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民
- 作品数:50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部委基础科研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 强电磁脉冲环境下火箭尾段线缆皮电流计算
- 2023年
- 为有效开展箭上系统强电磁脉冲防护,分析了火箭尾段的强电磁脉冲环境,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尾段线缆在强电磁脉冲照射下的感应皮电流,研究了火箭尾段线缆不同长度、不同线缆布线高度以及入射场不同极化方向3种工况下线缆端点皮电流的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尾段线缆皮电流分布的波动性,为工程应用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
- 龙中权赵民付继伟陈曦梁浩
- 关键词:线缆时域有限差分法
- 航天型号物资精细化采购管理优化与应用创新
- 2025年
- 航天科技工业是高科技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均明确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使命与要求。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航天强国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面临新的挑战。航天型号物资是影响和决定航天科技工业发展基础能力的重要体现。航天型号物资供应工作支撑了中国航天2023年67次宇航发射和武器飞行试验成功,顺利完成了火星探测、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发射等重要任务。
- 赵庆芬张京辉杜壮赵民吴兰芳
- 关键词:航天科技工业火星探测精细化
- 一种基于声学共振能量耗散测量气体粘度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学共振能量耗散测量气体粘度的方法,运用气体介质中声波共振能量损耗方式实现测量。本发明首先在声学共振腔体中利用激励声源产生声波信号,并同步采集声波信号复数电压响应值,再利用激励声源频率和声波信号复数电...
- 张凯赵月李晶武健辉赵民赵山杉郑小鹏王长庆朱亚亚张冶王小辉
- 航天装备数字化建设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4
- 2023年
- 数字化工程为航天装备研制模式变革提供了全新机遇,也对装备数字化建设的推进落地提出了巨大挑战。给出了航天装备数字化建设的定义与内涵,系统分析了我国航天装备数字化建设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围绕装备数字化建设的方案规划、能力建设、应用实践及持续改进这一复杂系统工程过程,提出装备数字化建设生态治理建议,保障装备数字化建设。
- 赵民贾长伟张冶
- 关键词:航天装备
- 一种面向基础研究的飞行试验需求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基础研究的飞行试验需求分析方法,包括:根据研究内容,完成对试验任务的分类;根据试验任务类别,分别开展试验需求点梳理,建立试验验证需求点清单,并对试验验证需求点清单进行标签化处理;根据标签化后的试验验证...
- 刘闻陈忠灿王小辉黄彬赵月李枫郑小鹏赵山杉赵民雷建长陈海鹏杨威张升升
- 一种基于声学共振能量耗散测量气体粘度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学共振能量耗散测量气体粘度的方法,运用气体介质中声波共振能量损耗方式实现测量。本发明首先在声学共振腔体中利用激励声源产生声波信号,并同步采集声波信号复数电压响应值,再利用激励声源频率和声波信号复数电...
- 张凯赵月李晶武健辉赵民赵山杉郑小鹏王长庆朱亚亚张冶王小辉
- 一种飞行器主被动组合式热防护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器主被动组合式热防护系统,包括:气动热传导部件、飞行器壳体、局部主动冷却部件、主供冷源、换热输运管网、次供冷源、旁通输运管网、局部冷却输运管网和测量控制系统;气动热传导部件设置在飞行器壳体前端;主供冷...
- 陈忠灿郑小鹏赵山杉武健辉赵月李枫张凯贺淇楝雷建长赵民焦鑫鑫
- 一种基于脚本和插件的航天装备试验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脚本和插件的航天装备试验系统,属于LVC试验验证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主控制模块、多个从控制模块和运行支持库。各个从控制模块是按照统一的编码格式设计的插件化子模块,插件化子模块定义对象模型的实现逻辑,被...
- 贾长伟王晓路刘闻赵民杨威汪宏昇张冶李杰奇张恒王立伟王长庆郑小鹏赵山杉杨力东杨敏哲
- 一种高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设计与优化方法
- 一种高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设计与优化方法,考虑了热防护系统设计及应用中物性参数、热流密度和几何外形等的不确定性和参数的概率分布特性,将其嵌入到设计流程中,实现了热防护系统不确定性分析及其设计优化;利用核密度理论对热防护设计...
- 张凯赵民陈海鹏贾倩郑小鹏赵山杉张升升刘闻汪宏昇王小辉闫嘉伟黄彬陈锐豪赵月武健辉李枫陈忠灿贺淇楝李杰奇徐峰涛
- 固体运载器发动机内弹道设计方法被引量:4
- 2018年
- 为研究对固体运载器总体性能提升有利的发动机内弹道设计方法,建立了发动机内弹道计算模型,并选取两个燃面设计参数表征内弹道曲线构型。针对某三级固体运载器进行了仿真分析,分别以发动机冲质比最大及运载器射程最大为目标对发动机的内弹道曲线构型进行优化设计,并对这两种设计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性能最优并不一定会实现运载器总体性能最优,以运载器射程最大为目标,对发动机内弹道曲线构型进行优化设计,可显著提高运载器总体性能。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固体运载器总体方案初步论证阶段,提升固体运载器的性能水平及方案论证效率,使固体运载器总体设计方案更具时效性和竞争性。
- 黄体圣赵民姜利王鹏飞曹熙炜
- 关键词:发动机总体性能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