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菲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2篇土壤
  • 2篇污染
  • 1篇形态分布特征
  • 1篇源解析
  • 1篇生物可给性
  • 1篇塌陷地
  • 1篇体外
  • 1篇突变
  • 1篇土壤颗粒
  • 1篇土壤颗粒组成
  • 1篇土壤团聚体
  • 1篇土壤重金属
  • 1篇土壤重金属含...
  • 1篇团聚体
  • 1篇重金属含量
  • 1篇重金属污染
  • 1篇维数
  • 1篇胃肠

机构

  • 6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池州职业技术...
  • 1篇池州学院

作者

  • 6篇王菲
  • 5篇方凤满
  • 2篇林跃胜
  • 1篇王沛然
  • 1篇余健
  • 1篇许信旺
  • 1篇付伟
  • 1篇江培龙

传媒

  • 1篇卫生研究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石家庄学院学...

年份

  • 4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室内灰尘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室内灰尘是一种复杂、多相的粒子混合物,来源复杂,是室内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室内灰尘中重金属是室内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它会通过皮肤接触、呼吸吸入以及手口摄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尺度上室内灰尘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在时间尺度上的分析较缺乏,尤其是不同季节;对影响室内灰尘重金属污染的因素分析多集中为室内外环境,如交通活动、油漆等,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模式等分析较少。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室内灰尘重金属污染的时间尺度的变化及其来源解析,构建关于时间-活动模式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提高污染评价的准确性。
林跃胜方凤满徐明露王菲
关键词:重金属
源解析模型在中国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来源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大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除直接通过呼吸、皮肤接触直接进入人体,还能够在干湿沉降作用下进入土壤和水体,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中国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暴露特征,综述目前国内几种常用的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源解析方法,并提出应加强源解析模型的综合应用,建立排污标准.
王菲方凤满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重金属
体外胃肠模拟评估土壤和灰尘中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有效评价人体经手-口无意摄入的土壤和灰尘中重金属生物可给性是全面评价环境污染健康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外胃肠模拟(in vitro)实验已广泛应用于土壤和灰尘中污染物的生物可给性研究。本文综述了Pb、As人体生物可给性的几种常用体外胃肠模拟方法,如欧洲生物可给性研究组统一法(UBM)、生物原理提取法(PBET)、Rodriguez体外胃肠法(IVG)、生物可给性简化提取法(SBET),及影响其结果的因素,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模拟方法的适应性和通用性研究。
王菲方凤满
关键词:生物可给性土壤重金属
煤矿复垦区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形态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以徐州市典型煤矿复垦区柳新镇四种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稻麦轮作、杨树以及棉花黄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Tessier连续提取法进行重金属形态分析,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四种种植方式下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相较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四种种植方式下的土壤Pb和棉花黄豆种植下的Cu出现了偏中度污染;水稻和稻麦轮作种植方式下生物潜在可利用态Pb分配系数较高,需注意Pb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杨树和棉花黄豆种植方式下要把Cr、Cu、Ni、Pb作为预防对象;根据内梅罗污染指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水平为杨树>水稻田>棉花黄豆>稻麦轮作,均表现出轻度污染.
王菲方凤满江培龙林跃胜李涵韬王沛然
关键词:不同种植方式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复垦对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团聚体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徐州市铜山县柳新采煤塌陷复垦区的井工采煤区土地塌陷及复垦对土壤颗粒组成、土壤结构、容重等造成严重影响。借助激光粒度仪检测了塌陷地及其复垦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分别采用干筛和湿筛法对团聚体进行了筛分。运用分形原理研究了土壤的分形维数,并采用团聚体平均直径、破坏率、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等指标分析了复垦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成在塌陷地和未塌陷地区总体表现为上层到下层黏粒含量逐渐增加、粉粒逐渐减少;复垦对土壤颗粒组成进了重新分配,层次间表现明显紊乱特征。土壤分形维数变化范围在2.00~2.20之间,平均分形维数表现为未塌陷地〉复垦土壤〉塌陷地,分别为2.193、2.164、2.086,复垦土壤表现为复垦14 a〉复垦24 a〉复垦1 a。复垦过程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团聚体平均直径均有很大程度提高,且复垦时间越长,提高越大,水稳性团聚体破坏度逐渐降低,团聚体稳定性也逐渐增强。统计分析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颗粒组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复垦重建过程改善了塌陷地土壤状况,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及团聚体结构趋于向正常土壤方向转变。
李涵韬余健方凤满王菲
关键词: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土壤团聚体
安徽省近50年极端低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和季节性差异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安徽省17个观测站1962-2011年的逐日最低温度资料,利用百分位阈值法计算了各站极端低温事件,在此基础上使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和EOF方法对安徽省极端低温事件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极端低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总体上,年极端低温事件空间分布呈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季节尺度上则表现为春、秋季南北多、中部少,夏、冬季西多东少。各站极端低温事件均表现为冬季最多、春秋次之、夏季最少的季节特征。年和四季极端低温事件均是皖东北减少最快,但减少最慢的区域各不相同,其中夏、秋季部分区域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其变化在空间上都具有一致性,均中部大、南北小。年及春、秋、冬季极端低温事件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初总体以偏多为主,70至80年代偏多偏少相间,而夏季则变化幅度较大。90年代中期之后,年及四季极端低温事件均以偏少为主。年及春、秋、冬季极端低温事件在70年代之后均总体呈减少趋势,90年代左右开始显著减少,而夏季则在90年代中期之后才开始显著减少。另外春、秋季极端低温事件在80年代末出现了突变特征,而年及夏、冬季则表现出渐变的特征。
付伟许信旺刘蕾司红君王菲路漫其
关键词:极端低温事件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