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丹

作品数:11 被引量:10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太湖
  • 4篇污染
  • 3篇水体
  • 3篇河流
  • 2篇营养化
  • 2篇入湖河流
  • 2篇水化学
  • 2篇酸沉降
  • 2篇污染特征
  • 2篇湖水
  • 2篇富营养化
  • 1篇氮磷
  • 1篇氮磷营养
  • 1篇氮磷营养盐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调水
  • 1篇营养盐

机构

  • 11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扬州大学
  • 1篇常州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沈阳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生态环境部环...

作者

  • 11篇代丹
  • 4篇雷坤
  • 3篇胡小贞
  • 2篇何成达
  • 2篇邓义祥
  • 2篇韩雪娇
  • 2篇徐香勤
  • 1篇代丹
  • 1篇孔欣
  • 1篇庞燕
  • 1篇许秋瑾
  • 1篇于涛
  • 1篇张远
  • 1篇蔡文倩
  • 1篇冯胜
  • 1篇夏训峰
  • 1篇程全国
  • 1篇赵健
  • 1篇吴明红
  • 1篇郝晨林

传媒

  • 3篇环境工程技术...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变化条件下官厅水库的水量平衡过程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以水量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官厅水库的日均进出流量、水库水位-面积-库容曲线、官厅水库站点日气象数据等,建立不同控制条件下官厅水库水量变化与平衡模型,对水库水位和坝址下渗量的验证结果表明:水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利用模型计算了2002—2016年官厅水库水位、水面面积和水量变化,水库原调度方案下的流量收支(包括降水量、蒸发量、下渗量)情况及其所占比例。针对近年来引黄工程和官厅水库最小生态流量控制的新调度条件设置了不同情景,通过模型对2002—2014年水文系列条件的计算结果表明,在不调水条件下,官厅水库无法保证下游按照最小生态流量下泄,下游河道部分时段干涸;若每年3—5月从黄河万家寨调水1亿m^3/a,且水库收水0.5亿m^3/a条件下,则官厅水库基本可以满足最小生态流量的需求。
秦政雷坤黄国鲜孙明东代丹程全国
关键词:水量平衡生态流量官厅水库
北京市清河水体非点源污染特征被引量:14
2018年
为揭示城市水体非点源污染特征,以北京市清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8月—2014年12月对流域不同河段河水、雨水、降雨前后河水、降雨径流以及不同下垫面(居民区、商业区、绿地、街道、农田)的土壤或降尘中主要污染物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清河水体污染严重,大部分污染物浓度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V类标准,营养盐浓度甚至超过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河水主要污染物浓度远高于雨水污染物浓度,长期来看,受雨水影响较小.丰水期河水ρ(TDP)(TDP为溶解性总磷)显著高于枯水期和平水期,而丰水期ρ(TDN)(TDN为溶解性总氮)却低于枯水期和平水期(P<0.05),ρ(COD_(Mn))和ρ(NH_4^+-N)在3个水期没有显著差异.与降雨前相比,降雨后河水ρ(TDN)显著降低,ρ(TDP)却显著升高(P<0.05),ρ(COD_(Mn))、ρ(NH_4^+-N)在降雨前后没有显著差异.研究显示,清河流域的降雨径流增加了河水外源磷输入,磷的初期冲刷效应最为显著,且水体磷的非点源特征明显,而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排放,受非点源影响较小,清河水体COD_(Mn)、NH_4^+-N则同时受点源和非点源的影响.
代丹于涛雷坤雷坤韩雪娇
关键词:城市河流非点源污染降雨径流
太湖不同介质电导率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8
2019年
电导率是表征水体溶解性固体物质或盐度的重要参数,也是水体常规监测参数之一.为揭示太湖不同介质电导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太湖水体水质历史数据(1980~2009年)以及近10年来野外监测数据(2009~2018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太湖水体电导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并在1996~1997年发生突变.太湖水体电导率由1980~1996年的(239. 43±70. 60)μS·cm-1增长到目前的(477. 31±23. 47)μS·cm-1,年均增长率10. 40μS·(cm·a)-1;空间上,西北湖区水体电导率显著高于东南湖区;水体电导率变化以主要离子变化为主导,氮营养盐的贡献基本可忽略;流域人类活动是引起水体电导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太湖水体电导率受季节性径流的影响更为显著.与湖水电导率变化规律相比,西北湖区表层沉积物、孔隙水(0~10 cm)电导率均低于东南湖区,深层(> 10 cm)则相反.剖面上,西北湖区表层沉积物、孔隙水(0~10 cm)电导率和深层(> 10 cm)无显著差异,但东南湖区表层沉积物、孔隙水(0~10 cm)电导率高于深层(> 10 cm).沉积物电导率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 <0. 01),与p H呈负相关(P <0. 05),表明有机质对金属离子活化迁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酸性环境下更有利于离子的活化.对不同介质间电导率分析发现,表层沉积物和孔隙水(0~10 cm)电导率均与上覆水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P <0. 01),而深层(> 10 cm)沉积物及孔隙水电导率与上覆水电导率没有相关性,表明表层沉积物和孔隙水(0~10 cm)对上覆水电导率有明显影响.此外,整个剖面上(0~50 cm)沉积物电导率和孔隙水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P <0. 01),说明沉积物和孔隙水之间进行着比较充分的离子迁移交换,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总体上高于对上覆水的影响.
