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萌萌

作品数:8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微生物
  • 4篇微生物群落
  • 4篇根际
  • 4篇根际土
  • 3篇土壤
  • 3篇根际土壤
  • 2篇生物群落多样...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紫花
  • 2篇紫花苜蓿
  • 2篇苜蓿
  • 2篇微生物群落多...
  • 2篇BIOLOG
  • 1篇丁香
  • 1篇针阔混交
  • 1篇针阔混交林
  • 1篇三萜
  • 1篇桑树
  • 1篇生物群落
  • 1篇施用

机构

  • 8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张萌萌
  • 6篇孙广玉
  • 3篇鞠成梅
  • 3篇敖红
  • 3篇张景云
  • 3篇蔡敦江
  • 3篇李鑫
  • 2篇胡举伟
  • 2篇张会慧
  • 2篇李阳
  • 2篇张钰莹
  • 2篇张潆心
  • 1篇张秀丽
  • 1篇范桂枝
  • 1篇刘鹏
  • 1篇段宇
  • 1篇吴迪
  • 1篇王宁
  • 1篇郑桂英
  • 1篇孙梦伊

传媒

  • 2篇草地学报
  • 1篇森林工程
  • 1篇中国林副特产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黑龙江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桑树/苜蓿间作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8
2015年
以桑树(Morus alba)/苜蓿(Medicago sativa)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间作种植模式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苜蓿的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单作苜蓿提高了30.0%和21.4%,达显著差异水平;而间作桑树则相反,分别比单作桑树降低了23.8%和2.6%,达显著差异水平;间作桑树和间作苜蓿的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单作提高了23.0%和28.9%,而脲酶活性则分别降低了52.4%和44.3%,二者差异显著。在桑树/苜蓿间作体系下,间作桑树的表征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强弱平均颜色变化率、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单作桑树,而间作苜蓿均低于单作苜蓿,达显著差异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间作种植模式改变了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碳源类型,使苜蓿的主要碳源变为氨基酸、聚合物和其他化合物,与单作之间具有显著差异。表明桑树/苜蓿间作提高了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改变了苜蓿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主要碳源的类型。
张萌萌敖红李鑫张景云王宁鞠成梅王佳蔡敦江孙广玉
关键词:间作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
建植年限对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利用BiologMT技术,研究了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肇东苜蓿、中苜一号和阿尔冈金)的建植年限(两年和10年)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建植10年紫花苜蓿的根际土壤在表征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上明显高于建植两年的根际土壤,其中10年阿尔冈金的AWCD值最高,而两年肇东苜蓿的值最低。相同品种不同建植年限间,建植10年紫花苜蓿的根际土壤微生物McIntosh均匀度指数明显高于建植两年,而10年和两年根际土壤微生物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MT优势度指数上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建植10年的紫花苜蓿改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同时也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同品种、不同建植年限下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模式出现的差异并不显著,但10年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生物间碳源利用的模式存在差异,主要碳源为糖类、羧酸和氨基酸等。
张萌萌敖红张景云鞠成梅胡举伟李鑫蔡敦江孙广玉
关键词:紫花苜蓿微生物群落
烟草BY-2细胞生长和呼吸对不同类型酸雨的响应
2016年
为了直观探究不同类型酸雨对植物生理生长的影响,以烟草Bright Yellow-2(BY-2)细胞为试验材料,模拟不同p H值(1.5、2.5、3.5、4.5、5.5)下硫酸型酸雨(SAR)、硝酸型酸雨(NAR)及混合型酸雨(MAR),以期了解其对烟草BY-2细胞干重和呼吸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酸度下,烟草细胞干重均低于对照,细胞呼吸出现紊乱变化,说明不同p H下的酸雨对细胞均有伤害,BY-2细胞的干重和呼吸有不良反馈,且不同酸度的伤害程度不一,强酸(p H值为1.5)下对细胞迫害性最强。因此,不同类型酸雨对植物有迫害性,迫害性大小为SAR>NAR>MAR。
刘鹏逄好胜张萌萌张秀丽孙广玉
关键词:酸雨PH细胞呼吸
响应曲面法优化桑黄菌丝体中三萜的微波提取工艺被引量:17
2011年
研究微波法提取桑黄菌丝体中三萜的优化工艺。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对微波提取桑黄三萜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10min、微波功率为600W,提取液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量达到1.48mg/g。
