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英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文学伦理学
  • 3篇文学伦理学批...
  • 3篇伦理学批评
  • 1篇语篇
  • 1篇语篇构建
  • 1篇语篇建构
  • 1篇语用预设
  • 1篇文体
  • 1篇文体策略
  • 1篇文学
  • 1篇萧伯纳
  • 1篇伦理
  • 1篇伦理解读
  • 1篇伦理身份
  • 1篇伦理学解读
  • 1篇伦理意识
  • 1篇凯特
  • 1篇凯特·肖邦
  • 1篇空间性
  • 1篇《卖花女》

机构

  • 5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王英
  • 3篇刘茂生

传媒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兰州工业学院...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小时的故事》的文体策略解析
2014年
凯特·肖邦在其著名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中创造性地运用文体策略,大胆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式。作品中大量运用隐喻,增强了语言的修辞效果和表达效果;不断变换叙事视角,在小说的结局和读者的期待之间构筑起强烈的反差;作品中对立语篇模式的使用,突显出女性个体意识觉醒后生死对立的主题,增强了文本的悲剧效果。这些文体手段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使得作品具有了恒久的艺术魅力。
王英
关键词: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文体策略
《莫斯卡特一家》的伦理解读
2015年
美国作家艾·巴·辛格的长篇小说《莫斯卡特一家》从多方面展现了19世纪初期,在传统思想和现代意识的碰撞下,犹太人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凸显了伦理在犹太人生活中的核心价值。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探讨了主人公阿萨从传统犹太伦理观中渐渐迷失的过程,他抛却正统犹太伦理思想;在重塑新的理性世俗伦理观的种种尝试下,一步步背离弥赛亚,最终沦陷在新旧伦理规约中而无法自拔。由于不断挑战伦理秩序,阿萨两次婚姻破裂、家庭身份缺失、社会身份持续错位,直至临近死亡。这一伦理悲剧渲染了伦理的力量,从而告诫世人任何破坏伦理秩序和伦理道德关系的行为必将遭受严厉的惩罚,背负无法挽回的代价。主人公阿萨在新旧伦理观支配下的矛盾情感和游移不定的道德立场,进一步揭示了其无视伦理秩序导致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个人的最终结局,更是犹太民族在传统伦理观遭到摒弃、新的伦理观尚未明晰确立的这一时期不可避免的困境。
刘茂生王英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
论《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的语用预设及其语篇构建被引量:2
2014年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是英国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第一部社会风俗喜剧。本文从文学语用学视域出发,探讨语用预设如何帮助构建《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的语篇,认为语用预设在该作品的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和主题架构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语用预设的妙用为该剧巧设话语焦点,构建了人物共享或者未能共享的知识场,从而构筑了一个悬念丛生、跌宕起伏的文本世界。
王英
关键词:奥斯卡·王尔德《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语用预设语篇建构
《莫斯卡特一家》中的空间性及其伦理意识
2015年
小说《莫斯卡特一家》讲述了犹太青年阿萨从偏远的小镇辗转至大都市谋求新生活的故事。文章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及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阐述了主人公阿萨从闭塞乡村到喧嚣都市、再从喧嚣都市退守避世书房的失败人生经历,认为主人公的生活空间与其伦理追求息息相关,空间的转换昭示着主人公伦理意识的蜕变。从某种意义上说,阿萨的伦理迷失不仅是个人梦想的破灭,对于具有相对独立伦理体系的犹太群体来说,这种迷失更是犹太人在现代化进程中无法逃避的悲哀和无奈。
王英刘茂生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
《卖花女》的文学伦理学解读被引量:2
2014年
萧伯纳的戏剧《卖花女》讲述了卖花女伊莉莎意图通过语音矫正和文法学习成为上层社会优雅小姐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伊莉莎在人生重大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人际困境和自我身份的迷失。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为基础,通过主人公伊莉莎做出身份选择的伦理环境,探讨伊莉莎改变自我的动机以及此后所面临的伦理身份困惑,揭示导致其伦理困境的根本原因。萧伯纳通过讲述伊莉莎的故事,集中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个体阶级身份与伦理诉求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并对该社会中个体寻求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寄予关注,从而传递出深刻的伦理意蕴。
刘茂生王英
关键词:萧伯纳《卖花女》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身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