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玉明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昆士兰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学龄
  • 2篇学龄儿童
  • 2篇污染
  • 2篇系统疾病
  • 2篇空气污染
  • 2篇呼吸系
  • 2篇呼吸系统疾病
  • 2篇儿童
  • 2篇肺功
  • 2篇肺功能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代谢组学研究
  • 1篇毒性
  • 1篇学龄期
  • 1篇学龄期儿童
  • 1篇神经毒
  • 1篇神经毒性
  • 1篇皮层
  • 1篇系统症状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昆士兰大学
  • 2篇重庆市疾病预...
  • 1篇莱斯特大学
  • 1篇奥克兰大学

作者

  • 3篇郭玉明
  • 2篇夏茵茵
  • 2篇唐旭
  • 2篇程淑群
  • 2篇代华
  • 2篇黄为
  • 2篇孟盼
  • 2篇张瑞源
  • 1篇范明月

传媒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重庆市不同大气污染水平地区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症状及肺功能的比较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比较重庆市主城区不同大气污染水平地区的学龄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差异。[方法]根据2010—2015年重庆市环保局网站的空气污染指数选取重庆市主城区污染区和清洁区。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分别位于清洁区、污染区的2所小学3~4年级的儿童,共487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肺功能检测,采用美国流行病学标准问卷(AST-DLD-78-C)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污染区环境大气污染物PM_(10)、PM_(2.5)在4个季节的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均高于清洁区(P<0.05),污染区NOX在春、冬季和年平均浓度高于清洁区(P<0.05),污染区SO_2冬季浓度高于清洁区(P<0.05)。清洁区和污染区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分别为1.11∶1与1∶1.16。两区在家庭月收入、家庭采暖方式、厨房排烟系统、养猫/狗/鸟、房屋1年内装修等情况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年龄、厨房排烟系统、家庭月收入等混杂因素后,污染区儿童感冒时咯痰(OR=2.54;95%CI:1.64~3.94)、支气管炎(OR=2.05;95%CI:1.18~3.55)的危险性仍高于清洁区儿童(P<0.05)。清洁区女童和男童的用力肺活量、1 s用力呼气容积均高于污染区(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污染区儿童感冒时咳痰(OR=2.63;95%CI:1.69~4.09),支气管炎(OR=2.19;95%CI:1.26~3.83)发生率高于清洁区(P<0.05)。[结论]重庆市污染区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及症状的发生率高于清洁区,肺功能水平有差异,证明大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可能带来了一定影响。
唐旭黄为代华刘星灿夏茵茵孟盼张瑞源郭玉明程淑群
关键词:空气污染学龄期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
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2010~2015年重庆市环保局网站的大气污染数据划分重庆市主城区为污染区和清洁区。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分别位于清洁区、污染区的2所小学3~4年级的儿童共695人为研究对象,其中清洁区313名,污染区382名。对两区儿童进行肺功能检测,并采用美国流行病学标准问卷(AST-DLD-78-C)对两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污染区环境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氮氧化物(NO_X)浓度均高于清洁区(P<0.05)。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污染区儿童咳嗽(OR=1.644)、感冒时咳嗽(OR=1.596)、感冒时咯痰(OR=2.196)、持续性咯痰(OR=1.802)、喘鸣(OR=2.415)的发生的危险性高于清洁区儿童(P<0.05)。清洁区女童和男童的用力肺活量、1 s用力呼气容积均高于污染区(P<0.05)。结论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与学龄儿童一些呼吸系统症状的发生增加有关,并对儿童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范明月唐旭黄为代华刘星灿夏茵茵孟盼张瑞源郭玉明程淑群
关键词:空气污染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学龄儿童
苯并[a]芘暴露大鼠的皮层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苯并[a]芘(B[a]P)暴露后大鼠皮层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研究其神经毒性机制。方法将五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a]P暴露组(2 mg/kg),连续灌胃染毒7周以构建B[a]P暴露模型。染毒结束后,Morris水迷宫(MWM)测定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电镜观察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GC/MS检测皮层代谢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筛选两组间的差异代谢物,Cytoscape软件分析与差异代谢物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a]P暴露大鼠出现较长的逃避潜伏期(P<0.05)、较短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P<0.05);与对照组相比,B[a]P暴露大鼠出现突触间隙增宽、突触后膜增厚以及胞浆肿胀;两组大鼠的皮层中存在18个差异代谢物(VIP>1,P<0.05),分析差异代谢物得到9条与B[a]P神经毒性机制相关的通路,这些通路涉及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以及维生素B3(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结论 B[a]P可干扰机体的正常代谢,其神经毒性机制可能与氨基酸类代谢紊乱、三羧酸循环紊乱以及维生素代谢紊乱等有关。
王晶李春林白璐璐唐强虎张瑞源Ting-Li Han郭玉明Philip N.Baker夏茵茵涂白杰
关键词:皮层代谢组学神经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