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夏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储集
  • 2篇储集层
  • 1篇油田
  • 1篇油田开发
  • 1篇剩余油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盆地
  • 1篇非均质
  • 1篇非均质性
  • 1篇柴达木盆地
  • 1篇值模拟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2篇仲歆
  • 2篇李夏
  • 1篇王志章
  • 1篇曾联波
  • 1篇狄帮让
  • 1篇陆道林
  • 1篇李向阳
  • 1篇张国印
  • 1篇周旭
  • 1篇王幸蒙

传媒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柴西北地区储集层构造裂缝定量描述与预测被引量:1
2012年
储集层裂缝研究主要涉及3个方面的关键内容,即地下裂缝识别、裂缝空间分布预测和裂缝参数定量表征。通过研究区地表露头调查、岩心观测等技术手段,对南翼山构造深层储集层裂缝进行了系统的定量描述,结合有限元法模拟构造应力场结果,预测构造裂缝空间分布规律,最终实现优选裂缝优势发育带并予以评价。
陆道林狄帮让李向阳曾联波李夏仲歆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数值模拟
储集层构型分析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意义被引量:17
2012年
阐述了储集层构型分析方法的提出与发展,总结了储集层构型分析方法发展中的特点:从露头和现代沉积研究到油田应用研究;从河流沉积研究到其他沉积体系与河流体系研究并举。调查发现中国东部地区油田储集层构型研究最为深入,中部地区尚未开展,西部地区处于起步阶段。储集层构型分析是认识储集层非均质性和剩余油分布的有效手段,是制定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措施的重要依据。储集层构型分析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油田潜力。
王志章张国印周旭仲歆李夏王幸蒙居来提.司马义
关键词:非均质性剩余油油田开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