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晨 作品数:14 被引量:126 H指数:7 供职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应用log-binomial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并比较log-binomial回归与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关联强度的差异。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广西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为调查对象,开展现场调查收集信息,在R v3.3.3中拟合log-binomial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共抽查法定报告传染病2 458例,平均报告率为95.08%,及时报告率为97.74%,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77.60%,准确率为61.24%,网络直报录入信息一致率为95.27%,身份证填报完整率为75.59%。多变量log-binomial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认真开展自查工作(PR=1.03,95%CI:1.01~1.05)和按要求开展培训(PR=1.08,95%CI:1.02~1.15)能有效促进法定传染病报告率的提高;设置项目齐全的门诊日志(PR=1.21,95%CI:1.07~1.37)、认真开展自查工作(PR=1.09,95%CI:1.03~1.14)、建立奖惩制度(PR=2.03,95%CI:1.49~2.78)和按要求开展培训(PR=1.18,95%CI:1.02~1.37)均能有效促进报告卡完整率的提高。在定性判别影响因素对结局事件发生概率影响时,logistic回归和log-binomial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但结局发生频率和其在比较组间差值每增加1.00%,logistic回归估计值OR相较于PR分别增加高0.65%(95%CI:0.34%~0.95%)和1.31%(95%CI:0.20%~2.41%)。结论广西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仍有待提高,进一步改进院内自查方法,加强培训工作,落实奖惩制度,规范设置诊疗日志,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法律意识,是提高报告质量的重中之重。此外,log-binomial回归应被推广应用于横断面或队列研究中定量估计暴露与结局变量的关联强度。 付志智 邓革红 蔡富文 宫晨 韩姗珊 周健宇 许意清关键词:传染病 网络直报 2011―2015年广西水痘疫情监测分析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分析2011―2015年广西水痘疫情流行特征和流行规律,为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1―2015年广西报告的水痘病例资料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广西共报告水痘病例66 153例,各年报告发病率依次为18.40/10万、19.29/10万、27.10/10万、32.48/10万、43.56/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8.27/10万。每年11、12月至次年1月为水痘发病高峰期,共报告病例30 039例,占发病总数的45.41%;5、6月份为另1个发病小高峰,共报告病例12 420例,占发病总数的18.77%。男性37 934例,女性28 219例,男女性别比为1.34∶1;病例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8.48%(58 530例);职业以托幼儿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2.67%(61 303例)。5年间共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4起,均发生在学校,其中农村小学报告81起,占56.25%。结论 2011―2015年广西水痘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小学是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发生的重点场所,应加强对水痘疫情的监测与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发展和蔓延。 付志智 蔡富文 韩姗珊 宫晨 邓革红关键词:水痘 流行病学 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对全球人类健康的贡献 被引量:7 2019年 近70年来,中国传染病同全球传染病一样,都经历有传染病暴发、流行、散发、消除等不同阶段的非凡过程,从甲类传染病的猖狂肆虐到有效控制,甚至消除;从乙类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在较低流行水平,甚至几乎达到消除目标;从丙类传染病的大规模暴发到较低水平的流行,无不显示出中国传染病流行对全球传染病控制策略的重大贡献与深刻影响。 董柏青 尤剑鹏 林玫 付志智 李海 宫晨关键词:传染病预防控制 发病数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痘接种术 传染病报告 免疫接种率 广西地区乙肝、丙肝、肺结核、梅毒诊断符合率调查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乙肝、丙肝、肺结核、梅毒4种传染病诊断符合率,为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及报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抽取21个医院(地市级7个、县区级14个)2014年1—12月住院的1 044例乙肝、丙肝、肺结核和梅毒患者进行诊断符合率调查。结果广西21个医院乙肝、丙肝、肺结核和梅毒4种传染病的诊断符合率为60.82%(635/1 044),地市级综合医院的诊断符合率[68.86%(283/411)]高于县区级综合医院[55.61%(352/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P<0.001);乙肝、丙肝、肺结核和梅毒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1.89%(164/265)]、[37.40%(98/262)]、[83.71%(221/264)]和[60.08%(152/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3,P<0.001);共检出诊断不符合者409例,其中误诊96例(23.47%),分类错误174例(42.54%),分型错误133例(32.52%),过诊6例(1.47%)。结论广西地区乙肝、丙肝、肺结核、梅毒4种传染病诊断符合率较低,地市级综合医院诊断符合率高于县区级综合医院。 