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静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热力
  • 2篇热力强迫
  • 2篇准双周振荡
  • 2篇涡度
  • 2篇涡度方程
  • 2篇夏季
  • 2篇非绝热
  • 2篇非绝热加热
  • 2篇大气热源
  • 1篇等离子处理
  • 1篇低频振荡
  • 1篇引流
  • 1篇振荡
  • 1篇视热源
  • 1篇暖池
  • 1篇热力异常
  • 1篇微流体
  • 1篇微压

机构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教育部

作者

  • 5篇葛静
  • 3篇王黎娟
  • 1篇刘佳

传媒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爆破阀的微流体引流控制芯片研究
2022年
微量流体的收集与控制是微流控领域的关键技术,微流体引流控制不仅需要对流速、时间等参数进行精确控制,而且要避免流体在多个检测区的交叉混染。本文设计一种基于爆破阀的微流体引流控制芯片。首先,对爆破阀机理进行分析,并采用MEMS工艺制备微流控芯片;然后,对影响爆发阀特性的材料亲水性进行跟踪测量,对微流控芯片的引流特性进行宏观和微观观测;更进一步地,对爆破阀的爆破压力进行理论计算和实验实测,3种爆破阀的实测爆破压力分别为90、690、2440 Pa;最后,对不同进样速率下爆破阀的爆破特性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爆破阀的合理设计,可实现微流体的引流控制,使其按预定次序、预定时间流入检测区,进而有效避免流体的交叉混染。
杨明鹏刘佳李言杰葛静
关键词:微流体等离子处理
西太平洋暖池混合层热力异常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1981-2012年GODAS(Global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月平均次表层海温资料、混合层深度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中国756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西太平洋暖池混合层热力异常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及可能的影响途径。结果表明,前期5月是西太平洋暖池(125~150°E,0-18°N)混合层热力异常影响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键期。在前期5月西太平洋暖池异常偏暖(冷)年,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夏季降水偏少(多),黄河中下游流域夏季降水偏多(少)。1991-2012年,5月的西太平洋暖池热力异常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由异常偏冷期向偏暖期转变。机制分析表明,由于前期5月西太平洋暖池热力异常,引起夏季菲律宾附近及其以东洋面和印度半岛中北部上空的对流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和南亚高压位置及强度的异常,进而影响水汽输送及上升运动,最终导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异常分布。
张良瑜王黎娟韩世茹葛静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混合层夏季降水副高
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低频振荡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关系被引量:14
2016年
利用1983-2012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和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低频特征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发现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与南亚高压纬向运动的主要低频周期都是10~20d。在高原东部大气热源10-20d振荡峰值位相,青藏高原上空被低频气旋控制,高原西部被低频反气旋控制,导致南亚高压主要高压中心向西移动呈伊朗高压模态;在大气热源10-20d振荡谷值位相,低频环流形势完全相反,青藏高原上空被低频反气旋控制,高原西部被低频气旋控制,致使南亚高压主要高压中心向东移动呈青藏高压模态。高原热力场异常导致其上空暖中心变化从而引起的高层风场变化可以解释南亚高压的东西振荡。
王黎娟葛静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准双周振荡
春夏青藏高原热力强迫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南亚高压变动的关系
利用1983--2012年的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使用Lanczos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并使用相关、合成、诊断和Mor1et小波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气候平均5—6月南亚高压移上高原的环流场特征与青藏高原及邻近...
葛静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准双周振荡
文献传递
春末夏初南亚高压活动与青藏高原及周边热力强迫的关系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1983—2012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探讨了5—6月南亚高压移上青藏高原的环流场的气候平均特征及其与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大气加热场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亚高压从中南半岛北部向西北方向移动并于第33候移上青藏高原,恰好与高原南坡成为亚洲南部主要热源中心的时间相一致,且高原南坡整层积分的大气视热源增加速度远快于孟加拉湾以南至中南半岛,这可能是南亚高压移上高原的原因之一。同时采用简化后的全型垂直涡度方程分析加热场和环流场的关系,发现相对涡度平流项和地转涡度平流项有利于南亚高压向西移动,非绝热加热垂直变化项有利于南亚高压向北移动,三项共同作用促使南亚高压向西北移动移上高原。
葛静王黎娟张良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