施用有机肥和推广秸秆还田,注意减磷补钾平衡施用化肥,重视宣传推广作物专用复合肥和新型缓/控释肥的施用,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和作物产量。
杨素勤王文亮何冠华任丽
关键词:粮田土壤肥力水平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耕层土壤养分施用化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