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永昌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滁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低碳
  • 1篇地级
  • 1篇地级市
  • 1篇人口
  • 1篇人口流动
  • 1篇数字金融
  • 1篇碳排放
  • 1篇碳排放强度
  • 1篇面板数据
  • 1篇金融
  • 1篇经济增长
  • 1篇空间计量模型
  • 1篇技术进步
  • 1篇DEA

机构

  • 2篇滁州学院
  • 1篇安徽财经大学

作者

  • 2篇沈永昌
  • 1篇孙欣
  • 1篇董春丽

传媒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数字金融、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在分析数字金融和人口流动促进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2011—2019年安徽省16个城市的数据,检验了数字金融及人口流动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及人口流动均能显著地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研究结果仍然成立。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因人口流动及金融发展的差异而存在显著性的不同。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缓解安徽省人口流出促进其经济发展。上述发现为深入理解数字金融、人口流动及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安徽省人口及经济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董春丽付云云沈永昌
关键词:数字金融人口流动经济增长
中国低碳技术进步测度及对碳排放强度影响效应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文章借鉴全要素生产率估算方法,采用GEBML-DEA模型测定出1997—2012年中国30个省份低碳技术进步指数,分析发现低碳技术进步指数呈现东中西部递减趋势,技术创新是低碳技术进步增长的主要动力;2006年以后东中西部地区低碳技术进步指数呈全面较快上升趋势,而且中西部地区低碳技术进步增长较东部稍快,反映我国政府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效果显著。文章运用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发现:一是作为"技术效应"因素的低碳技术进步能有效地降低碳排放强度,且影响效应较大,验证了"低碳技术进步是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途径"的命题,同时反映出"低碳技术进步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二是"规模效应"因素的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影响为负,效应较大。三是"结构效应"因素的第二产业比重对碳排放强度影响为正,效应较大。四是城镇化率的提高对碳排放强度影响为正,但影响较小。此外,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这说明碳排放强度降低受本地因素和相邻区域因素的共同影响。这说明邻近省市的先进低碳技术及管理等具有辐射和示范功能,促进相邻省市的碳排放强度的降低。
孙欣沈永昌陶然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空间计量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