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荣芳

作品数:9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盆地
  • 4篇前陆
  • 4篇前陆盆地
  • 4篇陆盆
  • 3篇油气
  • 2篇扬子北缘
  • 2篇源岩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北缘
  • 1篇焉耆盆地
  • 1篇岩性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分析
  • 1篇优质烃源岩
  • 1篇油气藏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油气特征
  • 1篇上古生界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9篇马荣芳
  • 6篇何明喜
  • 6篇杜建波
  • 5篇谢其锋
  • 2篇曹建康
  • 2篇张冬梅
  • 1篇赵德力
  • 1篇张辉
  • 1篇杨云飞
  • 1篇于明德
  • 1篇孙潜茹
  • 1篇李风勋
  • 1篇廖英泰
  • 1篇胡艳革
  • 1篇孔凡军
  • 1篇肖学
  • 1篇郭双亭
  • 1篇张翔
  • 1篇田景春
  • 1篇古哲

传媒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南华北南缘下寒武统优质海相烃源岩初探被引量:6
2010年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在南华北南缘发现下寒武统海相泥质烃源岩。层位上主要分布于东坡组(豫西)/雨台山组顶部(淮南)及凤台组下部(淮南),岩性为灰黑色含磷泥页岩、泥页岩、深灰色泥灰岩;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华北南缘大陆边缘及台缘斜坡区,海相泥页岩厚度呈现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增厚的趋势。该套海相泥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1.7%),随厚度增大亦呈现变高的趋势,属Ⅰ型干酪根,热演化程度受重力滑动构造影响而偏高(R_o>2.5%)。虽然厚度不大,但曾具有极强的生烃潜力,初步评价为优质烃源岩,是南华北南缘值得深入探索的海相天然气源岩。
廖英泰李风勋杨玉玺王延鹏胡艳革马荣芳
关键词:下寒武统海相烃源岩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构造变形特征探讨
2005年
孔雀河地区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形作用,形成了现今北西西近东西向、北北东近南北向、北北西向和北东东向基本断裂体系,同时断裂活动表现为多期性和继承性的特点;该区经历了震旦纪至早奥陶世、早奥陶世末志留纪、侏罗系、白垩纪新生代等多期构造变形作用,且后期的构造变形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对前期的构造层的变形样式有所改造,形成了有一定差异的变形面貌,造成变形的复合叠加。
赵德力肖学孔凡军杨云飞马荣芳孙潜茹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被引量:6
2007年
受中三叠世以来中央造山带东段从陆缘碰撞造山—陆内造山的构造机制转换控制,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具有从陆缘—陆内,从海相—陆相的连续过渡特征,经历了发生—兴盛—消亡的完整过程。依据造山带构造机制转换及前陆盆地构造层序所反映的盆地演化的阶段性,具体划分为4个阶段:即1)前造山期被动陆缘(P3—T1—T21)阶段,包括局部裂陷、持续沉降、萎缩残留3个亚阶段;2)陆缘主造山期周缘前陆盆地(T22—T3)阶段,具有海陆过渡相(T22)—陆相(T3)前陆盆地的连续演化特征;3)陆内造山期陆内前陆盆地(J1-2)阶段,发育陆内山前含煤碎屑岩沉积;4)后造山期转换伸展-伸展断陷盆地(J3—E)阶段,前陆盆地消亡。
何明喜杜建波曹建康郭双亭谢其锋马荣芳
关键词:陆内造山周缘前陆盆地
地震地质信息在焉耆盆地断裂封堵性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从焉耆盆地所开展的8条比较典型的开启或者封堵的断裂的研究入手,利用地震地质综合研究的方法———“断面应力分析法”和“断面物质涂抹法”,发现该盆地内的断裂在横向上和垂向上开启或者封堵时的“临界值”分别为0.3333和5MPa,指出断裂的封堵性因其形成的时间、垂向上所在的部位和走向上所在的位置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结合断裂及断裂控制圈闭的各项地震地质条件,对该盆地无钻井的断裂进行了断裂的封堵性研究,为盆地的勘探部署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同时指出,在探井资料比较少的地区应充分、有效地利用已有的地质、地震资料来开展此项工作,并最终做出合理的、可信度较高的研究结果。
于明德张辉马荣芳谢其锋
关键词:应力分析焉耆盆地