王瑞代丹代丹邓义祥邓义祥何成达
关键词:太湖电导率水体沉积物孔隙水
太湖水体钙、镁对流域酸沉降和藻华的响应研究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太湖流域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酸性物质排放量高,降水酸度强,酸雨频率高。太湖水体高度富营养化,多年来蓝藻频繁暴发。本研究在对太湖天然水化学变化和流域酸沉降研究的基础上,以钙...
代丹
关键词:酸沉降藻华CA生物矿化太湖
文献传递
太湖流域污水排放对湖水天然水化学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为揭示太湖流域污水排放对湖水天然水化学(主要离子)的影响,对太湖上游19个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出水及雨水、入湖河水和湖水中主要离子进行了分析,同时收集历史数据对比了太湖1950s年代和目前的天然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太湖水体天然水化学类型主要受流域碳酸盐岩风化作用控制,而受雨水影响较小;流域排放的污水主要离子特征类似于干旱地区的河水,部分工业污水甚至具有海水水化学特征,说明人为活动对当地淡水水质的重要影响.同时,太湖水化学已从60年前的重碳酸盐钙型水转变为目前的氯化物钠型水.进一步通过修正的完全混合断面污染物浓度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生活污水排放可以解释对太湖多数主要离子的影响,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排放可以更好地解释Cl#的变化;但太湖Ca2+和Mg2+浓度(硬度)的增长受污水影响较小,而是受流域酸沉降的影响控制.分析显示,60年来受流域不断增长的污水排放影响,太湖水体的优势阴阳离子组分均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湖水(Ca2++Mg2+)-HCO-3和(Na++K+)-Cl-均分布在1∶1线上侧,而(Ca2++Mg2+)/(Na++K+)比值则下降了约1半,同时湖水的Cl#/Na+比值显示出显著的升高趋势,说明流域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影响太湖水化学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湖泊水化学演化研究及强烈人为干预条件下的水环境管理提供新的基础.
代丹张远韩雪娇冯胜于涛
关键词:污水排放总硬度太湖
京杭大运河中下游段天然水化学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被引量:10
2021年
为揭示京杭大运河天然水化学特征及人为活动的影响,于2019~2020年采集徐州至嘉兴段主要城市站点河水测试,同时收集苏锡常段1959~1962年和1975~1977年的水化学数据与沿线主要城市近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受流域碳酸盐岩风化作用,但K^(+)+Na^(+)当量浓度占总阳离子高达40.39%,高于一般地表水,说明运河天然水化学已受到人为因素的显著影响.空间上,运河主要离子质量浓度、总硬度和总碱度从徐州站向下游总体上有减小的趋势,但在无锡和苏州站各参数显著升高;分析苏锡常段60年来的水化学变化发现,其Na^(+)和SO_(4)^(2-)分别升高了约16倍和12倍,总溶解固体(TDS)也升高了近3倍,同时苏锡常段河水目前(Ca^(2+)+Mg^(2+))/HCO_(3)^(-)比值普遍大于1,显著高于1959~1962年,反映了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结合运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显示,人为活动排放的硫氧化物加速了流域碳酸盐岩的风化,这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进一步统计分析表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等是造成大运河天然水化学盐渍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本研究可为协调城市发展和保护大运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基础.
程中华邓义祥卓小可代丹于涛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
白马湖西岸入湖河流污染特征解析被引量:8
2017年
通过对2015—2016年监测数据分析发现,白马湖西岸入湖河流受氮磷污染严重。为进一步了解白马湖西岸入湖河流污染特征,及其对白马湖水质的影响,于2016年11月对白马湖西岸8条主要入湖河流和湖水进行采样,测定了氮磷浓度及其形态等多个指标。结果表明:8条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程度为花河>浔河>往良河>大荡河>桃园河>山阳河>草泽河>丰产河;入湖河流受氮污染影响严重,TN浓度为1.41~9.12 mg/L,严重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溶解性总氮(TDN)浓度占TN的65.61%~99.30%,是入湖河流中氮的主要形态;入湖河流受磷污染总体较轻,除浔河TP浓度超地表水Ⅲ类标准0.2倍外,其余7条入湖河流均达到Ⅱ~Ⅲ类标准,水体中溶解性总磷(TDP)浓度占TP的53.03%~96.70%,是入湖河流中磷的主要形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入湖河流分为三类,花河单独聚为一类,往良河和浔河聚为一类,大荡河、丰产河、桃园河、山阳河和草泽河聚为一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花河、往良河和浔河水质受氮污染影响较显著;往良河和浔河水质主要受磷污染影响;往良河、大荡河和山阳河水质受有机物污染影响。随着与入湖河口距离的增加,白马湖西岸受纳水体TN、NH+4-N、TP浓度及CODMn等水质指标呈降低趋势,说明白马湖西岸入湖河流对其水质有直接影响,入湖河流污染物输入是其水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仪慧民胡小贞代丹吴明红陈锦华
