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浩

作品数:18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勘探
  • 9篇地震
  • 6篇地震勘探
  • 4篇剖面
  • 4篇浅层
  • 4篇浅层地震
  • 4篇浅层地震勘探
  • 4篇勘探领域
  • 3篇第四纪
  • 3篇断裂带
  • 3篇郯庐断裂
  • 3篇郯庐断裂带
  • 3篇裂带
  • 2篇地壳
  • 2篇地震数据
  • 2篇地质
  • 2篇第四纪活动
  • 2篇断裂活动性
  • 2篇新证据
  • 2篇信号

机构

  • 18篇江苏省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南京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中煤科工集团...

作者

  • 18篇杨浩
  • 16篇孟科
  • 15篇顾勤平
  • 15篇赵启光
  • 5篇康清清
  • 5篇王金艳
  • 4篇黄耘
  • 4篇许汉刚
  • 4篇孙业君
  • 3篇蒋新
  • 2篇李丽梅
  • 2篇王俊菲
  • 2篇杨伟林
  • 1篇杨云
  • 1篇李大虎
  • 1篇李云
  • 1篇江昊琳
  • 1篇郑建常
  • 1篇李锋
  • 1篇王维

传媒

  • 4篇地震地质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邻区地壳结构特征被引量:5
2022年
利用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邻区的26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5年记录的763个远震波形数据,计算并筛选得到了10846条远震P波接收函数.采用P波接收函数H-κ法得到了该区的地壳厚度和壳内平均泊松比值,并采用共转换点叠加法进一步揭示台站下方Moho界面的起伏形态.研究发现:⑴研究区Moho界面埋深在27~40 km范围内变化,平均深度在~34 km,总体上以郯庐断裂带为界呈现出东薄西厚的特征.地壳厚度在不同块体之间或者是块体内部存在着明显差异,表明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过程.⑵研究区地壳泊松比在0.15~0.32之间变化,平均泊松比为0.24,略低于全球陆壳和中国陆壳平均泊松比值;然而,较大的泊松比浮动范围却意味着研究区内地壳物质具有强烈的横向非均匀性及物质组成的复杂性.沿郯庐断裂带展布着一条NNE-SSW方向的泊松比高值异常带,推测是镁铁质基性岩沿郯庐断裂带上涌至地壳所致,亦或是高温高压的幔源热物质底侵至下地壳所致.⑶研究区的地壳厚度和壳内平均泊松比存在着反相关的关系;地壳厚度和地表地貌特征呈镜向关系,即造山隆起区Moho界面埋藏较深,而平原盆地区Moho界面埋藏较浅.Moho埋深等值线分布图和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特征对应良好.⑷共转换点(Common Conversion Point,CCP)叠加法对Moho界面的刻画与H-κ叠加法求得的地壳厚度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CP剖面表明郯庐断裂带不仅是扬子断块区和华北块体的分界断裂,更是一条切割Moho面、深抵上地幔的深大超壳断裂带,错距达4~7 km.⑸研究区内部分台站下方存在壳内分界面,仍能通过改变壳内速度后采用H-κ法获得其埋藏深度.
顾勤平李大虎丁志峰康清清于悦颖王俊菲孟科杨浩张浩吕运富
关键词:接收函数地壳结构地壳厚度
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地壳浅部结构和断裂活动性探测被引量:7
2020年
新沂市作为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和苏皖段的分段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地壳的浅部结构、活动性、空间展布以及深浅构造关系,文中采用了中深、浅层地震勘探及初至波层析成像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首先在新沂市南完成了1条长33km、覆盖次数>30次的中深层地震反射剖面,同时利用共炮集记录上的初至波开展地壳浅部结构的层析成像研究,之后给出了跨断裂的3条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和1条折射层析成像剖面。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新沂段是一条由5条隐伏主干断裂组成的断裂带,具有"两堑夹一垒"的构造样式。中深层和浅层地震反射剖面表明,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各主干断裂具有上下一致的对应关系和明显的第四纪活动,对新生代地层厚度和堑-垒状构造特征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浅层地震勘探结果揭示的地层界面形态和断裂浅部特征清楚,墨河-凌城断裂(F3)、新沂-新店断裂(F2)、马陵山-重岗山断裂(F5)及山左口-泗洪断裂(F1)不仅断错了基岩顶界面,且第四纪以来存在活动迹象,尤其是马陵山-重岗山断裂(F5)具有全新世的强活动特征。文中的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理解新沂市及周缘的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郯庐断裂新沂段的深浅构造组合关系及其活动性提供地震学依据。
顾勤平许汉刚晏云翔赵启光李丽梅孟科杨浩王金艳蒋新马董伟
关键词:地震反射剖面第四纪活动性
一种基于地震数据的高斯射线追踪扫描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震数据的高斯射线追踪扫描方法,属于计算机勘探领域。所述方法基于地震数据和试射法原理,并通过射线树存放高斯射线追踪扫描的数据,不仅能够保存属性数据,而且能够保存射线之间的关系。通过本发明可以得到基于地...
顾勤平康清清杨浩赵启光孟科
文献传递
云南地区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被引量:25
2017年
利用云南和四川区域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计算得到了云南地区1999年1月至2014年8月268次M_L≥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收集的哈佛大学1976年以来109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云南地区震源机制解分类及其区域特征。基于上述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反演方法计算了云南地区每个网格的最佳拟合构造应力张量,并利用最大主应力计算方法计算得到了云南地区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震震源类型以走滑型为主,其次为正断型,逆断型相对较少,震源机制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反映了研究区不同区域受力源及其作用方式的差异性;2)云南地区应力场方向呈现一定的空间连续性,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由北向南呈顺时针旋转,由西向东呈逆时针旋转,同时应力场方向表现出空间的不均匀性,EW和SN方向分别存在2个应力转换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云南地区应力场较为复杂,主应力方向变化很大,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
