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传飞

作品数:13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污染
  • 8篇污染物
  • 7篇有机污染物
  • 6篇有机污染
  • 6篇持久性有机污...
  • 5篇青藏
  • 5篇青藏高原
  • 2篇多环芳烃
  • 2篇土壤
  • 2篇被动采样
  • 2篇采样器
  • 1篇冻土
  • 1篇多环芳烃分布
  • 1篇多氯联苯
  • 1篇多年冻土
  • 1篇逸度模型
  • 1篇有机物
  • 1篇植被
  • 1篇生物富集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西藏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3篇王传飞
  • 9篇龚平
  • 8篇王小萍
  • 3篇姚檀栋
  • 2篇安宝晟
  • 2篇李久乐
  • 1篇王伟财
  • 1篇孙殿超
  • 1篇王忠彦

传媒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冰川冻土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农田土和农作物中多氯联苯的分布、环境行为和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7
2016年
南亚排放的多氯联苯类污染物(PCBs)可随大气传输到西藏南部,并沉降到农田等区域。农田中的PCBs能够经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但目前尚无西藏农田PCBs环境过程和农作物健康风险评估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同步采集西藏农田土壤和农作物,发现西藏农田土壤、青稞和油菜PCBs的浓度均值分别为5.1 pg·g-1dw、13.5 pg·g-1dw和10.9 pg·g-1dw,低于全球其他地区。青稞和油菜对PCBs的生物富集系数都大于1,说明PCBs在农作物中发生了生物富集现象。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农田土壤中99.6%的PCBs都富集在土壤有机质中,只有0.38%的PCBs进入了植物根系。因此,青稞直接从大气中吸收PCBs是其对PCBs积累和富集的主要途径。基于饮食结构(青稞、牛肉、牛奶和酥油),西藏人群PCBs摄入均值为0.75 ng·kg-1bw·d-1,低于安全阈值约一个数量级。PCBs的食物摄入不会对西藏居民健康状况产生明显影响。
王传飞龚平王小萍姚檀栋
关键词:多氯联苯空间分布特征逸度模型
青藏高原江河流域大气环境质量研究进展
2024年
青藏高原江河流域大气环境质量与人类命运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密切相关,其质量水平与变化规律备受关注,但缺乏完整系统的研究。阐述当前大气环境质量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总结青藏高原江河流域大气环境监测现状,综述青藏高原及其主要江河流域大气环境质量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在青藏高原典型江河流域系统开展大气环境质量观测研究的建议思路,将为青藏高原重要江河流域大气环境质量研究与保护决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服务青藏高原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贺玉琴安宝晟安宝晟李久乐王忠彦王传飞
关键词:大气环境质量青藏高原江河流域
从采样器设计到环境行为模拟:高山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大气传输研究体系
山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传输研究一直是POPs环境行为研究的难点,山区不完备的基础设施、多变的大气环流和稀少的人口使长期完整监测的可能性大幅降低.鉴于此,发明了用于高海拔山区的被动采样器、建立了跨喜马拉雅大气PO...
龚平王小萍王传飞Balram Pokhrel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大气传输采样器
青藏高原大气和土壤多环芳烃空间分布及土气交换
1.引言多环芳烃(PAHs)由不完全燃烧产生,因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其排放和污染已受到广泛关注。青藏高原大气氧含量低,可能加剧PAHs的排放,且高海拔低温环境导致青藏高原更可能成为PAHs的汇。同时,高原内部地形和气候复...
