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敏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预后
  • 2篇动脉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急性主动脉夹...
  • 2篇夹层
  • 1篇动脉直径
  • 1篇早期死亡率
  • 1篇早期预后
  • 1篇直径
  • 1篇肾损
  • 1篇肾损伤
  • 1篇死亡率
  • 1篇主动脉直径
  • 1篇蜇伤
  • 1篇螫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计数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青岛市市立医...

作者

  • 4篇曹钰
  • 4篇杜敏
  • 2篇胡海
  • 2篇姚蓉
  • 2篇李东泽
  • 2篇倪芬
  • 2篇万智
  • 1篇张海宏
  • 1篇许树云
  • 1篇魏薇
  • 1篇陈瑶
  • 1篇李玲
  • 1篇吕林

传媒

  • 2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白细胞计数对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s,WBCc)对介入治疗的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水平,分为72例高WBCc组(WBC>10×109/L)和59例低WBCc组(WBC≤10×109/L)。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液检查结果,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院内及院外随访期间生存状态。主要终点事件为:院内及院外随访期间死亡事件。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白细胞计数与B型急性主动夹层患者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31例,其中男性97例(74%),院内死亡率为9.9%,随访中位数时间2.1年,死亡率为1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高白细胞计数组(>10×10~9/L)的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低白细胞计数组(76.4%vs 93.2%,P=0.0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较高白细胞计数(>10×10~9/L)是介入治疗的B型AAD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67,95%CI:1.206-11.145,P=0.022)。结论白细胞计数可作为介入治疗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因素。
杜敏李东泽曹钰魏薇张海宏陈瑶梁镰静万智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预后介入治疗
主动脉最大直径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早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入院时主动脉最大直径(maximum aortic diameter,MAD)与患者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痛中心并经主动脉CT造影确诊的A型AAD患者。根据患者30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ROC曲线分析找出A型AAD中MAD判断死亡的最佳截点值,根据其是否高于截点值,将患者分为高MAD组和低MAD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判断MAD与A型AAD患者死亡结局的关系;多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A型AA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A型AAD患者95例,其中死亡组38例,存活组57例。死亡组患者入院时MAD大于存活组[(57.6±10.1)mm vs.(49.3±10.3)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提示,MAD判断A型AAD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51(P<0.05),约登指数最大时,敏感度=70%,特异度=81.7%,最佳截点值为47.05 mm。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高MAD组的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低MAD组(41.4%vs.89.2%,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高MAD是A型AA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39,95%CI 1.014~1.065,P<0.05)。结论:入院时主动脉最大直径可作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早期死亡风险的预测因素。
范方敏李东泽万智梁镰静李玲杜敏吕林曹钰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死亡率
蜂螫伤相关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四川部分地区蜂螫伤相关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诊治现状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内不同地区9家医院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到急诊科就诊的387例蜂螫伤患者资料,采集资料包括患者一般信息、就诊时病情、就诊后接受治疗情况及至离院后1个月内的随访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蜂螫伤后过敏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发生过敏反应对患者死亡的影响。结果 387例蜂螫伤患者中,41例(10.6%)出现过敏反应,过敏患者的年龄高于未过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患者蜂螫伤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83,95%CI(0.967,0.999),P=0.042]。41例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就诊后均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其中16例患者联用抗组胺类药物,无患者使用肾上腺素。16例发生全身性过敏反应的患者中,12例患者24 h内静脉补液量<1 000 m L。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病死率(9.8%)高于未过敏者(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蜂螫伤过敏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过敏患者。年龄是蜂螫伤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蜂螫伤相关严重过敏反应的救治尚有待进一步规范。
姚蓉倪芬胡海杜敏许树云曹钰
关键词:蜂螫伤过敏反应流行病学预后
蜂蜇伤后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蜂蜇伤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不同地区9家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蜂蜇伤病例,采集患者一般信息、就诊时病情及就诊后接受治疗的情况,并随访患者预后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蜂蜇伤后AKI发生危险因素;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发生AKI对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1)本组蜂蜇伤患者AKI发生率为10.1%,AKI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AKI组;(2)与非AKI组相比,AKI组患者的年龄较大,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和蜂蜇伤史,此次为多处蜇伤和蜇伤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比率更高,蜇伤到就诊时间更长,就诊时平均动脉压(MAP)更高(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多处蜇伤、既往有蜂蜇伤史、蜇伤到就诊时间长、就诊时MAP高以及出现过敏反应为患者蜂蜇伤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处蜇伤、既往有蜂蜇伤史、蜇伤到就诊时间长、就诊时MAP高以及出现过敏反应均为患者蜂蜇伤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姚蓉杜敏胡海倪芬曹钰
关键词:蜂蜇伤急性肾损伤流行病学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