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冰

作品数:18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建筑
  • 5篇低碳
  • 4篇混凝土
  • 4篇建筑设计
  • 3篇低碳设计
  • 3篇再利用
  • 3篇碳排放
  • 3篇节能
  • 3篇可持续性
  • 2篇低碳建筑
  • 2篇低碳建筑设计
  • 2篇低碳节能
  • 2篇设计方法
  • 2篇土结构
  • 2篇资源化
  • 2篇理论架构
  • 2篇混凝土结构
  • 2篇减碳
  • 2篇
  • 2篇拆解

机构

  • 18篇同济大学
  • 3篇广西大学
  • 1篇华东建筑设计...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冶金科工...
  • 1篇安徽开源路桥...
  • 1篇中建海峡建设...
  • 1篇上海天演建筑...

作者

  • 18篇夏冰
  • 12篇肖建庄
  • 4篇陈易
  • 3篇丁陶
  • 2篇周颖
  • 1篇吕凤悟
  • 1篇鲁正
  • 1篇朱合华
  • 1篇谢立全
  • 1篇刘曙光
  • 1篇李岩
  • 1篇王元丰
  • 1篇薛松涛
  • 1篇袁斌
  • 1篇杨秋华

传媒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3篇住宅科技
  • 3篇建筑科学与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华中建筑
  • 1篇建筑节能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筑形态操作与低碳节能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运用类型学理论,从建筑形态操作的角度出发研究低碳建筑设计方法。依据类型学"元设计"理论和建筑性能模拟,通过在形态特征与能耗、形态与被动式设计、形态与主动式设计三方面的研究,挖掘建筑形态操作与低碳节能的关联性。论文提出了这一研究的框架和初步结论。这一方法符合建筑师的思维习惯,具有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科学性强、易于操作等特点,可以在方案设计阶段为建筑师提供科学的、便于使用的低碳建筑设计指导。
夏冰陈易
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
结构拆解力学分析基础与基本方法被引量:5
2020年
建立了结构拆解的力学分析总体思路,提出安全性和再利用性作为结构拆解控制属性,阐明结构拆解的力学分析目标、对象、工况、问题与分析方法;建议了状态离散法和空间分割法作为简化分析方法,将拆解全流程划分为多状态,将各状态的分析划分为局部分析、结构分析和构件分析3类,总结力学分析内容。进一步,筛选了可用的概念分析、解析分析和数值模拟工具,给出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框架拆解分析简例,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及难点,致力于为拆解安全、拆解后构件再利用和拆解效率提升提供研究基础。
夏冰肖建庄吕凤悟王耀
关键词:安全性鲁棒性
工程结构可持续性设计理论架构被引量:14
2020年
工程结构设计以安全和可靠性为基本属性,在人本化关切层面不断进步,但对工程结构造成环境影响的忽视致使工程建设热潮成为环境退化诱因之一。近年兴起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致力改善这一现状,依此可建立工程结构的环境可适应性设计,实现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调控,引导环境友好的工程进步。然而长期以来,工程结构设计与环境影响设计的研究进展处于两条近乎平行的轨道,两类单向设计在实践中常相互制约。工程结构与环境系统的同步可持续是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亟需构建结构与环境相容共生理论体系。基于此,提出可持续性作为结构设计的控制属性,给出可靠性满足的前提下,工程结构对环境影响在环境系统中的可承受程度。通过建立基本耦合关系和动态相容耦合关系,关联可靠性与可适应性,反映结构-环境共生体的动态反馈影响机制,构建双向设计的基本路径。进一步,定义碳强度和碳容度,提出可持续性目标选取与简化实现建议,列出多层次操作要点,为绿色建造提供理论基础。
肖建庄夏冰肖绪文
关键词:工程结构可持续性可靠性可适应性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空间设计初探被引量:2
2014年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西方教育界所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培养人的创造性能力的认知理论。它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的主观体验、知识的建构机制和学习境脉的真实性。它主要关注如何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的支撑性条件而非现成的知识。这种新的学习环境设计的理念也必将引起我们在校园规划和教学建筑设计中的重新思考和进一步探索。该文尝试以此理论为立足点,结合具体设计案例,对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设计进行一次探讨,为实现传统学校建筑设计的转变提供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与方法策略。
夏冰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环境
混凝土漂浮结构的设计简介及其可持续性提升建议
2024年
