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芳利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内江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艺术

主题

  • 3篇艺术
  • 2篇艺术观
  • 2篇艺术观点
  • 2篇中西艺术
  • 2篇画家
  • 2篇绘画
  • 1篇道德
  • 1篇颜真卿
  • 1篇艺术比较
  • 1篇职业画家
  • 1篇中国画
  • 1篇山水
  • 1篇山水画
  • 1篇石涛
  • 1篇评价论
  • 1篇泼彩
  • 1篇泼墨
  • 1篇泼墨泼彩
  • 1篇中西
  • 1篇中西方

机构

  • 11篇内江师范学院
  • 2篇四川传媒学院
  • 1篇成都大学

作者

  • 11篇周芳利
  • 3篇唐波
  • 1篇罗宗良
  • 1篇王英
  • 1篇徐斌

传媒

  • 8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艺术探索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大千笔下的“自我形象”探析
2018年
对张大千《东坡居士笠屐图》的分析发现,张大千笔下的苏轼形象表面上表达了他希望以一种超然的文人高士形象游走于中国画坛的愿望,实际上却暗示了他在商业化的画坛中辗转腾挪的无奈。而《人间乞食图》中"沿街乞讨"的个人形象既是幽默的自嘲,也是对他自己一生的总结。作为传统文人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变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张大千通过此两幅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他内心所经历的酸甜苦辣。
周芳利徐诗婷
关键词:自我形象文人
近百年巴蜀地区中国画多元风格探析被引量:1
2013年
近百年巴蜀地区中国画多元风格的形成,受到巴蜀地域边缘化历程、地理人文因素、画派支持系统缺乏等多个方面影响。在绘画风格多元化表面下,巴蜀书画家依然保持着传统绘画的"文人内核",对外来文化兼收并取又能剑走偏锋。"巴蜀画派"的真正成长需将多元画风的存在视为一个基本理念,努力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顺应艺术的自然发展规律,而非强力"打造"。
周芳利罗宗良
关键词:中国画
张大千泼墨泼彩与西方抽象艺术关系再探被引量:2
2018年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泼墨泼彩不仅是一种绘画风格,更为张大千提供了一个融合不同技法风格的平台。在类似西方抽象艺术的表面下,既保持了鲜明的个人风貌,又有包容不同体系绘画技法的能力,它在本质上是一个融化中西方艺术冲突的矛盾复合体,也是张大千个人艺术追求隐喻性的存在。
周芳利王英
关键词:泼墨泼彩抽象艺术
张大千绘画中的“自我复制”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在张大千一生超过三万幅作品中,绝大多数作品带有应酬性质。来自艺术市场的巨大的需求,使他不得不"自我复制"大量程式化的作品。张大千曾提出"职业画家"的概念,希望通过文人修养与职业画家技巧的整合来纠正画坛中画匠汲汲于市场需求和文人画过于简率的风格,而张大千"自我复制"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整合二者的努力所面对的一个现实:艺术市场的商业化既是张大千得以依仗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之一,又是对其绘画内在文化价值进行消解的主要力量。
徐斌周芳利
关键词:自我复制职业画家
北宋中后期书坛批评标准的转向——以对颜真卿崛起之评价为切入点被引量:1
2014年
北宋书家对颜真卿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评价,一种以儒家伦理道德的标准来强调颜真卿的人品,进而延伸到他的书法作品;另一种对其书法的评价带有浓厚的道禅意味。前者以欧阳修、朱长文为代表,后者以北宋中后期的苏轼、黄庭坚为代表。文章指出,两种差异性的话语显示出北宋书坛儒家和道释两种评价标准的冲突与融合之处。文章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庆历变法失败后,北宋文人由推行经世致用的儒家精神到摇摆于儒家与道释之间的心路转向所致。
周芳利
关键词:北宋颜真卿
张大千写生观研究
2020年
张大千绘画观念中独特的临摹观来自李瑞清书法“双钩法”的学习方式,其写生观与临摹观一脉相承,是以古人笔墨写当下之山水。张大千试图将古人原汁原味的笔墨程式贯注进画家的写生过程中。面对当时画坛追求“独创性”绘画风格的潮流,张大千认为绘画技法本身仅是表达意义的工具,而非画家具有“创造性”的决定性因素。他将中国画技法的发展历程加以梳理,形成一个前后相继的庞大传承体系,其目的在于重建中国画技法的意义与价值。
周芳利
张大千中西艺术观点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在面对中西方艺术比较时,张大千存在明显的矛盾性。他一方面试图通过中西艺术"意境、功力与技巧"的一致性来改变中国画面对西方艺术的弱势现状;同时他又强调中国画"非写实性"传统远远高于西方机械临摹现实的绘画体系;这种矛盾性也体现在他对中国画科学性的论证上。此种欲拒还迎的态度体现了张大千面对中国画坛流行的进化论评价体系的矛盾心态,这也是转型时期画坛中传统派画家存在的典型特征。
周芳利唐波
关键词:中西艺术
张大千中西艺术观点研究
2016年
张大千对绘画理论的论述虽零散。但我们依然能从其只言片语中找出一条明显的线索。在面对中西方艺术比较时,张大千存在明显的矛盾性。他一方面试图通过中西艺术“意境、功力与技巧”的一致性来改变中国画面对西方艺术的弱势现状:同时他又强调中国画“非写实性”传统远远高于西方机械临摹现实的绘画体系:这种矛盾性也体现在他对中国画科学性的论证上。
周芳利唐波
关键词:中西方艺术观点绘画理论艺术比较中西艺术绘画体系
张大千早中期负面评价论析——以“道德”、“技法”、“商业化”三个关键词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张大千在道德层面上注重文人"奇士"形象的自我塑造,绘画技法上追求视觉因素的综合运用,对商业力量操作熟稔。这些不同于传统文人画家形象塑造的"另类"做法,遭到了以京派画家为首的、持传统保守审美风尚的画家们的抵触乃至反对。张大千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传奇式人物,对张大千的评价应避免非褒即贬的简单化思维。
周芳利
关键词:道德技法
论张大千画家之画的精神内涵被引量:1
2016年
张大千以"文人画"为起点,以"大风堂"为根据地,通过对士夫画、画工画的层层推进与绘画实践,深刻地认识到"书法功底"与"骨法用笔"是中国绘画本体的基础特质;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20世纪中国的画家之画,必须兼具"画工画"在绘画上的全面性、"士夫画"在文化上的理想性以及"文人画"在绘画上的职业性。张大千对"画家之画"精神内涵的理解,与改良派与革命派相比,更符合中国文化发展的"国情",这也是张大千成为20世纪最为风姿绰绝的绘画巨匠的关键所在。
唐波周芳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