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波
- 作品数:23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现代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 2024年
- 在现代工业文明进程中,随着机器化-信息化-数智化的工业时代演进,劳动-资本-科技顺次发挥着“第一生产要素”作用。当科技作为“第一生产要素”深度融入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等其他生产要素时,引发各生产要素质的跃迁,以大机器工业为基础的“旧质生产力”自然进化为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解析新质生产力,“劳动是价值的源泉”,科技创新是脑力劳动的产物,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价值生产和价值分配体系将打破“资本逻辑”,引发现代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再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关系先进性在于主动适应生产力质变;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有利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发力引导生产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汇集。现代化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发展,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主动自我完善以适应新质发生力发展需要,赋能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纵观人类现代化未来走向,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不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质变决定了必须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跃进至新的现代化发展阶段。
- 于景洋陈江波张佳睿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 努力建设好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被引量:1
- 2022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是立足于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对于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 陈江波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新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
-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当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但是,由于农民个体因素的差异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所不同,因此更要注重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发展自身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并起到促进乡村振兴和发展的作用。我国现在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就在农村,所以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培训有利于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所密切关心的问题,其中农民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有利于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 张月陈江波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 能源输出区域生态安全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 2017年
- 生态安全是能源输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源输出区域生态安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能源输出区域面临资源枯竭,能源供需出现新变化;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对能源需求和生态环境影响加大;能源输出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环境影响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政府应对能源输出区域进行合理产业布局,提高环保意识,起到积极规划和引导作用,明确能源输出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城镇化建设中积极进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提高城市居民环保意识,植入绿色环保的理念,积极进行能源输出区域生态转型。
- 汤杰陈江波
- 关键词:生态安全
- 点“绿”成金——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龙江答卷
- 2023年
- 党课导读本期党课主讲人、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陈江波走进马永顺林场、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规划展示厅、溪水党员干部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及溪水国家森林公园等地,现场讲述以老一代林业工人马永顺和新时代森林瞭望员朱彩芹为代表的龙江人民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故事,展现龙江人民以实际行动着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 陈江波
-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林业工人党课国家森林公园展示厅
- 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逻辑被引量:2
- 2018年
-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由"全面小康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用"市场经济"思维替代"计划经济"思维解决"三农"问题,着眼于激发乡村优先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城乡平衡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在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由"先富带后富"转向"共同富裕"、由二元对立格局转向城乡一体化建设、建设重心由经济现代化向社会现代化转移的战略转折意义。
- 陈江波
- 关键词:共同富裕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 2024年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以及我国民族工作实践提出的重大创新理论,贯穿着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原则,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具体实践路径首要的是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要在民族制度层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关系层面,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民族事务治理方面,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安安陈江波
- 关键词:民族团结民族平等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 2019年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科学、系统、全面地总结和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和制度图谱。应从制度发展的历史逻辑、学科理论逻辑、建设实践逻辑出发,深刻理解和把握全会精神。以"概论"课教学的视角立体化重构教学内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将会议精神与教材内容全面对接,又要聚集制度优势,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讲深讲透创新点。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教学科研育人全过程,实现从政策到理论再到认识实践的合理转化。
- 陈江波于景洋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脉络和实践路径
- 2025年
- 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深刻阐释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新质生产力因其所具有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的新质力量。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战略领域,新质生产力拓展了乡村全面振兴新思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两只手”力量,升级农业产业新业态、催生农业经营新模式、激发农业增长新动力,在城乡融合发展中,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开辟了新路径。
- 徐丽娜陈江波
- 关键词:有为政府
- 现代化道路比较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被引量:8
- 2021年
-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质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西方“原生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不同的文化政治基因孕育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立足于中国特殊的“大国”国情与“后发”历史背景,以及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创新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话语与道路实践,实现城乡长期共生并存格局下的乡村振兴,对于实现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陈江波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