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明明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人才成长规律
  • 1篇科研团队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 3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万文涛
  • 3篇朱明明

传媒

  • 1篇科学管理研究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3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国科研团队在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过程中的“襄助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通过对单干个人和团队襄助下个人的创新能力成长变化进行建模比较,结果显示:中国科研团队在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非常显著的襄助作用。具体表现为:与单干科技人才相比,团队襄助情况下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起步更早、衰退更晚,创新黄金期更长,创新能力峰值更早来临且峰值水平更高;在任何一个年龄点上,团队襄助情况下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都要更强。因此,加强教育领域和科研部门的团队建设,可以也应当成为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朱明明万文涛
关键词:科研团队
中美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比较分析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本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共抽选2625篇国内权威期刊文章,并选取323位美国诺贝尔科学奖得主为研究样本,通过对中美创新人才成长规律进行建模比较,结果显示:创新人才的创新经验和创新能力随年龄增长分别呈Logistic曲线和"钟型"曲线分布,且两者之间呈非线性相关关系;美国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以及经济学等领域人才的创新能力分别在18.84岁、28.29岁、31.23岁和25.83岁开始超过中国创新人才;在物理学、经济学领域,美国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峰值年龄要小于中国创新人才;美国各学科领域人才的创新能力峰值水平都要显著高于中国创新人才,而中国创新人才平均需要花费2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再次追赶上美国创新人才的创新水平。美国创新人才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重大创新成就与其教育创新分不开,因此,中国有必要从中汲取一些经验。
朱明明万文涛
中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建模研究
本研究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经济学等四个学科领域,以在中国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作者为样本,经过建模研究发现: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新经验随年龄的增长呈Logistic曲线变化;创新能力随年龄的增长呈"钟形...
万文涛朱明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