气候变化与城镇化进程使得各国土地资源日渐紧缺,漂浮结构为向海图强和城镇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整理了混凝土漂浮结构在城镇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设施与交通设施领域的应用现状,阐明漂浮结构具有拓展用地空间、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建设成本并降低环境影响的综合效益。同时,总结了漂浮结构传统设计模式下的技术要点:运动与受力分析;安全性校验;模块化设计。在总体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结构再利用、材料再循环和组合混凝土衍生漂浮结构设计三个层面提升漂浮结构的可持续性,建议推广再生混凝土、海水海砂混凝土与组合混凝土衍生结构在漂浮结构中的应用。
肖建庄周子晗夏冰胡晓龙刘曙光肖绪文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可持续性
混凝土结构低碳近似概率设计法探索
2024年
为应对国家“双碳”目标与建筑业低碳发展挑战,探索并提出了一套以概率理论为基础、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混凝土结构低碳设计实用方法.面向碳中和目标,建立了低碳极限状态方程,定义了低碳指标以度量混凝土结构满足碳排放限值的水准.依据碳排放的不确定性特点,定义了“恒碳”“活碳”,分别在结构隐含碳与建筑全寿命碳边界内厘清2种低碳设计范式,引入碳排放分项系数将概率化设计简化为基于确定性碳排放评价结果的“近似概率设计法”.开展案例试算,将中国碳中和目标分解为混凝土结构碳排放限值,展示建筑类型对碳排放分项系数的影响特点.结果表明,碳排放分项系数与“恒碳”“活碳”变异性大小、所占比例直接相关,在10–1误差范围内,不同建筑类型有望采取统一分项系数,如目标低碳失效概率为0.05时,“恒碳”和“活碳”分项系数可分别取1.1和1.8.引入3类影响系数,以匹配不同建筑类型碳排放限值的差异化分配需求,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碳排放调控情景下的发展需求,助力我国建筑业低碳转型.
肖建庄关湘烁夏冰夏冰丁陶王元丰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低碳设计
混凝土结构低碳设计理论前瞻被引量:15
2022年
国家“双碳”战略和建筑业低碳发展共识,呼唤混凝土结构的低碳设计理论,本文通过简述混凝土行业低碳转型的历史与趋势,提出气候变化挑战下混凝土结构-环境共生系统的设计新需求;在混凝土结构-环境动态耦合关系的量化表征中,剖析了低碳设计从考虑可持续性的结构可靠性设计,到以双向设计为特征的结构可持续性设计的演进,将现有混凝土结构可持续性相关分析与设计方法融入低碳设计范畴,为气候变化下混凝土结构生命周期内的低碳排放与可靠服役性能提供保障;为实施低碳设计调控,结合本团队十余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构筑混凝土结构3R^+(C)减碳技术体系,挖掘现有典型低碳技术的减排潜力与推广前景,进一步,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与建议,推动混凝土结构低碳设计创新发展与应用。
肖建庄夏冰肖绪文李岩薛松涛周颖卢昱杰许碧莞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碳排放
德国产能型住宅设计案例解析与思考被引量:5
2014年
产能型住宅一般被定义为住宅所产生的能量超过其自身运行所需要能量的住宅,这是一种新的住宅类型,在现今欧洲国家对建筑低碳节能标准不断提高的社会大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对产能型住宅历史发展、设计方法以及若干具体案例的解析和比较研究,阐释了这一建筑类型对建筑师执业能力所提出的要求和在建筑设计方法方面所带来的变化,期望能对中国的低碳发展有所启示。
夏冰陈易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设计设计方法
《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材建设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在工程法规不断健全、工程建设却乱象频发的现实背景下,《建设工程法规》通识课程在各高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受到重视,相关教材大量涌现。本文通过对已经出版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材进行调研与分析,总结该类教材现状,提出主要问题,为教材建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鲁正夏冰杨秋华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建设工程法规教材建设通识教育
装配式建筑结构顶升逆作法原理与技术发展被引量:3
2024年
顶升逆作法综合了顶升和逆作法两种技术的不同特性,是一种在邻近地面对建筑逐层建造并逐层顶升的新型建造工艺。通过对顶升各阶段的原理分析,结合强时变结构特点,对顶升点选择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竖向顶升位移不同步工况下的结构受力机理,厘清了装配式建筑结构顶升逆作法的受力特点,梳理了现有的相关配套技术,指出了目前装配式建筑结构顶升逆作法待解决的技术难题。针对新型建造工艺的强时变特征,提出了结合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两种技术进行智能调控的发展趋势,构建了面向减碳优化的综合目标函数,并通过算例证明合理的顶升方案对减少建造阶段构件内力的作用。结果表明:依托装配式建筑结构顶升逆作法原理,采用机械化施工取代人工作业、大重量顶升替换高空吊运,减少设备的层间转运和材料的竖向运输,能够在提高施工建造效率的同时,将工艺流程控制在临近地面的有效高度范围内,有望降低环境影响、减少碳排放、提高建筑结构在未来服役末期的资源化可行性,助力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
肖建庄徐浩林郭书浩曾亮夏冰袁斌蓝戊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