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振红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液化
  • 3篇波浪
  • 3篇波浪作用
  • 2篇水槽
  • 2篇水槽试验
  • 2篇粉质土
  • 1篇塌陷
  • 1篇泥沙
  • 1篇迁移
  • 1篇力学性态
  • 1篇流动性
  • 1篇粉土
  • 1篇
  • 1篇
  • 1篇沉积物
  • 1篇出流

机构

  • 4篇教育部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河北省地矿局

作者

  • 4篇许国辉
  • 4篇孙振红
  • 3篇王刚
  • 2篇刘会欣
  • 1篇黄哲
  • 1篇刘志钦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液化条件下沉积物中氮、磷的释放规律被引量:6
2016年
湖泊、海岸沉积物中的氮(N)、磷(P)等营养物质可以通过静态扩散或沉积物再悬浮向水体中释放。沉积物再悬浮过程中N、P的释放量可能大于静态扩散的释放量,特别是沉积物液化时再悬浮过程会对水体中N、P浓度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波浪水槽试验,研究了沉积层中的N、P在静置固结阶段(I)、加波未液化阶段(II)、加波液化阶段(III)中的释放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阶段I水中的总磷(TP)、溶解性总磷(TDP)、总氮(TN)、溶解性总氮(TDN)浓度最低。阶段II水中TP比阶段I提高了数倍,阶段II水中TDP浓度比阶段I平均仅提高了0.2倍;阶段III水中TP和TDP比阶段I分别提高可达59倍和25倍。阶段II和III水中TN、TDN均比阶段I提高了数倍。
孙振红许国辉游启房虹汝
关键词:液化水槽试验沉积物
波致粉土底床液化泥沙出流形式试验研究
2016年
入海河口三角洲浅海环境中的低坡度粉土海底,受到长期波浪荷载或短期风暴浪作用,能够出现浅表层软弱区局部液化,液化后的泥沙继续受波浪作用,发展成更大规模的海底地质灾害,对海洋开发活动及设施构成严重危害。本文采用黄河三角洲粉土铺设试验底床,进行粉土底床液化后泥沙出流形式的波浪水槽试验,发现波浪作用下粉土底床液化后,液化泥沙将从源区出流。根据波浪水槽试验泥沙液化出流的过程与形式,将底床分为液化流动源区、坡面区、边壁区以及原始底床区四部分,前三个区域的循环转化推动液化泥沙以分层堆积推进的形式出流。本试验研究给出了浅海环境中一种可能的粉土底床液化出流形式。
许国辉王刚吕楚岫孙振红
关键词:波浪作用粉土液化出流
粉质土底床液化塌陷量形成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黄河三角洲海床沉积物质为粉质土,在大的风暴浪作用下海底浅表粉质土能够发生液化,形成塌陷凹坑。以黄河三角洲粉质土铺设底床,进行液化粉质土形成塌陷的波浪水槽试验,在底床粉粒和砂粒不随水流脱离液化区的前提下,对形成塌陷量的贡献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试验数据,估算了黏粒迁移析出与液化区底床密度增大对液化致塌陷凹坑的贡献度,得出黏粒迁移析出贡献一般大于55%。试验还发现在波浪作用下粉质土液化后黏粒发生迁移,原均质底床黏粒含量在垂向上出现2个分段特点的重新分布,分段点处于水土界面、底床液化最终界面和最大液化界面上,每段以上少下多分布。
王刚许国辉黄哲刘会欣孙振红房虹汝吕楚岫
关键词:粉质土波浪作用液化
波致粉质土液化过程中物理力学性态变化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粉质土底床在波浪作用下发生液化,发现有液化发展和液化沉积两个过程。以粉质土铺设底床开展波浪水槽试验,通过测试贯入阻力、含水量、密度、中值粒径和黏粒含量在液化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给出粉质土在液化过程中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试验给出:总体上,粉质土底床液化层在液化发展过程中强度急剧降低,含水量增加,密度减小,中值粒径增大,黏粒含量减少;在液化沉积(固结)阶段强度增大,含水量减小,密度增大,中值粒径增大,黏粒含量减少。
王刚许国辉刘志钦刘会欣孙振红
关键词:液化粉质土流动性水槽试验波浪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