龚平王传飞王小萍盛久江姚檀栋徐柏青
植被富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3年
植被富集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途径有多种,其中以植物叶片富集大气POPs为主要的途径。因此,植被(地衣、苔藓、草地、松针和树皮)被广泛用作被动采样器,以动态地监测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大气POPs的污染水平与特征。大气—植物的气体交换过程影响着POPs的大气传输,进而影响POPs在区域甚至全球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研究发现,植被是POPs全球循环的"汇区"。植物富集的POPs会进入陆生食物链,并随食物链营养级的升高而产生生物放大效应,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本文简要介绍了植被对POPs富集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地衣、苔藓和草地作为被动采样器监测大气POPs时空分布的研究,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王传飞王小萍龚平姚檀栋
关键词:植被气体交换被动采样器生物富集
多年冻土退化下碳、氮和污染物循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多年冻土储存了大量的有机碳、氮素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汞等污染物。全球变暖背景下,目前全球大部分的多年冻土都处于退化状态。多年冻土区土壤温度升高、多年冻土层解冻后,土壤温度水分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进而改变多年冻土区的物质循环。通过综述多年冻土区的碳、氮及污染物的储量及其在多年冻土退化下的迁移转化及输出特征,研究发现:多年冻土退化增加活动层厚度、形成热喀斯特地貌,一方面导致碳基和氮基温室气体快速释放到大气中,另一方面也向水生系统中输出溶解性碳氮组分及可溶性污染物,这些过程会导致多年冻土由碳、氮和污染物储存的“汇”转变为“源”,并最终影响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明确多年冻土区碳、氮和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于全面理解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研究中,还需要结合多学科技术手段,开展多年冻土退化过程、水文过程与生物化学循环过程的系统集成研究,此外,还需加强汞、POPs等污染物的二次释放过程与碳氮循环的耦合关系研究,定量多年冻土中污染物二次释放的环境效应,以深刻认识多年冻土中物质循环过程并为气候和环境变化提供预测依据。
王蓝翔董慧科龚平王传飞吴晓东
关键词:多年冻土热喀斯特污染物
水体微量有机物被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被动采样技术是一种待测物自发地由环境向采样器传输的采样方法,相对传统采样方法其装置小、成本低、检出限低,获得的监测结果为一段时间内的环境平均水平.该技术在水环境微量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中具有极大优势,随水体中新型污染物的不断出现,被动采样技术在水体中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本文概述了近40年来对水体被动采样技术的研究,介绍了该技术的发展、原理以及在不同水体中对新型污染物的应用,详细总结了应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校正方法,分析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陈梦珂王传飞龚平任娇王小萍
关键词:被动采样技术水环境微量有机污染物
拉萨河全氟化合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5
2018年
对拉萨河27个采样点、拉萨污水处理厂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进行水样的采集,并用双三元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GLC-MS/MS)首次对水样中的17种全氟化合物(PFASs)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PFASs在拉萨普遍存在,拉萨河表层水中平均Σ13PFASs浓度为322pg/L,范围从60到1724pg/L.拉萨河PFASs的浓度水平低于其他大城市流域,但高于南北极表层水体.拉萨河中的主要化合物为全氟丁酸(PFBA)(25%)、全氟戊酸(PFPeA)(22%)、全氟辛酸(PFOA)(14%)、全氟辛烷磺酸(PFOS)(14%)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13%).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拉萨河中全氟化合物的排放还存在一些点排放源,拉萨市产生的污水并未完全汇入到拉萨市污水处理厂中处理.基于PFBA和PFBS的全氟产品使用比较广泛,而基于PFOA和PFOS的全氟产品只在某些区域或行业有相对多的使用量或排量.PFASs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浓度水平和组成特征有显著的差异,拉萨全氟化合物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模式受季节影响较大.污水处理厂是PFASs排放到拉萨河中的一个重要点源.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到拉萨河中的全氟化合物约为37mg,拉萨河排放到雅鲁藏布江的物质荷载约为292t/a.在未来,所有的废水都应严格地纳入污水处理厂经达标处理后再排放.尽管PFOA和PFOS在拉萨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了一定的转型,但是基于全氟化合物的产品的限制应进一步系统地执行和强有力地落实.
孙殿超龚平龚平王小萍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青藏高原纳木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水交换研究
任娇王小萍王传飞龚平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青藏高原湖泊
拉萨河流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2024年
拉萨河流域是西藏农业资源最集中、环境承载压力最大的地区。区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变化能够反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生态及环境脆弱特征。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拉萨河流域天然灌木林、稀疏灌木林、人工灌木林、人工乔木林、天然草地等5种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人工灌木林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均最高。(2)5种生态系统土壤细菌均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优势菌群,真菌以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壶菌门及虫霉门为优势菌。(3)在浅层土壤中,天然草地和人工乔木林的细菌群落聚类相似,在深层土壤中,天然灌木林、稀疏灌木林、人工灌木林的细菌群落聚类相似。除天然灌木林外,其余4种生态系统的真菌群落在浅层和深层土壤中均呈现分离趋势。(4)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速效钾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而真菌群落结构主要受土壤含水率、总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拉萨河流域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张晓黎孙向阳安宝晟李素艳李久乐李久乐高小源
关键词:拉萨河流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