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迎春
- 作品数:18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近期疗效观察
- 2008年
-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PFN)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近期疗效。方法32例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近期接受了PFN手术治疗,术后患者随访(13.70±5.58)个月,采用Sanders髋关节创伤功能评分方法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2例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接受PFN手术6个月后,疗效优21例,良10例,差1例,优良率96.8%。结论PFN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较理想方法之一。
- 彭立彬丁立祥陈迎春张林
- 关键词:股骨转子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
- 全髋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吲哚美辛对预防全髋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疗效。方法:选择北京世纪坛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120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38~82岁,平均66.9岁;均计划行全髋置换。全部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41):没有接受抗凝预防治疗;低分子肝素组(n=40):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以患者的体质量计算,给予皮下注射范围1900~3800U/d;吲哚美辛组(n=39):接受吲哚美辛治疗,剂量为2次/d,口服25mg/次,均从置换前1d至出院当天。对比观察各组患者全髋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在全髋置换后第1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65例患者有深静脉血栓(54%),其中18例深静脉血栓发生在非手术侧肢体。在手术侧肢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18例有临床症状(28%),在非手术侧肢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未见临床症状。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71%,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组48%和吲哚美辛组45%(P<0.05)。结论:全髋置换前应用低分子肝素或吲哚美辛明显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发生。
- 方秀统丁立祥陈迎春姚琦张亘瑷沈煜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吲哚美辛
-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4
- 2010年
- 方秀统丁立祥陈迎春姚琦张亘瑷沈煜
- 关键词:髋部骨折并发症病死率高龄老人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例术后因严重心衰、肺炎病情加重于术后第7天死亡;31例伤肢基本恢复伤前功能;随访X线显示无假体松动、下沉、骨折、股骨头中心性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初期疗效较好。
- 姚琦陈迎春张亘瑷方秀统侯宇丁立祥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
- C_3椎板切除并保留C_7棘突的颈椎管扩大双开门成形术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对传统C3~7椎板成形术进行改良,观察改良手术疗效,探讨其能否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改良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0例(A组),A组患者平均年龄65.7岁(45~83岁);男14例,女6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12~27个月)。传统术式对照组(B组)为本院同期行传统C3~7椎板成形术的18例患者,B组患者平均年龄59岁(46~75岁);男11例,女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5个月(12~50个月)。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颈椎曲度角度、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严重程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JOA评分恢复率,A组患者为46.5%,B组患者为54.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10%,B组为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Cobb’s角11.2°±9.2°,B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Cobb’s角10.9°±10.1°,A组和B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6.9°±4.0°,B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11.6°±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3椎板切除保留C2棘突半棘肌附着、同时保留C7棘突颈背肌肉附着的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获得良好神经减压效果,同时可以最大程度维持颈半棘肌和颈背肌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减少对颈椎后伸机制和颈椎稳定机制的破坏,从而保留颈椎的活动度和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
- 丁立祥陈迎春姚琦张亘瑷董福慧
- 关键词:颈椎病椎板切除术椎板成形术
- 腰椎椎弓根导针轴位透视监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通过术中对椎弓根多维透视结果进行比较,探索一种简洁易行的透视角度,减少术中椎弓根钉误置率。方法取8具成年人新鲜L1-5椎骨标本,随机建立偏内、偏外、居中3种模型。分别置入导针和椎弓根钉,依次透视侧位、正位、椎弓根轴位、导针轴位、椎弓根钉轴位。根据导针和椎弓根钉与椎弓根投影的相互位置关系判断导针和椎弓根钉位置。术后CT扫描椎弓根钉道,观察椎弓根内外侧皮质穿透情况。切除椎板直视观察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正位透视准确率为34%。侧位透视不能判断偏内及偏外错误。椎弓根轴位透视误将4枚居中判为偏内,准确率为95%。导针轴位透视准确率为100%。结论导针轴位透视能准确判断椎弓根钉导针位置,可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椎弓根钉松动的人为因素。
- 陈迎春郭昭庆徐万鹏
- 关键词:腰椎X线透视检查椎弓根螺钉
- 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21~65岁,平均38岁。机器伤8例,车祸伤12例,高处坠落伤4例。均为闭合骨折。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17h,平均5h。手术行切开复位,采用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1例切口出现渗出,经换药后愈合;余切口均Ⅰ期愈合。2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47个月,平均23个月。X线片示骨折于术后9~15周愈合,平均13周。均无骨筋膜室综合征、骨不连、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获优7例,良8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65.2%。结论解剖复位、稳定固定是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获得良好预后的治疗关键。
- 姚琦陈迎春张亘瑷方秀统丁立祥
- 关键词:手术治疗
- 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预防硬膜外黏连的实验研究
- 目的 将自体脂肪干细胞经成脂诱导后移植,预防因椎管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等手术造成的硬膜外脂肪缺损而引起的硬膜外粘连.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肩胛背部脂肪组织,0.1%Ⅰ型胶原酶消化计数,以5×104有核细胞/cm2细胞密度接...
- 陈迎春徐建立崔磊
- 5例骨软骨发育异常导致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骨软骨发育异常导致脊柱畸形的特征,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2001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5例骨软骨发育异常患者,均以脊柱侧凸或后凸就诊入院,男2例,女3例;术前常规进行X线片、CT和MRI检查,就其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本组脊柱侧凸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颈椎不稳、胸腰段后凸、侧凸和椎管狭窄在本组骨软骨发育不良患者中常见。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5.6个月,采用Frankel脊髓评分,术前患者评分3例C,2例D;获得随访患者术后Frankel评分1例D,4例E,与术前相比神经功能改善1~2级。[结论]因气管插管困难和阻塞性肺病,患者术前应进行麻醉科和影像评估,因患者脊柱发育不良,脊柱的内固定常常很困难。
- 丁立祥姚琦陈迎春张亘瑷董福慧
- 关键词:脊柱侧凸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
- 丁立祥陈迎春张亘瑷姚琦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