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振辉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全新世
  • 2篇中晚全新世
  • 2篇孢粉
  • 2篇晚全新世
  • 1篇遗址
  • 1篇沼泽
  • 1篇植被
  • 1篇泥炭记录
  • 1篇暖期
  • 1篇气候
  • 1篇气候研究
  • 1篇中全新世
  • 1篇中世纪暖期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孢粉记录
  • 1篇小冰期
  • 1篇聚类分析
  • 1篇花粉
  • 1篇环境变化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国立高雄师范...

作者

  • 5篇马春梅
  • 5篇黄振辉
  • 1篇赵琳
  • 1篇弋双文
  • 1篇鹿化煜
  • 1篇周斌
  • 1篇胡竹君
  • 1篇崔安宁
  • 1篇李亮

传媒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巢湖地区现代花粉-植被-人类活动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巢湖地区的孢粉研究多集中于化石孢粉,相对缺少现代孢粉研究的支持。选取巢湖地区苔藓表土样品及湖泊表层底泥样品共49个进行孢粉分析,探讨现代花粉与植被分布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粉组合与当地植被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可以反映出当地的植被状况,松属、栗属、落叶栎类、榆科、朴属、柳属、枫杨属、蔷薇科、十字花科、蒿属、紫菀属、禾本科(≤37μm)、藜科和眼子菜属为花粉主要类型。现代花粉和钻孔花粉的匹配度较高,可以为反演古植被古气候提供科学依据。花粉图谱和聚类分析将所有的采样点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类型。主成分分析相对划分出3个不同程度的人类活动影响区域:(1)农田区—人类活动影响最强烈的区域;(2)公园绿地区—人类活动影响较强的区域;(3)次生林和湖心区—人类活动影响较弱的区域。巢湖地区十字花科花粉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人类活动的强弱,有较强的指示作用。此外,由于大规模开发、人工栽培以及次生林生长等因素均可能对花粉含量产生较大影响,结合钻孔孢粉分析推测近1000年来巢湖地区松属、十字花科和谷物类禾本科花粉大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极有可能是人为因素而非自然因素。
袁储君马春梅李峰孙珏黄振辉黄振辉
关键词:巢湖表土花粉植被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台湾头社盆地湖沼相沉积孢粉记录的6.2~1.3 cal ka BP以来气候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头社盆地位于中国台湾省中部,东亚季风区的最前沿,对东亚季风的响应十分敏感,研究其中晚全新世以来古植被、重建古气候序列,探讨其气候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文章对头社盆地泥炭—湖泊沉积的AMS14C测年、体积磁化率测试的基础上,基于孢粉记录,重建晚全新世来植被变化,恢复古气候。结果表明全新世中晚期以来分六个阶段:6.2~6.0 cal ka BP,气候凉干,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0~4.0 cal ka BP,气候转暖湿,植被类型为含较多热带成分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0~2.2 cal ka BP,气候相对凉干,植被类型转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2~1.9 cal ka BP,气候又变暖湿;1.9~1.7 cal ka BP,气候快速冷干事件,森林退化;1.7~1.3 cal ka BP,气候重转温暖湿润,植被类型为接近现代的沼泽草原。整体上6.2~2.2 cal ka BP的气候变化是由温暖湿润向温凉干燥转变的趋势,这是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所导致的,太阳辐射量的减少导致热带辐合南移,进而导致东亚夏季风减弱,而2.2 cal ka BP之后气候波动较大,可能是在东亚夏季风减弱的背景下,ENSO活动加强与人类活动的干扰下耦合的结果。
黄振辉马春梅齐士峥赵琳
关键词:中晚全新世
浙江下王渡遗址中晚全新世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通过对浙江宁奉平原下王渡遗址剖面样品的孢粉以及地化元素分析,结合5个AMS14C年代数据及考古学文化分层,揭示了河姆渡晚期文化时期及良渚时期该遗址所在区域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响应。研究表明:该遗址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为河姆渡先民的定居创造了条件,植被面貌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孢粉及地化元素等证据表明中全新世的海侵使得该遗址区发生了一次文化中断,海洋的影响从河姆渡文化第四期开始逐渐消退。从这一时期开始,草本植物花粉占比很大程度地超过乔灌木植物花粉,特别是粒径不小于37μm禾本科花粉含量的增加,推测为栽培作物类型。花粉信号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开始逐渐加强,在下王渡遗址区附近可能出现有一定规模的水稻种植区。
孙珏马春梅李永宁邓云凯尚广春黄振辉
关键词:孢粉XRF中晚全新世古环境
宁绍平原中全新世火历史与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
宁绍平原是研究全新世火事件、气候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的理想场所。本研究选取宁绍平原田螺山遗址(30°01′20″N,121°22′38″E)和井头山遗址(30°01′28.45″N,121°21′40.69″E)两钻孔(长度分别为18.17 m和19.8 m)进行炭屑分析,并结合孢粉记录,旨在研究宁绍平原中全新世(9000~5700 cal.a B.P.)火历史、气候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个钻孔炭屑浓度在早中全新世都很低,田螺山钻孔<50μm(细粒)、50~100μm(中粒)和>100μm(粗粒)这3种粒径的炭屑浓度均为钻孔最低值,反映当时火事件发生频率低;此时正值全新世大暖期,亚洲夏季风强劲,降水丰沛,孢粉记录也显示此时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阔叶林,温暖湿润的气候不利于火事件发生。2)随着研究区水文环境的稳定,人类被丰富的资源吸引前来定居,人类活动的加强可能导致火事件频发,炭屑浓度升高。7900 cal.a B.P.左右,随着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人类先民选择井头山区域定居,并开始了早期稻作农业的尝试,炭屑浓度随着人类在此定居出现了高值。在7000 cal.a B.P.之后,研究区淡水湿地广泛分布,河姆渡文化兴起,炭屑浓度再次上升。田螺山钻孔炭屑浓度在6300 cal.a B.P.左右出现最大值,但此时研究区环境尚未稳定,仍会受到海水影响,7000~6000 cal.a B.P.期间田螺山钻孔炭屑浓度多次出现低值都与海水入侵有关;5900 cal.a B.P.之后研究区完全成陆,稻作农业也开始了蓬勃发展,炭屑浓度也出现了明显上升。本研究探讨了中全新世宁绍平原火事件、气候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气候与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火事件的影响,为该区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周锦清马春梅刘泽雨王冰翎李珍黄振辉胡竹君周斌杨青王永磊孙国平郑洪波
关键词:环境变化中全新世
江西中部玉华山沼泽泥炭记录的过去两千年气候变化初步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过去2ka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时间段,其中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现代暖期备受关注,但气候阶段的起止时间、温湿配置等还存在争议。本文选取赣中玉华山沼泽泥炭钻孔进行孢粉、粒度、腐殖化度、烧失量、Rb/Sr、Zr/Rb等多指标分析研究过去2ka来气候变化。结果揭示过去2ka研究区域的气候变化可以分为5个阶段:1)0~600A.D.期间该地区主要表现为较为冷湿的气候;2)600~850A.D.进入隋唐暖期,气候转暖干;3)850~1400A.D.对应中世纪暖期,中间存在次级波动,整体上表现为湿润气候;4)1400~1900A.D.进入小冰期,处于冷干环境,但是中间存在一些次级波动;5)1900~2000A.D.进入现代暖期,气候较为湿润。对比分析表明,该研究区域的气候变化响应了东部季风区过去2ka的气候变化趋势。
李亮马春梅鹿化煜弋双文周斌崔安宁黄振辉
关键词:中世纪暖期小冰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