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霄
-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的生态城市评价——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9
- 2017年
- 生态城市的构建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对上海市2005~2014年的生态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就绝对生态城市水平,2005~2014年上海市生态城市发展指数S总体上呈缓慢增长态势,但S值均介于[0.2,0.4]之间,处于较低水平,亟需加快该市生态建设步伐;(2)就相对生态城市水平,2005~2014年上海市先后经历了由低-低-中等-较高-高的变化过程,呈现不断趋好的态势;(3)2005~2014年上海市经济、社会、环境三大子系统的S值存在波动变化,总体上反映出上海市生态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 翁翎燕张超李伟霄
- 关键词:指标体系
- 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9
- 2022年
- 定量研究区域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空间结构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对挖掘农田生态系统的多重功能,合理制定区域适宜的农业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测算2005~2019年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呈现“西北—东南”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在收缩中趋于集聚化,净碳汇重心总体上朝西北方向移动;(2)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在全局上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局部则呈现较为稳定的“北高南低”的空间集聚特征;(3)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局部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差异明显,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均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相比较而言,苏中地区较苏南、苏北地区具有更加动态的局部空间结构,而盐城市区、启东市及泰州市区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较大的波动性;(4)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局部空间关联格局较为稳定,局部空间联动性较弱,空间集聚性表现出较高的路径锁定特征。
- 翁翎燕翁翎燕李伟霄谈俊忠
-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
- 基于TOPSIS的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12
- 2014年
-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TOPSIS法及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上海市2003~2012年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的时间演变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上海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其协调发展类型从初期的失调衰退类过渡到亚协调发展类,进而步入到协调发展类。(2)2004年与2007年是上海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年份,2004年是上海市从失调类转为亚协调发展类的过渡年,2007年是上海市从亚协调发展类转为协调发展类的过渡年。(3)在经济-环境系统的内部关系中,2005年之前,环境发展优于经济发展,其后环境发展劣于经济发展。
- 李伟霄翁翎燕
- 关键词:协调发展度TOPSIS法
- 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讨被引量:11
- 2021年
- 深入探讨近期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度随全球气候变暖的时空变化过程对三江源国家公园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从不同视角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但对三江源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全球变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影响研究仍显薄弱,特别是对近期气候变暖对植被覆盖程度变化的影响研究更为缺乏。本文利用NASA官方网站下载的2006—2015年十年的植被NDVI数据产品,分析了三江源地区地表植被十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三江源地区植被NDVI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年变化呈现出波动并且有微弱上升的趋势,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整体呈现趋好的态势;(2)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变化表现出在三江源地区的东、南部较好、西北部较差的状况;(3)植被覆盖度的趋好变化主要受夏季主导,这和气候变暖、区域降水增加有关,与夏季土壤湿度增大有显著关系,但"整体趋好、局部恶化"的状况仍不容忽视。本研究可为揭示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过程与变化规律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 李伟霄李伟霄徐军张志才
- 关键词:土壤湿度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