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兴华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物膜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厂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处理厂
  • 1篇水动力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污染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量
  • 1篇尾水
  • 1篇污染
  • 1篇污水
  • 1篇污水厂
  • 1篇污水厂尾水
  • 1篇污水处理
  • 1篇污水处理厂
  • 1篇污水处理厂尾...
  • 1篇金属污染

机构

  • 4篇河海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南京大学盐城...

作者

  • 4篇朱亮
  • 4篇潘兴华
  • 2篇汤颖
  • 2篇孙凌宇
  • 2篇康琳琦
  • 1篇吴云海
  • 1篇王苏琴
  • 1篇金梦婷
  • 1篇朱彧
  • 1篇潘梅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药剂稳定化技术处理典型重金属污染废物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综述了药剂稳定化技术在pH、沉淀、吸附、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电位控制方面处理污染土壤、污泥及飞灰等典型重金属污染废物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指出了药剂稳定化技术在上述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王苏琴卜现亭朱亮吴云海潘兴华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固废
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形式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对城市河流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排放口附近的区域。当前主要有集中排放和分散排放两种形式。模拟研究了污水处理厂6种尾水排放工况下河流COD浓度场的分布情况,包括尾水150 m生态拦截系统的岸边单孔(S1)、5孔(S2)、均匀溢流(S3)排放和河中单孔(M1)、5孔(M2)、均匀溢流(M3)排放。结果表明,下游河流的COD的相对浓度(C/C0)大小的排序为S1,S2,S3和M1,M2,M3,且排放口区域分散排放的C/C0远低于集中排放;在不同工况下,河中排放均比岸边排放的COD浓度低。分散排放形式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显著降低了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附近污染物的浓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可采取河中均匀溢流排放形式(M3)。
康琳琦朱亮汤颖潘兴华孙凌宇
关键词:污水厂尾水城市河流数值模拟
水动力对生物膜净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在水处理领域中,生物膜起到了吸附、降解水体污染物的作用,可表征水体净化能力。研究水动力对水体生物膜净化功能的影响机制,可为提高生物膜净化性能、改善水体自净能力提供重要依据。从生物膜群落、形态结构及其传质能力等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水动力影响水体生物膜净化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膜研究领域今后可开展的研究方向。
潘兴华朱亮潘梅孙凌宇汤颖康琳琦
关键词:水动力生物膜
城市缓流水体生物膜群落与环境因子响应关系被引量:5
2015年
以南京市秦淮河、石头城护城河、乌龙潭、玄武湖4个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对城市缓流水体生物膜群落特征进行分组研究.通过SPSS、CANOCO软件分析水体生物膜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温度及水体营养盐含量的降低会导致水体微生物新陈代谢缓慢,微生物大量死亡.静态水体生物膜中微生物量的变化范围是9.16×10^6~2.74×10^8cells/g,流动水体生物膜中为1.69×10^7~7.77×10^7cells/g,静态水体中生物量的下降趋势比流动水体中显著,可能是由于水体的流动加强了营养盐在固液相之间的质量传递,削弱了水体温度及营养盐含量变化对流动水体生物膜中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程度.(2)功能菌群G-、G+、真菌是微生物菌群的主要成分,3者比重为:G-〉真菌〉G+.随温度的降低(T≥8.4℃),静态水体中主要功能菌群总含量变化波动较大,其波动范围为27.41%~66.20%,流动水体中主要功能菌群总含量的变化范围较小,为43.09%~68.25%,差异的主要贡献者是G-和真菌.(3)静态水体中环境因子温度、硝态氮、COD是功能菌群的主要影响因子,氮元素是流动水体中功能菌群的显著影响因子.
金梦婷朱亮朱彧潘兴华
关键词:生物膜环境因子微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