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储层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南华北地区露头、钻井等资料,对上古生界储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储层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演化等因素影响。其中,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决定了区内储集岩主要为中—细砂岩,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平均孔隙度为2%~3%,渗透率为0.05×10-3~0.4×10-3μm2;成岩作用影响储集空间的演化过程和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区内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型和裂隙型为主;区内构造演化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建设性"为主。综合评价认为,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是开展致密砂岩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层系。
杜建波田景春何明喜张翔马荣芳
关键词:上古生界成岩作用岩性油气藏
大别山东南缘前陆盆地含油气特征被引量:1
2007年
大别山东南缘前陆盆地经历了由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的演化历程,具有复合叠合盆地特征。从盆地层序上看,早中生代陆相前陆沉积体系下伏晚古生代海相被动陆缘沉积体系;从烃源岩系和含油气系统特征上看,具有陆相和海相两大套烃源岩系和成油气体系。其中,前陆盆地下伏海相被动陆缘烃源岩的优劣和保存条件是能否形成油气藏的关键。研究证明,晚古生代海相被动陆缘沉积发育优质烃源层系,热演化中等偏高,油气兼生;海相和陆相碎屑岩具有良好储集条件;海相和陆相蒸发相含膏岩系为优质盖层,生储盖配置关系良好,具有形成油气赋存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
何明喜杜建波王荣新周建文曹建康马荣芳
关键词:优质烃源岩前陆盆地
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油气勘探突破关键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谭庄-沈丘凹陷位于周口坳陷中带,是在华北古生界台地基础上发育的中新生代沉积凹陷,面积2830km2,是目前周口坳陷最有利的含油气区,主要勘探层系为下白垩统。历经五十余年勘探,虽多口探井于下白垩统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但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对谭庄-沈丘凹陷典型见油气探井的解剖及综合评价,进一步明确了区内下白垩统烃源岩、盖层发育,生运聚配置关系良好,并指出了储层是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因素,从而为谭庄-沈丘凹陷下步油气勘探指出了方向。
杜建波黄晓马荣芳谢其锋何明喜
关键词:下白垩统油气勘探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被引量:18
2007年
下扬子北缘主要受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秦岭微板块相互作用控制,自晚二叠世开始,扬子板块向北俯冲于秦岭微板块之下,构造环境由拉伸向挤压转换,于中三叠世形成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自萌芽至消亡可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1)萌芽阶段(P3—T1),形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发育深水—半深水复理石建造;2)兴盛阶段(T2—T3),由海相前陆盆地向陆相前陆盆地转化,发育海相和陆相磨拉石沉积;3)持续发育—消亡阶段(J1-2),形成陆内前陆盆地,发育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各演化阶段沉积特征不同,主要体现了由海相沉积向陆相沉积的连续渐进演化,且各阶段的沉积沉降中心基本一致,具有海相—陆相沉积叠合特征。
杜建波何明喜张艳霞谢其锋马荣芳张冬梅
关键词:磨拉石沉降中心前陆盆地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被引量:19
2006年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改造,构造环境经开裂扩张—碰撞拼合—拉伸断陷等多次转换,最终形成了上部拉伸、中部逆冲推覆、下部拆离滑脱的“三层楼阁”式分层构造变形组合的构造几何学模式。其构造变形主要受中三叠世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控制,具有横向上强弱分带、垂向上形变分层的特征。可划分为伸展变形、冲断褶皱变形、拆离滑脱变形等3种构造变形样式。
何明喜杜建波古哲谢其锋马荣芳张冬梅
关键词:前陆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