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科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1
供职机构:双峰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压缩性
  • 1篇压缩性骨折
  • 1篇伊利扎罗夫技...
  • 1篇治疗老年人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缺损
  • 1篇疏松性
  • 1篇皮肤牵张带
  • 1篇皮肤软组织
  • 1篇皮肤软组织缺...
  • 1篇牵张
  • 1篇缺损
  • 1篇椎体
  • 1篇椎体成形
  • 1篇椎体成形术
  • 1篇椎体骨折
  • 1篇椎体后凸
  • 1篇椎体后凸成形
  • 1篇椎体后凸成形...
  • 1篇组织缺损

机构

  • 4篇双峰县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4篇王科
  • 1篇王锡阳
  • 1篇王坚
  • 1篇刘子俊

传媒

  • 2篇医学信息(医...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承载抗生素骨水泥(PMMA)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自2009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1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1~65岁,平均45.6岁。其中胫骨6例,股骨4例,跟骨2例,跖骨2例,指骨1例,桡骨1例;术前取标本常规菌培,手术彻底清创,术中多点标本病检+菌培,骨缺损部位填塞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或+创口内放置承载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结果患者均伤口一期愈合出院。术后随访14~52个月,平均38个月,感染均未复发,局部软组织无肿胀和压痛,炎性指标逐步恢复正常。结论:清创后骨缺损部位填塞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或+创口内放置承载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是治疗慢性骨髓炎方法之一。
王科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
新型皮肤牵张带应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年
目的 探讨新型皮肤牵张带应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07年03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0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常规植皮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新型皮肤牵张带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发现在手术时间、麻醉费用和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分别为(21.0±3.5) min、(193.7±17.8)元和(18.2±1.9)d,与对照组的(58.3±7.2)min、(333.5±21.2)元和(28.7±3.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分别为46.8%和100%,与对照组的42.9%和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新型皮肤牵张带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创面愈合效果,并且安全性相对理想,值得推广.
王科
关键词:皮肤牵张带皮肤软组织缺损
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缺血性肌挛缩后遗马蹄形内翻足畸形
2014年
目的:探讨用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缺血性肌挛缩后遗马蹄形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根据Ilizarov技术张力-应力法则,自行设计制做了具有三维矫形功能的足踝关节可调式弹性外固定器。2010年7月~2012年3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因下肢创伤、骨折等原因并发的小腿缺血性肌挛缩后遗僵硬性马蹄形内翻足畸形患者3例。病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8~38岁,平均32岁。左下肢2例,右下肢1例。术前畸形类型:僵硬型马蹄型内翻足,伴有小腿广泛性瘢痕挛缩,手术行一期肌性松解延长,安装自行设计制做的具有三维矫形功能的足踝关节可调式弹性外固定器,术后第7d开始牵拉,牵拉时间21~30d,平均25d。畸形矫正后拆除后足半环及固定装置,保留前足固定装置并改为弹性固定,进行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15d后拆除外固定器,逐步负重同时继续行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7个月,平均14个月。畸形足皆获得满意矫正,能全足负重行走,外观及功能良好,足外侧压迫性溃疡痊愈,患肢血运有明显改善,感觉部分恢复,未发生针道感染、皮瓣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Ilizarov技术矫正缺血性肌挛缩后遗马蹄形内翻足畸形,具有操作安全、手术一期完成,矫形全程可控,疗效满意的优点,是缺血性肌挛缩后遗马蹄形内翻足畸形外科手术治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术前患者足踝畸形的数字化的建模、矫形外固定器的材料的改进,矫形外固定器个性化构型设计,手术操作的微创化,矫形过程中技术细节的量化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科
关键词:外固定器伊利扎罗夫技术
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到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20例124椎,其中PVP术66例70椎,PKP术54例54椎。病椎范围从T6至L5。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2天椎体恢复高度,后凸角变化;术前1天、术后第2天、末次随访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术前1天、末次随访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平均住院日(average length of stay,ALOS)和住院费用。结果:随访3~35个月,平均17.4月,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PVP组VSPKP组组间差异无显著(8.05±0.59mm vs 7.44±0.53mm,P=0.440)。两组术后后凸角均变小(PVP组10.33,PKP组9.96,P=0.73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患者的VAS评分(术前PVP组8.65±0.14,PKP组8.44±0.15,P=0.750;术后PVP组2.91±0.12,PKP组2.85±0.13,P=0.44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ODI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平均住院日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854),平均住院费用差异有显著性(P=0.000),PVP术住院费用显著低于PKP术。结论: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没有差异,但PVP术住院费用显著低于PKP术,PVP术是基层医院老年人OVCF治疗的合适的治疗方式。
王坚王锡阳王科刘子俊郭时湘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