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
- 作品数:14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安徽一次局地极端大风观测与成因探讨被引量:7
- 2020年
- 利用地面、雷达、卫星、探空等资料,从精细化观测角度对发生在安徽一次局地极端大风进行分析,并从不稳定、动力、负浮力、拖曳等角度探讨其形成原因。研究结果主要有:近地层的垂直风切变很大,对流指数表明大气有较强不稳定性;地面辐合线是产生局地大风的触发条件;超级单体风暴由1个分裂成2个,湿下击暴流就是由2个超级单体风暴所产生的;降水和冰雹粒子的共同拖曳作用,促进下沉气流的快速下冲;短时间内气温的迅速下降,近地层冷池密度流现象出现,引起的负浮力作用非常明显;超级单体风暴质心高度或者最强回波高度的不断下降,加剧了下沉气流速度。在降水和冰雹的拖曳作用,中层干层和气温的负浮力作用,加上风暴质心高度和最强回波高度的下降作用,这些共同为局地大风的产生因素,导致地面产生极端大风;绘制了下击暴流的概念模型,解释下击暴流的形成机理。
- 周后福范伟范伟陶寅
- 关键词:超级单体风暴
- 一种地面气旋系统追踪算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气旋系统追踪算法,涉及地面气旋系统追踪技术领域。该算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气旋的识别算法。该算法从分析区域内需分析等值线的值和条数开始,再从最小值等值线开始逐个分析每条等值线对应低压块,进而确定气旋...
- 余金龙傅云飞卢燕宇石春娥邱学兴赵倩
- 东海海域云量特征的卫星观测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利用1999年1月—2009年12月的ISCCP卫星云量资料,分析了总云量及高、中、低云量在东海海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海海域各季节低云量高值区边缘沿海岸线分布,总云量、中云量和高云量存在显著的时空分布差异;春季、秋季和冬季低云量和中云量在总云量中占主体,夏季尤其是6月份,高云量是总云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云量和高、中、低云量的日变化形式相对稳定且变化趋势各不相同。
- 赵倩齐琳琳沈新勇王晓婷
- 关键词:ISCCP云量
- 多模式集成方法在安徽地区PM_(2.5)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权重平均、多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集成方法,对3种空气质量模式在安徽地区2017年2月—2018年2月PM_(2.5)预报结果进行集成释用.结果表明:各模式和订正产品的预报值与实况值之间均能达到显著相关,相较于WRF-Chem,多元线性回归的均方根误差(RMSE)下降了21.7%,归一化平均偏差(NMB)下降了6%,且在16个地市中NMB均下降至-25%~25%之间;从不同时次的预报效果来看,在3个代表性城市(淮北、合肥和芜湖),多元线性回归均能大幅度降低RMSE和NMB,但从时间和空间效果来看,其对于提升预报值与实况值之间的相关性方面,略差于权重平均的集成方法;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于重污染天气PM_(2.5)预报评分(TS)最高,为0.46.该方法能较为有效地提升不同模式的预报效果,可为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 杨关盈石春娥石春娥翟菁邓学良于彩霞翟菁
- 关键词:空气质量模式
- 基于卫星主动观测的东海海域有限高度视线无云概率研究
- 2016年
- 鉴于卫星主动观测具备对云空间结构进行垂直观测能力,利用2008年CloudSat/CALIPSO卫星资料,以东海为例,重点开展了不同高度不同视线方向视线无云概率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视线无云概率随观测高度、角度的不同而不同,相同高度不同视线方向无云概率分布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对加强卫星云特征产品的实际保障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李荣波齐琳琳赵倩安洁
- 关键词:CLOUDSAT卫星
- 合肥市大雾预报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2-2014年合肥市高速公路沿线交通气象站日最低能见度资料统计出的大雾观测样本进行研究,应用因子荷载点聚图将合肥市县大雾划分为2个区:中南区、北区。基于PP法统计ECMWF模式输出产品与大雾之间的相关性,全市和分片分别确定与大雾密切相关的高影响因子,利用等级分类和逐步回归建立大雾预报模型。在回归结果的判定阈值和消空指标选定的情况下,通过研发的大雾天气精细化预报系统每日定时输出合肥市大雾预报格点产品。经过前期业务化运行和预报效果检验表明:数值模式产品释用方法在有无大雾预报技巧方面较WRF模式明显占优,技巧评分大幅提升,而2类典型大雾天气过程预报效果检验则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数值模式产品释用的预报方法效果更好。
- 陈健周后福周文鳞方茸赵倩
- 关键词:大雾
- 基于ISCCP卫星资料的南中国海云量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为较准确地了解掌握可以反映南中国海天气和气候特征的云量分布演变特征,利用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ISCCP卫星云量资料,通过物理量特征提取、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南中国海总云量及高、中、低云量的分布演变特征,以及其与其他海域各季节云量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中国海低云量四季中均表现为由海区向沿岸递减,总云量和中、高云量夏秋季高于冬春季,低云量则相反。对于不同海域的云量细节特征要依据各季节大气和海洋环流变化来细致区分,这样有助于在掌握规律基础上有效制作海域上空云的预报。
- 齐琳琳赵倩赵红亮王晓婷
- 合肥机场一次低空风切变机理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应用地面、探空、机场自动观测、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重点分析了多普勒雷达数据产品,探讨了机场低空风切变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机场低空风切变的主要原因是γ中尺度对流单体底部的紊乱气流造成,此对流单体由北阵风锋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交汇诱发生成,多个γ中尺度对流单体迅速消亡后产生的下沉气流加强了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阵风锋和辐合线引起机场低空风切变的产生;(2)风切变过程发生前,皖北地区为不稳定大气层结,925hPa的风场辐合为强对流天气提供触发机制,流经黄海的偏东气流为低层带来充足水汽,皖北强对流风暴的发展和消亡是北阵风锋发生的根本原因;(3)风暴后侧中层干冷空气的侵入阻碍了风暴前沿上升的暖湿气流,促进了风暴内部冷空气的下沉和垂直动量交换,增强了近地层出流强度,两次强反射率因子核高度的迅速下降是北阵风锋发生的直接原因。
- 单乃超周后福陈少清赵倩
- 关键词:阵风锋中尺度辐合线干冷空气低空风切变
- 基于观测资料的云系分裂现象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根据中尺度地面站网、多普勒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对一次云系分裂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条雨带之间的弱降水是由于云系分裂所导致的;组合反射率因子反映出北支云系以层状云为主,南支云系以对流云为主;北支云系移向是ENE,南支云系移向是E,使得两支云系逐渐分离;通过低层气压梯度力的估算,北侧为西北风,南侧为东偏南风,大体代表云系底部的移向,结合雷达得到的高低层明显的移向差异,故引起南支云系和北支云系的逐步分开;受气压梯度力和地形阻挡的作用,使得南北云系分开,成为分别独立的云系。
- 周后福孔令帅赵倩郭品文朱一正
- 关键词:气压梯度力地形作用
- 区域能量与水循环——淮河流域综合气候观象台观测网设计思考
- 2020年
- 淮河流域是典型的气候过渡带,研究淮河流域的水与能量循环具有重要价值。回顾了全球能量与水循环的概况,设计了水循环各主要环节的观测方案,同时在借鉴美国全球降水测量计划(GPM)和美国“奥林匹克山试验(OLYMPEX)”项目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淮河流域的水与能量循环试验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未来淮河流域气候综合观象台观测网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
- 李柏赵倩赵倩黄勇
- 关键词:淮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