梁佳孙梦伊张腾裴浩宏张萌萌范桂枝
关键词:三萜微波提取响应曲面法
3种丁香叶片的PSⅡ光化学活性及光能利用特点被引量:4
2016年
以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3种丁香属植物紫丁香(Syringa oblata)、白丁香(S.oblata var.alba)和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Blume)H.Hara)为试验材料,利用快相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研究3种丁香叶片的PSⅡ光化学活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丁香叶片Fv/Fm之间差异不大,但暴马丁香叶片的Fv/Fo和PIABS却小于紫丁香和白丁香,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说明暴马丁香叶片的PSⅡ光化学活性相对较低。暴马丁香叶片PSⅡ电子受体侧电子由Q_A向Q_B传递的速率明显低于紫丁香和白丁香,而且Q_A^-向Q_B传递速率也明显低于紫丁香和白丁香,但3种丁香叶片Sm无显著差异,即在PQ库容量差异较小情况下,暴马丁香叶片Q_A向Q_B传递速率较低的原因与Q_B接受电子能力较低有关,受Q_B下游PQ库的影响较小。暴马丁香叶片放氧复合体OEC的功能和类囊体膜结构的稳定性也明显低于紫丁香和白丁香。虽然暴马丁香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明显高于紫丁香和白丁香,但是3种丁香叶片的ET_o/RC之间却无显著差异,但DIo/RC极显著高于紫丁香和白丁香。因此,暴马丁香叶片PSⅡ反应中心能量分配的不均衡性也是其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活性较低的原因之一。
张钰莹张会慧张萌萌李阳张潆心孙广玉
关键词:丁香
帽儿山针阔混交林及纯林土壤碳代谢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评价帽儿山地区纯林与混交林(红皮云杉纯林、长白落叶松纯林、胡桃楸和红皮云杉混交林、胡桃楸和长白落叶松混交林、水曲柳和红皮云杉混交林、水曲柳和长白落叶松混交林)土壤生态系统中参与土壤碳代谢的微生物群落特征。【方法】借助Biolog^(MT)技术,比较了纯林与混交林之间根际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类型的利用情况。【结果】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呈现阔叶林高于针叶林,胡桃楸针-阔混交林型中针叶林土壤微生物AWCD值优于与水曲柳混交林型。胡桃楸针-阔混交林中,针叶林的Shannon指数显著地高于水曲柳针-阔混交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较为相似。羧酸、氨基酸和糖类这3类碳源是导致微生物代谢呈现差异的主要碳源。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与水曲柳混交后对糖类、羧酸和氨基酸3种主要碳源的利用程度均有所下降,可能是导致AWCD值较低的原因之一。【结论】胡桃楸针-阔混交林比水曲柳针-阔混交林以及针叶纯林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功能发挥。
吴迪张萌萌张钰莹李阳张潆心迟琦逄好胜孙广玉
关键词:针阔混交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化学除草剂不同施用方法对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基于Biolog-Eco检测技术研究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出苗前后施用化学除草剂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的影响,评价紫花苜蓿化学除草剂的施用方法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作用。结果表明:茎叶除草剂处理组,土壤微生物在Biolog微平板上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和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最小,显著低于播后苗前除草剂与未经除草剂处理组(对照),而播后苗前除草剂与未经除草剂处理组间以上指标差异不显著。说明播后苗前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影响不大,而茎叶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产生了一定的毒害作用。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处理间的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其中对除草剂变化较敏感的碳源类型为聚合物、羧酸、糖类、氨基酸和双亲化合物类。茎叶除草剂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群落对Biolog微平板中碳源的利用能力,最为明显的是L-苯丙氨酸、衣康酸、γ-羟丁酸、4-羟基苯甲酸、D,L-α-磷酸甘油、土温80、土温40、α-D-乳糖和i-赤藓糖醇。因此,土壤中残留的苗后茎叶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不容忽视。
李鑫张景云张萌萌鞠成梅郑桂英张会慧蔡敦江胡举伟孙广玉
关键词:除草剂根际土微生物群落紫花苜蓿
不同采收期对蓝莓抗氧化物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以蓝莓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蓝莓果实中一些重要抗氧化物质积累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在成熟后的7、14、21d北村和美登2种蓝莓主要活性物质花色素苷和总类黄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下降趋势。试验表明,蓝莓果实中主要活性物质含量及活性与不同采收时期有关,并且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及其活性的变化规律在两品种间一致。
段宇张萌萌曲文颖刘真真敖红
关键词:蓝莓不同采收期花色素苷类黄酮过氧化物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