孙业君赵小艳黄耘杨浩李锋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应力场
一种检波器数据的补偿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波器数据的补偿方法及系统,属于地震勘探领域中的地震数据的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利用布置在同一个检波点处的高灵敏度检波器和常规检波器同时采集信号,然后利用高灵敏度检波器采集到的信号重建常规检波器的信号...
顾勤平康清清赵启光孟科杨浩
文献传递
高邮-宝应M_(S)4.9地震的发震构造
2021年
2012年7月20日高邮-宝应M_(S)4.9地震发生在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内,此次地震是近年来东部弱震区内的一次较为显著的中等强度地震。前人在一些研究中对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过讨论,但已有结果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文中综合地震序列精确定位、震源机制解、地震烈度调查等研究结果,结合在震区获得的反射地震勘探结果,对高邮-宝应M_(S)4.9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发生机理和发震断裂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1)高邮-宝应M_(S)4.9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柳菱断裂,该断裂是一条NNE走向、SEE倾向的高倾角右旋走滑断层,为高邮凹陷的西北边界断裂;2)本次地震是在NE向主应力长期挤压作用下,NNE走向的柳菱断裂不断积累应力、突发失稳破裂的结果;3)4.9级尚不能代表柳菱断层的最大发震能力,仍需关注该断裂进一步活动的危险性。
赵启光孙业君黄耘杨伟林顾勤平孟科杨浩
关键词:发震构造高邮凹陷地震勘探
纵横波联合勘探在地质异常中的应用
2016年1月~2月,在连云港市堆沟港镇化工产业园区内出现了多个地表冒泥浆异常点,令地震学家们费解的是,这些冒浆点几乎位于一条NW-SE向展布的线性带上。本文通过浅层地震纵、横波联合勘探方法及超浅层纵波勘探方法,查明这些...
杨浩赵启光孟科
关键词:分辨率时间剖面地质异常
文献传递
纵横波联合勘探应用于栟茶河断裂活动性的调查与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栟茶河断裂自20世纪50年代石油部门勘探发现以来,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地学家们对其活动性一直存在争议。目标断裂所在测区基岩顶面埋深约在800~1 600m,单一的地震勘探方法难以深浅兼顾且单波勘探经常存在局限性。为了调查栟茶河断裂的空间位置、产状及性质,重新厘定其活动性,在同一条测线上同时进行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P波和SH波勘探,通过采用不同的地震波激发震源和观测系统参数,获得沿测线不同埋藏深度的地下细结构图像,揭示栟茶河断裂的形态和特征,尤其SH波地震剖面更加清晰地反映出超浅层地层和构造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测线控制范围内的栟茶河断裂为近东西走向、视倾角约为60~75°、倾向N的正断层,该断层错断了新近纪和早第四纪地层,有可能断错了晚更新世地层。本文的纵、横波联合勘探实例证实了多波勘探的优越性。
顾勤平许汉刚赵启光孟科杨浩
关键词:断裂活动性
栟茶河断裂第四纪活动性最新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栟茶河断裂是20世纪50年代石油部门在开展石油勘探时发现的。由于该断裂的隐伏性,很多地学家对该断裂的活动性提出了质疑。本着求实的科学精神,我们通过多层次、多波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以及新地质年代测定等技术方法,对栟茶河断裂的活动性展开调查。关于栟茶河断裂得出以下结论:(1)在浅地震有效探测深度范围内,栟茶河断裂并非单一的一条断层,而是由2条N倾断层组成的断阶带,且断裂带宽度自SE往NW具收敛趋势;(2)证实了栟茶河断裂是走向NWW、视倾角约为60°~75°、上陡下缓的铲形正断层;(3)南支(F_(1-1))是主要、新活动明显的断面;(4)由南支(F_(1-1))断错中更新统顶部的黏土层,推测其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
顾勤平许汉刚张振亚赵启光孟科杨浩李丽梅王金艳
关键词:钻孔联合剖面
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浅层地震勘探新证据被引量:10
2019年
NE向的区域性深大断裂——金坛-如皋断裂为苏北坳陷区和南通隆起区的分界断裂。为了调查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的空间位置、性质和断裂构造特征并重新厘定其活动性,文中在石油地震勘探剖面提供的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大体空间位置及反射标志层的基础上,布设了4条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剖面,对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成像,获得了测线控制范围内清晰的地下结构和断裂构造成像结果。结果表明,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并非单一的一条断层,而是由2条N倾、NEE走向的正断层组成的断裂带。浅层地震叠加剖面揭示活动性更强的南支上断点埋深235~243m,断错了下更新统底界,结合测线周边的钻孔资料推测其最新活动时代为第四纪早更新世(QP^1)。文中的研究结果为确定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的位置及其活动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地震学资料。
顾勤平杨浩赵启光孟科王金艳李云马董伟
关键词:浅层地震勘探第四纪活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