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晨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口述
  • 3篇口述历史
  • 2篇口述史
  • 1篇东洋
  • 1篇性格
  • 1篇杨宇霆
  • 1篇要害
  • 1篇缘起
  • 1篇中东路事件
  • 1篇人生悲剧
  • 1篇人性
  • 1篇日本观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理论
  • 1篇史料
  • 1篇事变
  • 1篇双重性
  • 1篇双重性格
  • 1篇孙诒让
  • 1篇枪杀

机构

  • 11篇温州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作者

  • 11篇王海晨
  • 3篇杜国庆
  • 1篇刘建国
  • 1篇胡玉海
  • 1篇李婷

传媒

  • 5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新华文摘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黑龙江史志
  • 1篇“九一八”研...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学良口述历史中的日本观被引量:1
2010年
在考察张学良晚年口述历史基础上,对其日本观进行了梳理与探讨。早年,他通过赴日考察加深了对日本政治、军事特性的认识;主政东北后,在与日本进行外交斡旋的同时,以敌为师的观念占了上风;经过九一八事变,尤其是从欧洲归来,"抗日观"最终形成;晚年,他特别关注日本将侵华战犯移入靖国神社一事,提出了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忠告。他的日本观既富有对历史回望时散发出的沉重,又充满着因企盼中日友好而萌生的放心不下。由于他的日本观来自于和日本的直接接触和长期思索,因此,他的回望是有分量的,他的放心不下是值得沉思的。
王海晨李婷
关键词:口述历史日本观靖国神社
影响口述史真实性的几个因素——以张学良口述历史为例
2010年
18世纪英国学者约翰逊说:“所有的历史最初都是以口述的形式存在的。”但口述历史也被一些人蔑视为民俗、神话一类的资料,只配让热心有余、专业学识不足的业余学者和古董收藏家作参考。直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著名史学理论家阿瑟·马威克仍然认为:“不以文字史料为依据的历史虽然也是历史,
王海晨杜国庆
关键词:口述历史口述史文字史料
张学良研究中的人性取向问题
2011年
张学良研究在民国人物研究领域成果是较为丰硕的,但检讨以往研究就会发现,和其他民国人物研究一样也存在着"简单化"、"脸谱化"倾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从学术上分析,研究视角的狭窄、研究取向的单一恐怕是最为主要的。为丰富张学良研究,人性视角不失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在以往偏重于政治、宏观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为指导,调整研究主体姿态,从人所具有的自我性、历史性、总体性和主体性中把握人物的复杂性,并以"考古"的精神,走进人物的心灵,去发现构成"宏观"的微观、托起"崇高"的平凡、支配政治性的人性。如真能做到这样,无疑有助于研究的深化,或许能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的研究指向。
王海晨张晓丹
名人故居类博物馆的特色与魅力挖掘——以张氏帅府博物馆为例
王海晨
孙诒让维新思想管窥
2009年
孙诒让不仅是晚清著名的学术大师,而且也是重要的维新思想家,其维新思想经过不断发展,于戊戌变法后形成了自己的维新思想体系:政治上要求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思想文化上要求接受西方科学文明;军事治安上要求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托古改制、体系完备和注重实践是其维新思想的主要特色。
杜国庆王海晨
关键词:孙诒让维新思想
日本的立国理念与九一八事变
2016年
如果把九一八事变放回到日本近代史中去考察,我们会发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三大立国理念的国家实践。历史告诉我们:(1)'海外雄飞论'不灭,日本以邻为壑的对外政策基石就不会改变;(2)'东洋盟主论'不消,一旦日本某个个体与外界发生代表国家意志的'偶发'性争端,日本整个国家机器瞬间转成举国一体战争机器的历史重演就是必然;(3)'脱亚入欧论'一日不除,日本就不会对侵略历史进行真正的忏悔,挑战世界格局的野心一有机会就会死灰复燃。
刘建国王海晨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
“超阶段”社会主义是俄国民粹主义的思想要害——评《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一书
2011年
俄国民粹主义被称为是一种"经典的民粹主义",其经典性就在于,它在各种类型的民粹主义中最具典型性、代表性,其表现形态也最具完整性。一个多世纪来,对俄国民粹主义的各种批判,虽说也时而约略地点到了它的软肋和弱点,即"超越"资本主义的观点,"直接过渡"思想,亦即它是一种"超阶段"的社会主义。但对此并没有十分明确、突出地加以表述,尤其没有把它从俄国民粹主义的种种错误和弱点中作为一个最关键、最要害的问题予以突出表述。《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一书对俄国民粹主义的"超阶段"、"直接过渡"理论及其社会阶级根源、影响和危害一一进行了深入论述,这对我们加深对"超阶段"社会主义的认识,划清马克思主义同俄国民粹主义的界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王海晨
论张学良人格特征的双重性
2005年
张学良人格特征颇为复杂且充满悲剧色彩。他忠君近愚,爱国若狂,但关键时刻又"忠""爱"相悖;他顺亲至孝,重情举义,但时常"孝""义"背反;他光明磊落,轻虚鄙伪,但往往"神""形"有异;他耿介拔俗,放荡不羁,但终生"狂""忍"同体;他因荫入仕,因"罪"而隐,但内心"仕""隐"互煎。探索和把握张学良人格的双重性及其形成原因,对客观评价张学良具有重要意义。
王海晨
关键词:人格人生悲剧双重性格
影响口述史真实性的几个因素——以张学良口述历史为例被引量:16
2010年
本文以张学良口述历史为例,对影响口述史料真实性的采访者因素、口述者因素、整理者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概括,并对口述历史客观性的判定问题、采访者在口述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尊重口述者与尊重史实的关系问题、口述史整理的原则与具体方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王海晨杜国庆
关键词:历史客观性
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的缘起
2009年
关于中东路权益的交涉,是伴随铁路修建开始的,到上世纪20年代初,中俄双方先后签订了《中俄协定》、《奉俄协定》后,交涉中的矛盾并未因此而结束。张学良执掌东北军政后,为争取两协定赋予中方的权益,对苏采取了强硬的交涉手段,导致中东路事件的发生。中东路事件发生后,致使收回中东路权益的目标未能实现。客观分析,张学良收回中东路权益的初衷及强硬立场是正确的,但他对内外局势的错误判断,并接受蒋介石"武力接管"中东路的主张是错误的。从外交史上看,这一教训是深刻的。
王海晨胡玉海
关键词:蒋介石中东路事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