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俊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人群膳食摄入水平的调查研究
- 2016年
- 目的了解高血压人群的膳食摄入水平。方法对南京某高校519名诊断为高血压的教职工进行膳食调查。结果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参照,该人群中膳食每日摄入量中,谷类薯类及杂豆(449.39±124.19)g/d、油(42.81±10.27)g/d和盐(14.94±2.63)g/d高于建议量的百分比分别为61.85%(321/519)、88.25%(458/519)、99.42%(516/519)。蔬菜(226.59±105.61)g/d、水果(100.61±89.87)g/d、鱼虾类(16.72±18.22)g/d、大豆及坚果(19.51±10.23)g/d、奶及奶制品(1.42±0.26)g/d低于建议量的百分比分别为71.10%(369/519)、81.50%(423/519)、93.06%(483/519)、63.58%(330/519)、100%(519/519).结论患有高血压的教职工的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加强该人群的饮食指导,建议其在膳食中增加蔬菜、水果、鱼虾、大豆及坚果、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控制谷类薯类及杂豆、油和盐的摄入量。
- 杨娟沈冲刘文俊黄艳梅
- 关键词:高血压膳食调查
- 高校教职工高血压管理措施的建立与效果评价
- 2016年
- 高血压既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人类心血管疾病中病死的主要原因,它是环境和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0年的1项18周岁及以上被调查者的监测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3.5%。
- 杨娟崔焱刘文俊黄艳梅
-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高血压
- 高校教职工及研究生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 2015年
- 目的:调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职工及研究生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高校社区人群实施有效的健康宣教和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参加体检的4 067名教职工和研究生进行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职业等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4 067例受调查者中,789例患高血压,患病率为19.4%,其中男性患病率(27.8%)高于女性(11.4%)(χ2=175.249,P=0.001)。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明显增高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年龄>50岁、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肥胖、行政和后勤人员、吸烟、高盐高油饮食模式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该高校教职工及研究生群体中,男性、年龄>50岁、行政和后勤人员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超重、运动不足、高盐高油的饮食模式等高血压危险因素普遍存在。
- 杨娟崔焱刘文俊黄艳梅
-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高血压
- 南京某高校中青年教职工膳食行为现状调查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调查高校中青年教职工膳食行为,为针对性地实施健康宣教和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南京某高校参加体检的中青年教职工进行膳食行为调查。结果:708名中青年教职工中,男性正确饮食行为人数所占比率低于女性,女性饮食习惯得分高于男性[(4.82±1.75)vs(3.70±1.81)],年龄40~59岁、肥胖、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血压高、血糖高、三酰甘油高和低密度脂蛋白高的教职工饮食习惯得分较正常组人群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正常组人群比高值组人群在主动关心饮食知识这一条目上正确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男性、40~59岁、肥胖、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血压和血脂高的一类人群膳食行为现状较差,针对此类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和膳食行为干预,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 杨娟莫永珍刘文俊黄艳梅
- 关键词:高校中青年教职工膳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