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蕾

作品数:6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毒性
  • 4篇土壤
  • 4篇ZN
  • 4篇
  • 3篇阈值
  • 2篇土壤性质
  • 2篇硝化
  • 1篇动力学
  • 1篇对植
  • 1篇形态分析
  • 1篇阴离子
  • 1篇有效性
  • 1篇生态毒理
  • 1篇生物测试
  • 1篇生物有效
  • 1篇生物有效性
  • 1篇土壤污染
  • 1篇土壤锌
  • 1篇转运
  • 1篇污染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嘉兴市农业科...

作者

  • 6篇陈世宝
  • 6篇林蕾
  • 3篇马义兵
  • 3篇刘继芳
  • 2篇魏威
  • 1篇王学东
  • 1篇王伯仁
  • 1篇张红梅
  • 1篇程旺大
  • 1篇孙聪
  • 1篇王萌

传媒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不同测试终点的土壤锌毒性阈值及预测模型被引量:28
2013年
采用基质诱导硝化(PNR)、大麦根伸长、西红柿及小白菜生长毒性测试方法,结合Log-logistic模型,对我国16种典型土壤中锌(Zn)的毒性阈值(ECx)进行了测定,同时对Zn毒性与土壤主要影响因子间的量化关系及其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土壤中Zn的毒性阈值在不同测试物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以小白菜、大麦、西红柿及土壤微生物(PNR)测试的EC10均值分别为322,356,336,297mg/kg,以土壤微生物测试最低,以大麦根伸长测定结果最高;EC50均值则分别为:846,1471,1160,768mg/kg.不同测试方法对土壤中Zn毒性的敏感性顺序为:土壤微生物(PNR)>西红柿>小白菜>大麦,而不同测试方法的稳健性顺序则相反,表明PNR法是土壤Zn毒害最敏感的测试方法,而西红柿则是对土壤Zn污染胁迫最敏感的植物品种;不同毒性测试结果显示,EC50阈值的测定结果要敏感于EC10,而EC10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普遍大于EC50的测定结果.pH值是影响土壤Zn毒性阈值最为重要的因子,而基于土壤pH值,CEC,有机碳含量的归趋化预测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土壤中Zn的生态风险阈值.
陈世宝林蕾魏威刘继芳马义兵
关键词:生物测试
不同老化时间对土壤中外源Zn的形态转化及生态毒性阈值(EC_x)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选取了6种不同性质土壤,添加7个浓度水平的Zn,研究了不同老化时间(14、90、180、360和540 d)对土壤中外源性Zn有效形态及毒性阈值(ECx)的影响,并对Zn老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0.01 mol.L-1CaCl2提取态Zn含量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先快速下降,随后变化减缓,到540 d时基本达到平衡.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土壤中Zn对小白菜生长的毒性阈值(ECx,x=10、50)逐渐增加,毒性显著降低(P<0.05).Zn老化因子(AF)AF10和AF50分别为1.077~1.743和1.174~1.441,老化因子随老化时间增加而增大.土壤中Zn的平衡浓度(C∞)与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pH是决定Zn老化速率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CEC和有机碳含量,高pH下土壤中Zn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较短.基于土壤老化因子与主控因子建立土壤中Zn的毒性阈值预测模型,所得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不同土壤中外源性Zn毒性阈值的归一化处理及生态风险基准值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林蕾陈世宝刘继芳马义兵
关键词:ZN土壤性质
土壤中锌的形态转化、影响因素及有效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12年
土壤锌污染日益严重,锌产生的生物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锌在土壤中的生物毒性与其赋存形态密切相关。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中锌生物毒性与锌形态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土壤中锌的主要结合形态及其影响因素、锌的形态变化与其生物有效性的关系、锌的形态分析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及土壤中锌毒性预测模型等。对土壤中锌的原位形态及未知形态的表征技术以及建立具有普适性的有效性测定方法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林蕾陈世宝
