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凤林

作品数:14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杉木
  • 3篇杉木幼苗
  • 3篇土壤
  • 3篇酶活性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植物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 2篇纤维素
  • 2篇纤维素合酶
  • 2篇胁迫
  • 2篇铝毒
  • 2篇抗氧化
  • 2篇克隆
  • 2篇基因
  • 2篇光质
  • 2篇不同光质
  • 2篇P

机构

  • 14篇国家林业局
  • 13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14篇汪凤林
  • 10篇曹光球
  • 7篇叶义全
  • 6篇林思祖
  • 5篇陈潇潇
  • 4篇罗红艳
  • 2篇左丹丹
  • 2篇陈爱玲
  • 2篇何宗明
  • 2篇薛爽
  • 2篇林宝平
  • 2篇王珍
  • 2篇王飞
  • 1篇马志慧
  • 1篇许珊珊

传媒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亚热带农业研...
  • 2篇森林与环境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18
  • 10篇2017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林龄杉木养分重吸收率及其C∶N∶P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23
2017年
为探究不同林龄杉木成熟叶与衰老叶之间的重吸收率及其C∶N∶P化学计量特征,以8、14、21、46年生杉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并计算其鲜叶、凋落叶和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重吸收率及其C∶N∶P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间叶片C、N含量差异显著(P<0.05),叶片、凋落叶P含量差异性均极显著(P<0.01),14年生杉木叶片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龄的树木(P<0.05),呈单峰型;2)较高的C∶N、C∶P比是植物对养分较高利用率的体现,杉木鲜叶养分含量均与其重吸收率均呈负相关,N、P利用效率在一定范围随N、P含量的升高而降低;3)本区植物N、P重吸收率分别在33.89%~38.40%和37.49%~46.35%之间,P重吸收率>N,且不同林龄杉木成熟鲜叶N∶P>16,表明该地区杉木的生长可能受到P元素限制。
邱岭军胡欢甜林宝平汪凤林林宇何宗明刘桌明
关键词:杉木
不同凋落物配比对杉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土壤微生物对不同配比杉木—火力楠凋落物分解的响应,为促进我国南方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我国南方典型酸雨区福建省邵武市4、15和32年生杉木人工林内,设5个凋落物分解试验处理,分别为杉木(C)、火力楠叶(M)、杉木∶火力楠叶=2∶1(C2M1)、杉木∶火力楠叶=1∶1(C1M1)、杉木∶火力楠叶=1∶2(C1M2),采用网袋法分析不同配比处理杉木人工林0~5 cm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的碳、氮含量及微生物量碳氮比的差异。【结果】4和15年生杉木人工林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的处理分别为C2M1和C1M1,显著高于C、M单一配比处理(P<0.05,下同),32年生杉木人工林中各处理间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随时间波动变化;4、15和32年生杉木人工林中,不同混合凋落物与单一凋落物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差异随时间的变化存在差异。各林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在凋落物分解的不同时段存在明显波动变化,且分解时间为120和240 d时出现最低值。土壤温度与水分含量对4年生和15年生杉木人工林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显著,对32年生杉木人工林影响不明显;各林龄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相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受林龄、杉木—火力楠凋落物配比及凋落物分解时间的多重影响,各林分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凋落物整个分解周期内呈波动变化,其中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峰值出现在60和240 d,微生物量氮含量的峰值出现在120和240 d。【结论】对纯杉木幼龄林和中龄林的混交改良采用杉木—火力楠以2∶1和1∶1混交效果更佳,而在生产实践中对杉木—火力楠配比的选择还应综合考虑杉木林龄、土壤pH、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等环境因子及季节变化的影响。
王珍陈爱玲曹光球张月全张海燕汪凤林王飞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
滨海沙地不同树种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9
2017年
以滨海沙地尾巨桉、肯氏相思、纹荚相思、湿地松、木麻黄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新鲜叶片、凋落叶及0-10cm土壤层样品的养分含量,分析不同人工林碳氮磷化学计量比(C:N:P),探讨化学计量垂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叶片503.19-515.80、11.76-22.1、0.37-0.66 mg/g,凋落物474.81-497.28、7.18-15.54、0.34-0.55 mg/g,土壤3.41-4.41、0.33-0.47、0.09-0.12 mg/g;植物C、N、P含量显著高于土壤,不同物种间叶片N、P含量差异显著,凋落物C、N、P含量差异性显著.凋落叶C:N、C:P大于叶片但N:P小于叶片.植物N重吸收率大于P重吸收率(分别为29.54%、18.51%),且植物叶片N:P>16.本研究结果表明5个树种较大程度受到P元素限制,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滨海沙地养分循环规律和系统稳定机制.
