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立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大变形条件下短纤维增强橡胶基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被引量:3
- 2016年
- 建立了短纤维增强橡胶基复合材料(SFRC)的细观代表体元,数值模拟了大变形条件下材料的力学行为。研究了纤维体积分数、界面厚度以及界面相性质对SFR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变形条件下SFRC的力学性能随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有显著改善;相同体积分数前提下,界面越厚,SFRC的力学性能越好;纤维、界面与基体弹性模量的等差过度有利于减小纤维在界面附近的应力集中。
- 姜剑顾伯勤张斌宇晓明陈立立
- 关键词:SFRC大变形超弹性
- 短纤维端部形状对其增强复合材料应力分布的影响
- 2015年
- 采用ABAQUS软件分析了不同纤维端部形状下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纤维端部应力分布。考虑的纤维端部形状包括平面、半椭球面、楔形面。结果表明:当长径比≥0.75时,半椭球面纤维端部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于平面和楔形纤维端部复合材料。进一步研究了界面相厚度、界面相弹性模量对纤维端部轴向应力和剪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应力σB随界面相弹性模量的增加逐渐减小,界面相弹性模量较小时(E≤4 GPa左右),剪应力τD随着界面相弹性模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此后τD基本保持不变;当E≥3 GPa左右时,轴向应力σB随界面相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在所研究的界面相厚度(0.1、0.2、0.3μm)范围内,τD基本不随界面相厚度的变化而改变。所以界面相弹性模量应尽可能小于并接近于树脂基体的弹性模量(4 GPa),并适当增加界面相厚度有利于抑制界面脱粘破坏。
- 宇晓明顾伯勤张斌陈立立姜剑
- 关键词:短纤维复合材料应力分布
- 芳纶纤维表面涂层制备及其黏弹性表征被引量:1
- 2016年
- 为了近似表征芳纶纤维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界面的黏弹性性能,制备了不同胶乳含量的间苯二酚甲醛-丁苯吡胶乳共混(RFL)胶膜。实验研究了胶膜的拉伸性能和松弛性能。分别采用基于Burgers模型的单向拉伸和三维各向同性理论模型表征松弛模量,并拟合得到理论模型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胶膜的拉伸力学行为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不同胶乳含量下,胶膜的松弛规律相同,松弛模量初时下降较快,之后迅速趋于平稳。RFL胶膜的静态性能随着胶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抗松弛性能随胶乳含量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合适的预缩合酚醛树脂-丁苯吡胶乳(RF/L)干质量比约为24∶100。胶膜的2种理论模型均能较好地表征胶膜松弛的初始阶段,但在试验0.5 h后理论拟合的松弛速率与实验有明显差异。提出了胶膜三维各向同性理论模型中体积模量的估算方法,选取主弹性模量稳定值的1.01倍对应的体积模量作为计算依据。
- 陈立立顾伯勤张斌宇晓明姜剑
- 关键词:复合材料纤维增强黏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