关键词:土壤污染形态分析生物有效性生态毒理
根细胞壁及其组分差异对植物吸附、转运Zn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植物根细胞壁组分差异对Zn吸收、转运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50mg/LZn处理下,不同植物对Zn的吸收、转运系数顺序为:小白菜≈芥菜≈生菜>青椒>西红柿>水稻,而在20mg/LZn处理下,生菜茎叶中Zn的转运系数则大于芥菜,这可能与低浓度条件下Zn对生菜产生的低剂量刺激效应有关;利用植物活体根细胞解吸法对不同植物活体根系细胞壁中的Zn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根细胞壁在去除了果胶成分后,根细胞壁中Zn的含量显著增加,其中水稻根细胞壁增加最大,达到53.7%,增加最小的是青椒(21.1%),而去除半纤维素后则显著降低了不同植物根细胞壁中Zn的含量,尤其是水稻根细胞壁最明显;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不同处理后的细胞壁对Zn的吸附是个快速反应过程,在吸附30min内所有处理均达到最大吸附量的91%以上,去除果胶显著增加不同细胞壁对Zn的吸附量,而进一步去除半纤维素后,不同细胞壁对Zn的最大吸附量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半纤维素含量的增加明显提高了不同植物根束缚Zn的能力而降低向地上部的运输.
陈世宝孙聪魏威林蕾王萌
关键词:细胞壁吸附动力学
土壤溶液性质对Zn的形态变化及其微生物毒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采集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2种不同性质土壤,利用基础诱导硝化(SIN)方法测定了不同土壤中锌的微生物毒性阈值,同时利用850离子色谱仪与WHAM6.0模型,测定了溶液不同阴离子组成及自由Zn2+含量,建立了基于不同土壤性质与溶液离子的土壤中Zn毒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SIN测定的不同土壤Zn微生物毒性阈值在不同土壤间有显著差异,其中EC50从196mg/kg至1310mg/kg;EC10值从48mg/kg增加至682mg/kg,不同土壤EC50与EC10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68及14.3倍,表明土壤性质对Zn的微生物毒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基于SIN的Zn的毒性阈值ECx(x=10,50)与溶液自由Zn2+浓度的负对数p(Zn2+)间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随着土壤溶液中自由Zn2+值的升高,Zn的毒性逐渐增加.土壤pH值、OC、CEC、F-、Cl-、Ca2+及Mg2+与Zn的毒性阈值ECx(x=10,50)及p(Zn2+)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pH值为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偏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次为OC、CEC及F-,ECx与溶液中NO3-,SO42-呈负相关关系.基于不同主控因子的土壤中Zn毒性阈值(ECx)及P(Zn2+)的预测模型表明,pH值、OC、CEC、F-四个变量因子分别解释了log(EC50)、log(EC10)及p(Zn2+)预测模型变异的89.9%、81.2%和92.3%.
田昕竹陈世宝王学东林蕾
关键词:土壤性质
基于不同终点测定土壤中Zn的毒性阈值及其田间验证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Log-logistic剂量-效应函数模型,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利用大麦根伸长、西红柿及小白菜生长毒性及基质诱导硝化毒性测试方法,测定了16种不同性质土壤中Zn的毒性阈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土壤性质主控因子的Zn的毒性预测模型,同时选取湖南祁阳酸性土和浙江嘉兴中性土验证了田间条件下土壤中Zn毒性阈值。结果表明:田间条件下,湖南祁阳土壤中Zn对玉米不同生长指标的EC10范围为37~51mg·kg-1,EC50为127~312mg·kg-1,不同测试指标的敏感性顺序为苗期叶面积>秸秆生物量>苗期株高>籽粒产量;浙江嘉兴水稻土中Zn的毒性阈值EC10为213~332mg·kg-1,EC50为682~922mg·kg-1,不同测定指标间的敏感性顺序为孕穗期叶绿素含量>秸秆生物量>苗期株高>籽粒产量。土壤中Zn的毒性阈值田间验证结果表明,实验室条件下基于不同评价终点测定的土壤中Zn的毒性阈值与田间条件下的吻合性在不同土壤间存在一定差异,相比而言,实验室条件下对偏中性的浙江嘉兴水稻土中Zn的毒性阈值测定结果与田间验证结果更接近;基于实验室条件下不同测试指标所测定的土壤中Zn毒性阈值与土壤主控因子间的预测模型能较好预测浙江嘉兴水稻土中Zn的毒性阈值,田间条件下所测定的ECx(x=10,50)值均在模型预测值的两倍的预测区间内;而对于偏酸性的湖南祁阳土壤,预测模型则低估了土壤中Zn的生态风险。
林蕾陈世宝程旺大张红梅王伯仁刘继芳马义兵
关键词:
共1页<1>
聚类工具0