邱岭军何宗明胡欢甜林宝平林宇汪凤林林思祖
关键词:滨海沙地化学计量学沿海防护林
杉木遗传转化中抗生素种类和浓度的筛选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筛选适用于农杆菌介导的杉木遗传转化的抗生素种类和浓度,为杉木遗传转化体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杉木组培苗茎段和嫩芽为材料,探讨了潮霉素、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农杆菌GV3101的抑菌效果。【结果】潮霉素浓度为40 mg/L和60 mg/L时,杉木嫩芽和茎段培养42 d存活率分别为8.78%、13.97%和7.05%、5.93%,表现出良好的效果;80 mg/L时,其生长完全被抑制。卡那霉素浓度为100 mg/L时,杉木嫩芽和茎段在80 d时存活率仍高达75.04%和80.37%。300 mg/L的抗生素抑菌剂头孢霉素能有效抑制农杆菌GV3101生长,且该浓度下杉木嫩芽及茎段增殖效果良好。【结论】在以杉木嫩芽和茎段为受体材料的遗传转化体系中,40~60 mg/L和60~80 mg/L的潮霉素可作为杉木遗传转化抗性苗二次筛选的选择压,300 mg/L头孢霉素可作为农杆菌GV3101的抑菌浓度。
薛爽叶义全饶丽莎左丹丹汪凤林林思祖许珊珊
关键词:杉木抗生素农杆菌
铝钙交互作用对杉木幼苗金属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水培法,研究铝钙交互作用对1年生杉木幼苗根、茎、叶中金属养分钾、钙、镁、铁含量变化的影响,从养分吸收角度探讨钙对杉木铝毒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摩尔浓度铝钙比(Al/0Ca,Al/1Ca,Al/2Ca,Al/3Ca),及胁迫时间处理对杉木幼苗中钾、钙、镁、铁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铝钙摩尔比的下降,杉木幼苗叶、茎、根中钾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钙、镁、铁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这种变化趋势愈发明显。高钙可改善杉木幼苗在低铝胁迫下对金属养分的吸收和积累,从而缓解杉木铝毒。
曹世江黄东叶义全林思祖林思祖曹光球
关键词:杉木铝毒
不同光质下杉木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响应被引量:14
2017年
以2年生杉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Li6400-XT测定了人工光源下白、红、蓝、黄和绿光5种光质下不同光强对杉木幼苗叶片光合光响应曲线、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从而比较不同光质条件下杉木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光质不同光强下杉木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Pn)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在弱光强下(≤200μmol·m^(-2)·s^(-1)),红光下杉木幼苗叶片的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高于其他光质,分别为5.743、6.783μmol·m^(-2)·s^(-1)。强光强下(≥1 500μmol·m^(-2)·s^(-1)),蓝、绿光下杉木幼苗叶片的Pn分别为13.158、13.400μmol·m^(-2)·s^(-1),高于其他光质,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_2浓度(Ci)均有增大,且绿光增幅大于蓝光。在中等光强下(200~1 500μmol·m^(-2)·s^(-1)),白光下杉木幼苗叶片的Pn、Ci均处于较高水平,黄光下杉木幼苗叶片的WUE和Ci在光强为500μmol·m^(-2)·s^(-1)时达到最大值后持续下降。
汪凤林曹光球叶义全陈潇潇罗红艳曹世江
关键词:杉木光质光合作用光响应
低磷和铝毒耦合胁迫对杉木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为揭示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 A-GSH)循环在杉木适应低磷和铝毒胁迫中的作用,以耐低磷和铝毒胁迫的杉木家系YX3及对低磷和铝毒胁迫敏感的杉木家系YX1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处理下[对照处理(CK)、低磷处理(-P)、铝处理(Al)和低磷加铝处理(-P+Al)]2个杉木家系叶片中As A-GSH循环代谢关键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胁迫处理下(-P、Al和-P+Al),2个杉木家系的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各自对照(-P处理下YX12叶片MDA含量除外),而且在Al和-P+Al处理下,耐性杉木家系YX3叶片中MDA含量均小于敏感型杉木家系YX12。