关键词:入湖河流氮磷营养盐聚类分析
太湖流域降雨和湖水酸根阴离子长期变化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1
2019年
为揭示太湖流域降雨和湖水酸根阴离子长期变化特征及环境意义,通过历史数据收集和采样分析,对太湖流域降雨和湖水中的SO_4^(2-)、NO_3^-变化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1990s以来太湖流域降雨中SO_4^(2-)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率为0.28 mg/(L·a); NO_3^-浓度却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0.05 mg/(L·a),降雨中氮污染呈现加重的趋势.与之相反,湖水中SO_4^(2-)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1.24 mg/(L·a); NO_3^-浓度却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率为0.02 mg/(L·a). 30年以来,太湖水体SO_4^(2-)/NO_3^-比值不断升高,远高于降水SO_4^(2-)/NO_3^-比值.研究认为:流域SO2排放引起的酸沉降是湖水SO_4^(2-)浓度增长的最重要原因,但氮氧化物排放并未引起湖水NO_3^-浓度升高,说明太湖流域对大气沉降的氮氧化物有滞留作用,而太湖水体是流域大气沉降硫酸盐的重要汇.综合治理太湖流域酸性物质排放对防止太湖水体酸化和治理富营养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赵健代丹王瑞郝晨林郝晨林何成达
关键词:酸沉降富营养化降雨太湖
白马湖水污染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为揭示白马湖水污染特征及其成因,在历史监测数据收集的基础上,于2016年11月初对白马湖25个采样点的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白马湖水质波动较大,2010~2014年期间,白马湖水体水质总体处于Ⅳ类;2015年好转为Ⅲ类;2016年又下降为Ⅴ类。白马湖水体富营养化综合指数(TLIc)呈显著增加趋势,由最初的轻度富营养化水平演变到目前的中度富营养化水平(TLIc:66.66)。采样期间,白马湖水体主要以氮污染物为主,其次是磷污染物和耗氧污染物。湖泊水体污染程度依次为:北部湖区>东部和中部湖区>南部湖区。湖水中总氮(TN)约83%以溶解性总氮(TDN)的形式存在,氨氮(NH+4-N)占TDN的65%,其次是NO3--N(25%);总磷(P)约60%以溶解性总磷(TDP)的形式存在,正磷酸盐(PO3-4-P)占TDP的55%左右。北部湖区TDN/TDP比值最高(50.51±19.16)(p<0.05),P是北部湖区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中部、东部和南部湖区TDN/TDP比值均已适应藻类生长。陆域外源污染源输入是引起白马湖水质空间异质性和水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湖内水生植被消亡和水产养殖污染引起的生态功能退化也是造成白马湖水质下降的一个原因。研究可为当下白马湖水质演化研究及水环境治理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代丹李小菠胡小贞许秋瑾夏训峰仪慧民
关键词:水质富营养化
天津市典型湖库湿地生态完整性评价被引量:4
2020年
对湖库湿地进行生态健康评价,可为湖库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天津市为例,选取20个典型的湖库湿地采样点,基于2018年8—9月期间调查获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群落指标(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动物、鱼类、水生大型植物、河岸带植物)数据,构建包含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在内的生态完整性指数(IEI)对采样点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根据栖息地环境质量(QHEI)、水质状况和人类活动干扰3方面选取参照点,采用标准化方法筛选候选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最终得出天津市典型湖库湿地生态完整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所有样点中,"健康"点位占5.0%,"较好"点位占20.0%,"一般"点位占35.0%,"较差"点位占30.0%,"差"点位占10.0%。天津市典型湖库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整体处于一般水平,呈现出西部优于东部的趋势,空间差异显著;2)基于栖息地评分、水质状况与人类活动干扰相结合选取参照点是可行的,依据水质指标可降低选择参照点时的主观性;3)适用性验证结果表明,IEI可较好表征各点位的健康状况,区分效率明显,适用于评价研究区湖库湿地生态健康状况。
徐香勤蔡文倩王艳代丹吕旭波雷坤雷坤
关键词:生态健康评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