付志智 唐振柱 韩姗珊 宫晨 蔡富文 邓革红 吴秀玲关键词:乙肝 丙肝 肺结核 梅毒 诊断符合率 2016-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分析2016—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手足口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ArcGIS 10.5软件进行可视化制图及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3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结果2016—2021年广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发病1174847例,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91.36%),男女性别发病数比为1.46∶1。2016—2021年手足口病发病在县(区)级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Moran’s I为0.18~0.35,P<0.01);高–高聚集区主要发生在南宁市、柳州市及其周边县(区),且与高发病率区域一致。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发病主要聚集在4—10月;Ⅰ类聚集区分别出现在以南宁市、柳州市、河池市为中心的广西中部地区和以防城港市为中心的广西南部地区;Ⅱ类聚集区多位于广西东部。结论广西手足口病发病呈现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中部和南部地区聚集性高,需重点防控。此外,在疫情高发期也应注重广西东部地区的防控。 宫晨 韩姗珊 邓革红 唐洁霞 覃奕 杨继关键词:手足口病 2012—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12—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2—2021年广西丙类传染病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用ArcGIS 10.3软件进行发病率空间自相关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2012—2021年广西累计报告丙类传染病10种,发病3429179例,年均发病率为711.19/10万,发病率波动变化(AAPC=1.69%,P=0.538)。累计报告发病数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9.83%。发病呈双峰流行特征,春夏季高峰出现在4至6月,秋季高峰出现在9至10月。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0~14岁(88.63%)。病例以散居儿童最多(63.44%),其次为幼托儿童(17.38%)、学生(9.14%)和农民(6.44%)。年均发病率前5位的地级市为:柳州市、百色市、南宁市、来宾市和贺州市。广西各县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在空间上具有聚集性,部分县区年均发病率有高高聚集或低低聚集情况。结论2012—2021年广西丙类传染病发病呈波动变化趋势,高发地区不断增多,各病种在各地区的流行水平不同,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发病率。 韩姗珊 宫晨 邓革红 覃奕 唐洁霞 杨继关键词:丙类传染病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 广西境外输入性COVID-19感染者流行病学及病毒基因特征 2023年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境外输入性COVID-19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毒基因特征,为境外输入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3月1日―2022年3月31日广西境外输入性COVID-19感染者的相关信息,使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软件进行序列拼接,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广西累计报告输入性感染者1662例,纳入分析1643例,平均年龄为37.4岁,男女比例为6.4∶1,68.4%接种过疫苗。输入性感染者来源国以越南为主(92.5%),入境口岸以凭祥友谊关为主(87.4%)。2020年输入性感染者主要为B.1.351和B.1.1分支,2021年主要为Delta分支,2022年主要为Omicron分支。结论广西持续存在从东南亚疫情高风险国家通过口岸输入疫情的风险,输入感染者的病毒主要为当年的关切变异株(variants of concern,VOC),口岸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需要持续关注输入性病例。 王晶 陈华凤 陈华凤 李志强 居昱 宫晨 居昱 黄航 宫晨 钟革 曾竣关键词:全基因组测序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4—2016年水痘疫情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分析2014—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水痘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水痘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水痘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数据,地理信息数据来源于中国CDC。采用ArcGIS10.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水痘发病的空间聚集性,采用SaTScanv9.1.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水痘疫情的时空聚集性。结果广西2014--2016年水痘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2.48/10万、43.56/10万和61.56/10万。在县级水平发病整体上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Moran’S,在0.24~0.35之间,P〈0.01),高发病、高一高聚集区较为一致,均分布于广西西北部地区。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发病主要聚集时间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1月,每年的一类聚集区主要分布于河池市全部和百色市大部分地区,基本覆盖了广西西北部地区,2016年在广西东北部地区以灌阳县为中心和南部地区以海城县为中心,分别出现1个波及范围较广的二类聚集区。结论广西水痘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发病在整体上呈现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西北部地区聚集性高,需重点防治。此外,在水痘高发季节需加强对其周边地区的防控力度。 许意清 付志智 周健宇 邓革红 宫晨 蔡富文 韩姗珊关键词:水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