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广

作品数:5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遥感
  • 2篇湿地
  • 2篇时空变化分析
  • 2篇黄河三角洲
  • 1篇地景
  • 1篇盐分
  • 1篇载力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人类活动强度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影响
  • 1篇生态环境影响...
  • 1篇湿地景观
  • 1篇水分
  • 1篇水分条件
  • 1篇土地利用
  • 1篇状态空间法
  • 1篇综合承载力

机构

  • 5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路广
  • 4篇韩美
  • 2篇张翠
  • 2篇李慧婷
  • 1篇孙菲
  • 1篇王敏
  • 1篇史丽华
  • 1篇刘玉斌
  • 1篇朱琳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山东化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近代黄河三角洲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分析
近代黄河三角洲是指1855年黄河于河南省铜瓦厢决口从大清河入海后,以山东省垦利县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儿河口,南至支脉河口的近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o05’-119o20’,北纬37o20’-38o10’。近...
路广
文献传递
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被引量:17
2017年
随着人类对海岸带开发强度的不断提高,海岸带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识,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研究作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可以为海岸带区域合理开发与管理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本文选取东营市海岸带为研究区域,以海岸带湿地遥感解译数据、浅海水质监测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数据源,运用状态空间法计算了研究区2010—2014年海岸带区域的综合承载力;对东营市与潍坊市、滨州市的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预测了2016—2020年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依据研究结果探讨了海岸带可持续利用的未来途径。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010—2014年和预测的2016—2020年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均处于超载状态,但总趋势是向好的;同时,2010—2014年东营市海岸带在吸引外资、港口发展、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浅海海域水环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社会公共服务投入不平衡、不稳定。与2016—2020年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预测结果相比较而言,2011年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超载最明显,与该年环境压力大和社会投入不足有关。2014年东营市各县区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均处于超载状态,广饶县超载最明显;同时各县区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市辖区社会经济指标优于各县区。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相比潍坊市、滨州市在资源、环境、生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社会支撑方面投入不足,因此可以通过保持资源、生态优势,弥补社会投入不足等措施提高东营市海岸带可持续利用水平。
韩美路广史丽华张翠余灏哲
关键词:海岸带综合承载力状态空间法可持续利用
黄河三角洲人类活动强度的湿地景观格局梯度响应被引量:32
2017年
为了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沿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规律,该文基于土地科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在RS、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支持下,以1989、1999、2009和2014年四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构建研究区景观类型图。基于解译结果,选取耕地、工矿用地、居民点和交通用地等土地利用指标来反映人类活动强度,采用自然间断法将人类活动强度从强到弱分带。文章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不同人类活动强度样带不同时期的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以及2014年主要景观类型的格局特征对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响应。结果表明:人类的干扰活动使得不同景观类型在人类活动强度各样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在景观水平上,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降低,样带景观的丰富度和斑块数增加,2009年斑块数量达到8 000个;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呈先增后减趋势,景观聚集度和连通性持续增加,在第10样带达到99.42%,破碎化程度不断降低;在类型水平上,水库坑塘、水产养殖场、盐田和未利用地在梯度带中较好地反映了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其中各景观类型的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随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面积比例、斑块密度和最大斑块指数的梯度变化较大,波动明显,盐田在人类干扰最大时斑块指数达到26%。该文揭示了景观格局沿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规律,可为研究区湿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韩美张翠路广刘玉斌余灏哲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湿地湿地景观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湿地开发与保护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黄河三角洲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湿地类型。但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重视经济与湿地保护的协调发展。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即:开发利用型和生态保护型。开发利用型的工程建设(如油田开发和围填海活动)虽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却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产生了破坏,其破坏性甚至是无法修复的。生态保护型工程(如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围栏工程和黄河河口湿地保护淡水补给工程)通过对植被多样性和鸟类多样性随时间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生态保护型工程建设对植物多样性和鸟类多样性具有促进作用。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一个具有极大资源潜力和环境效应的生态系统,唯有以改善生态和环境质量为目标,才能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李慧婷韩美路广孙菲
关键词:生态环境影响湿地黄河三角洲
近代黄河三角洲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为了深化研究近代黄河三角洲植被演化规律与机理,指导该地区合理开发和保护植被资源,选用Landsat等卫星遥感数据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并分析了该地区1986—2015年长时间序列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水分条件、盐分条件、人类活动)。结果表明,该地区近30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明显,(1)空间变化上,植被覆盖度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由河流两岸向沿海递减的趋势,并且随着时间变化,这两种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人类活动加强,植被覆盖破碎化显著。(2)时间变化上,1986—2015年该地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由1986年的36.77%上升为2015年的37.83%。中高、高植被覆盖面积增幅最大,达到314.96 km^2。低植被覆盖度区逐渐转为高植被覆盖度区,特别是2001—2015年,随着研究区生态环境逐渐变化,转化速度逐渐加快。(3)环境因子与植被覆盖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采用基于像元的空间分析法分析不同时滞月降水量与近代黄河三角洲植被覆盖度相关性,发现月降水量与植被覆盖度有较大关系。通过遥感指数构建土壤反演模型,得到盐分空间分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盐分与植被覆盖度相关性系数为-0.331(P<0.02),近代黄河三角洲盐碱化对植被生长有一定阻碍作用。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主要以农业为主,通过对植被覆盖度与耕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相关性系数为0.452(P<0.02),近代黄河三角洲耕地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恢复。
路广韩美王敏朱琳李慧婷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水分条件遥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