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丽玲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外加营养物对干旱区土壤硫交换通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应用静态箱式采样法,利用热解析仪与气相色谱联用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不同营养添加物对干旱区水稻田土壤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SCs)地-气交换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稻田土壤中施入不同的营养添加物后,除硫酸钠外,其余添加物质均可以促进VOSCs的释放;作为有机硫源,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添加明显地提高了土壤VOSCs的释放通量,表明含硫氨基酸是VOSCs的有效前体,淹水稻田土中的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释放VOSCs,释放的气体除了有大量的COS(羰基硫)和CS_2(二硫化碳)外,还有少量的DMS(二甲基硫)、CH_3SH(甲硫醇)以及DMDS(二甲基二硫);作为氮、硫源,硝酸铵和硫酸铵均可促进VOSCs的释放,但硫酸铵的作用时间相对较长,这主要归因于氮源和硫源的共同作用;碳源也能少量地促进VOSCs的释放。另外,培养条件(如温度等)对VOSCs的地-气交换通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 李晓芳汪丽玲张文超杨森景伟文
- 关键词:土壤交换通量
- 绿洲干旱区土壤COS和CS_2交换通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 2017年
- 文中通过静态箱采样,利用Turbo Matrix 100型热解析仪与气相色谱联用法,分析了环境因子,如水分、温度、光照和玉米秸秆添加等对绿洲干旱区土壤羰基硫(COS)和二硫化碳(CS_2)交换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土壤COS和CS_2的平均通量分别为1.17、3.28pmol·m^(-2)·s^(-1),淹水土壤COS和CS_2的平均通量分别为-11.11、-3.41pmol·m^(-2)·s^(-1),干旱土壤作为COS和CS_2的源,淹水土壤则为其汇,且淹水土壤交换强度高于干旱土壤。与淹水土壤相比,玉米秸秆的添加使得COS和CS_2的交换强度分别提高了34.2%和149.27%。同时测得COS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干旱土壤总交换量基本平衡,表现为微弱的释放,淹水土壤总体表现为较强的吸收。CS_2则表现不明显。水分和温度虽然与交换通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但对交换方向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对以上过程的讨论提示我们非生物产生和消耗过程存在的可能性。
- 汪丽玲康志强吴仲豪杨森张星星景伟文
- 关键词:交换通量羰基硫二硫化碳
- 添加外源硫对农田土壤挥发性含硫气体释放的影响
- 2017年
- 选择新疆地区代表性农田土壤为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通过室内培养的方式考察了各种添加外源硫和环境条件对土壤挥发性含硫气体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添加源对挥发性含硫气体种类及数量的影响各不相同。添加胱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后,释出的挥发性含硫气体在总硫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1.71%、0.52%、11.5%、0.0016%和0.0014%,表明转化率均较低,其中无机硫的转化率最低,甲硫氨酸的转化率最高,有机硫是主要来源。在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下,胱氨酸、半胱氨酸的主要分解产物是H2S,分别占总释放量的97.9%、90.8%;甲硫氨酸能够释放较多的CH3SH气体,占总释放量的88.3%。在一定范围内(1~10 mg·g-1),含硫气体的释放量随半胱氨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碳、氮源加入的影响与挥发性含硫气体的种类有关。环境条件对挥发性含硫气体的释放也有影响,培养用水的影响远高于土壤类型,是相对重要的因素。
- 高珍珍汪丽玲景伟文
- 关键词:添加剂农田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