进一步分析表明,与各自对照相比,不同胁迫处理增加了2个杉木家系叶片中的As A和DHA含量,同时提高了其叶片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而且除DHA含量外,在-P、Al和-P+Al处理下耐性杉木家系YX3叶片中APX、GR、MDHAR、DHAR和As A含量均高于敏感型杉木家系YX12。此外,耐性杉木家系YX3叶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As A/DHA值和GSH/GSSG值均高于敏感型家系YX12。因此,上述结果表明在不同胁迫条件下,杉木幼苗通过提高叶片抗氧化物质含量和As A-GSH循环关键酶活性来清除过量的活性氧,减轻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不同胁迫处理下,2个杉木家系叶片抗氧化物质含量及As A-GSH循环中关键酶活性响应的差异表明耐性杉木家系YX3具有较高的As A—GSH循环效率和抗氧化物质再生能力,从而有效抑制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这可能是其具有较强耐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罗红艳石零珊汪凤林陈潇潇曹光球林思祖叶义全
关键词:杉木抗坏血酸谷胱甘肽
杉木纤维素合酶(ClCesA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为探索杉木木材发育的分子机制,以杉木幼苗嫩叶总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获得的c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获得杉木纤维素合酶(ClCesA2)基因。对该基因进行测序以及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3 276 bp,共编码1 091个氨基酸,具有锌指结构和8个跨膜区域,及保守的DX……QVLRW结构域。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杉木的根、茎、叶中相对表达量有明显差异,茎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根次之,叶最低。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初生壁合成相关基因聚在一起,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杉木细胞初生壁的形成。
陈潇潇曹光球汪凤林罗红艳魏晓骁曹世江
关键词:杉木克隆
一个新杉木纤维素合酶ClCesA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索杉木木材形成的分子机制,以杉木嫩叶总RNA反转录的c DNA为模板,运用RT-PCR技术克隆出一个新杉木纤维素合酶基因ClCesA.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2 955 bp,共编码984个氨基酸.通过TMHMM Server v.2.0和MEGA5.1软件预测ClCesA蛋白的跨膜结构和功能,发现该蛋白N端含有锌指结构,共有8个跨膜结构,平均跨膜区域18个氨基酸残基,并具有保守的DDDQXXLRW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ClCesA可能与细胞次生壁形成有关.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ClCseA基因在杉木的不同器官(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但在杉木根中的表达含量最高,茎中次之,叶中最低.随后,为后续该基因功能验证提供基础,将ClCesA克隆到含有GFP标签和潮霉素抗性的p GWB506载体,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p GWB506-35S-ClCesA-GFP.
魏晓骁王士亚陈潇潇汪凤林曹光球曹世江
关键词:杉木纤维素合酶基因克隆
宁化县紫色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以宁化县紫色土区油茶成熟人工林、马尾松成熟人工林、杉木成熟人工林及阔叶林4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4种森林类型0~10、10~20 cm土层的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等4种土壤酶活性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呈降低趋势。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油茶人工林的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马尾松林蔗糖酶活性最高,而杉木林的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基本处于最低水平;影响4种土壤酶活性最关键的理化因子为土壤容重、全C含量、全N含量和有效P含量。
曹世江蔡培菁汪凤林陈钢徐永兴曹光球
关键词:紫色土土壤酶活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