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晓静
- 作品数:3 被引量:10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施肥方式下滩涂围垦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被引量:27
- 2015年
- 通过在苏北滩涂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施农家肥、商品有机肥、无机肥)对滩涂地区围垦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明显增加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施农家肥增加幅度最高,增加值分别为0.66g kg^-1和0.07kg m^-2。试验地区水稳性团聚体以〉5mm和0.25~0.5mm为主,含量分别为37%~57%和13%~20%;随着土层深度增加,〉5mm团聚体含量降低,0.25~0.5mm团聚体则增加;农家肥能显著增加〉5mm团聚体含量,同时降低0.25~5mm团聚体含量。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表现为,除0.25~0.5mm团聚体外,〉5mm至0.5~1mm团聚体之间,粒径越小,有机碳含量越高,其中0.5~1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为6.83g kg^-1;与其他处理相比,农家肥的施用能明显增加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试验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与〉5mm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0.25~5mm团聚体负相关(p〈0.01或p〉0.05)。
- 候晓静杨劲松王相平金雯晖姚荣江余世鹏
- 关键词:施肥方式土壤有机碳
- 耕作方式对滨海盐渍土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5年
- 为探明不同耕作措施对滨海盐渍土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团聚体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在江苏省东台市滨海滩涂农田区开展田间试验,选择玉米一大麦的旱一旱轮作方式,采用传统翻耕、深翻、少耕和免耕4种耕作方式,分别对耕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土壤体积质量(容重)、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耕相比,免耕措施利于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免耕能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18%~32%;少、免耕措施能使0~10cm土层〉0.25mm团聚体增加10%~31%,并且能显著增加0-20cm土层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值;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表现为,除O.25~0.5mm团聚体外,在〉5mm至0.5~1mm粒径之间,粒径愈小,有机碳含量愈高。
- 候晓静杨劲松赵曼金雯晖李芙荣姚荣江余世鹏王相平
- 关键词:耕作措施团聚体特征盐渍土
- 有机肥与覆盖方式对滩涂围垦农田水盐与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5
- 2013年
- 针对土壤盐碱障碍因子普遍存在于新围垦滩涂农田并严重抑制作物生长的问题,设置了有机肥(鸡粪堆肥)、薄膜覆盖、秸秆覆盖及有机肥+薄膜覆盖、有机肥+秸秆覆盖组合措施,研究其对土壤水盐的调控作用与对作物生长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各调控均有利于滩涂围垦农田土壤水盐环境的改善、作物的生长,并整体表现出组合措施优于单项措施、秸秆覆盖优于薄膜覆盖的趋势。其中,有机肥+秸秆覆盖组合措施为调控措施中的优化处理,表现在土壤含水量高、土壤电导率与pH值低,作物产量高,增产率达100%以上。单施有机肥虽能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pH值,但其土壤电导率升高了11.56%,产生了一定的次生盐渍化风险,与覆盖措施的组合能有效控制土壤盐分的表聚,使其显著低于对照,从而保证了有机肥的持续使用。该研究表明,有机肥与覆盖传统农艺措施的有效组合可较好地调控滩涂围垦农田土壤水盐,促进作物增产,该研究为苏北滩涂新垦农田盐碱障碍因子的消减及作物增产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也为当地有机肥及秸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 张建兵杨劲松姚荣江余世鹏李芙荣候晓静金雯晖王相平
- 关键词:土壤水分盐分有机肥作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